基于IT技术的持续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1 15:14
本文关键词:基于IT技术的持续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财务信息的及时披露成为可能的同时,对审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创新审计方式以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是目前我国审计职业发展的新目标。持续审计作为一种崭新的审计技术和方式,有效克服了传统审计时滞性的弊端,极大地提高了审计效率和效果,满足了当前我国审计发展的要求。但是从目前来看,持续审计在我国发展落后于西方国家,其应用更是参差不齐。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持续审计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从持续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通过对持续审计在我国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中的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笔者发现,持续审计在我国的应用具有一定的趋同性。总体来讲,当前持续审计在我国的发展正处于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的过渡环节,审计准则的不完善以及审计人员素质的普遍低下是其在我国应用的基本现状。 在对现状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运用辩证的逻辑分析方法,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对持续审计在我国的实施障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其中,电子证据收集的局限性、持续审计实施系统的安全性以及持续审计的实施成本高昂等问题是持续审计的本体发展中的不足;对于持续审计的外部实施困境问题,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分别对持续审计在我国不同审计主体中的应用困境以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面对以上困境和问题,我们应积极探索应对措施,以加快推进持续审计在我国的应用进程。因此,笔者认为,应根据不同审计主体中持续审计的应用困境及原因的分析,全方位来推进持续审计在我国的发展。 本文的主要研究任务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明确定义和内涵,对国内外关于持续审计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综述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持续审计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其次,了解现状,分析了持续审计实施的本体需求以及我国实施持续审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就持续审计在我国不同审计主体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持续审计在我国的总体应用现状;第三,明确实施障碍和应用困境,在充分了解持续审计在我国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持续审计的实施障碍进行了梳理,明确了我国应用持续审计的困难之处;第四,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通过对我国应用持续审计的困境的分析,为加快推进持续审计在我国的应用进程提出了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持续审计 传统审计 应用现状 应用困境 对策和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39.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绪论11-25
- 1.1 选题背景和立论依据11-13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14
- 1.2.1 研究目的13-14
- 1.2.2 研究意义14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4-21
- 1.3.1 持续审计的国外研究综述14-17
- 1.3.2 持续审计的国内研究综述17-20
- 1.3.3 相关研究的评述20-21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21-22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21-22
- 1.4.2 研究方法22
- 1.5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22-23
-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23-25
- 2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25-35
- 2.1 基本概念25-31
- 2.1.1 持续审计的含义及其特征25-28
- 2.1.2 基于IT技术的持续审计与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28-31
- 2.2 相关理论基础31-34
- 2.2.1 委托代理理论31
- 2.2.2 信息理论31-32
- 2.2.3 计划行为理论32-34
- 2.2.4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34
- 2.3 小结34-35
- 3 基于IT技术的持续审计应用的技术途径和模型分析35-43
- 3.1 持续审计的技术实现模式35-36
- 3.1.1 嵌入式技术35-36
- 3.1.2 分离式技术36
- 3.1.3 混合式技术36
- 3.2 持续审计采用的关键技术36-39
- 3.2.1 XBRL36-37
- 3.2.2 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37-38
- 3.2.3 数据挖掘技术38-39
- 3.3 持续审计的实现模型39-41
- 3.3.1 Rezaee模型39-40
- 3.3.2 ABCAM模型40-41
- 3.4 小结41-43
- 4 基于IT技术的持续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分析43-57
- 4.1 基于IT技术的持续审计在我国的应用条件分析43-44
- 4.2 基于IT技术的持续审计在我国政府审计中的应用现状分析44-47
- 4.2.1 社会各界对持续审计在我国政府审计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分析45-46
- 4.2.2 我国政府审计信息化现状46-47
- 4.3 基于IT技术的持续审计在我国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现状分析47-53
- 4.3.1 企业内部传统审计向持续审计转变的要素48
- 4.3.2 持续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工作流程48-50
- 4.3.3 持续审计在我国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现状分析50-53
- 4.4 基于IT技术的持续审计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中的应用现状分析53-56
- 4.4.1 我国注册会计师持续审计的实施依赖于内部审计53-54
- 4.4.2 持续审计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应用现状分析54-56
- 4.5 小结56-57
- 5 基于IT技术的持续审计在我国的应用困境及原因分析57-67
- 5.1 持续审计发展中的本体不足57-59
- 5.1.1 电子证据的收集存在一定的局限57
- 5.1.2 持续审计实施系统的安全性有待提升57-58
- 5.1.3 持续审计契约难以达成58
- 5.1.4 持续审计成本高昂58-59
- 5.2 持续审计在我国政府审计中应用的困境及原因分析59-60
- 5.2.1 持续审计在我国政府审计中的应用困境分析59-60
- 5.2.2 原因分析60
- 5.3 持续审计在我国内部审计中应用的困境及原因分析60-63
- 5.3.1 持续审计在我国内部审计中应用的困境分析60-62
- 5.3.2 原因分析62-63
- 5.4 持续审计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应用的困境及原因分析63-64
- 5.4.1 持续审计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应用的困境分析63-64
- 5.4.2 原因分析64
- 5.5 小结64-67
- 6 我国应用持续审计的具体建议67-73
- 6.1 持续审计在我国政府审计中应用的具体建议67-68
- 6.1.1 建立持续审计规范67-68
- 6.1.2 加快我国审计信息化发展步伐68
- 6.2 持续审计在我国内部审计中应用的具体建议68-70
- 6.2.1 加大对持续审计的相关技术和模型的研发力度68-69
- 6.2.2 有效降低持续审计的实施成本69-70
- 6.2.3 强化审计人员的审计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70
- 6.3 持续审计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应用的具体建议70-71
- 6.3.1 提高持续审计的社会认可度70-71
- 6.3.2 完善持续审计的实施的环境71
- 6.4 小结71-73
- 7 结论与展望73-75
- 7.1 结论73
- 7.2 展望73-75
- 参考文献75-79
- 致谢79-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芹;;谈持续审计的技术支持问题[J];财会月刊;2007年29期
2 何芹;;持续审计理论基础分析[J];财会月刊;2008年17期
3 冯晓霞;李刚;;会计信息化环境下持续审计应用困境分析[J];财会通讯;2013年28期
4 刘蓉;;计算机审计与传统手工审计的比较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07期
5 华金秋;;连续审计探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年04期
6 陈小燕;陈良华;;连续审计在中国应用的前景和建议[J];价值工程;2008年04期
7 阚京华;;基于IT的持续审计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2期
8 周芳;;计算机审计下政府审计成本变化及其管理对策[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刘光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理论框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年04期
10 王会金,陈伟;非现场审计的实现方法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IT技术的持续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9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299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