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9 22:12
本文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为各国及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财政隐患,欧洲银行业风险的持续升高,进而转化成了对全世界经济正常发展有极大负面影响的债务危机。当前我国的地方政府存在着债务风险的问题,这些风险的存在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根据审计署2013年12月30日发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我国地方债务存在增长过快、偿债负担较重、债务资金管理不规范、监管不严等问题,如不积极地防范和化解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本文针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问题,构建出一个以规模风险、结构风险、道德风险和管理风险四维度为核心的政府债务风险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请了相关的专家和学者为这些具体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再根据综合的得分进行重要程度的权重计算,将整个体系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债务风险进行评定。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在运用不同检索方法检索相关研究文献,并分析了研究目标、方法、基本结论后,明确了研究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思路。随后,对于研究涉及的基本理论依据进行了介绍,对涉及的概念在分析相关观点基础上进行了界定。对于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的指标体系及指标设计问题,本文结合公共财政理论、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分析提出了规模风险、结构风险、道德风险及管理风险四方面总体结构指标,并形成下属指标的指标设计。在解决综合评价权重的问题中,本文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整理了判断矩阵,并计算得出权重向量。最后,结合调研情况和本次设计的评价方法特点,提出了实施建议。
【关键词】:政府债务 债务审计 规模风险 结构风险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12.5;F239.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相关文献的研究综述11-15
- 1.2.1 相关研究文献的研究目标11-13
- 1.2.2 相关文献的研究方法13-14
- 1.2.3 相关文献的研究结论14-15
- 1.3 基本研究思路15-18
- 1.3.1 研究方案的规划15-16
- 1.3.2 结构安排16-18
- 第2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审计的相关理论阐述18-26
- 2.1 公共财政理论18-20
- 2.1.1 公共财政的本质18-19
- 2.1.2 财政预算及控制19-20
- 2.2 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相关学说20-23
- 2.2.1 政府债务有害论20-22
- 2.2.2 政府债务有益论22-23
- 2.2.3 政府债务无影响论23
- 2.3 内部控制理论23-26
- 2.3.1 内部控制理论的产生23-25
- 2.3.2 内部控制理论的建立25
- 2.3.3 审计流程视角下的内部控制25-26
- 第3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类型和概念的界定26-34
- 3.1 地方政府债务的分类26-29
- 3.1.1 政府债务26-27
- 3.1.2 直接显性债务27
- 3.1.3 显性或有债务27-28
- 3.1.4 直接隐性债务28
- 3.1.5 或有隐性债务28-29
- 3.2 地方政府债务积极和消极作用的分析29-31
- 3.2.1 地方政府债务的积极效应29-30
- 3.2.2 地方政府债务的消极效应30-31
- 3.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概念的界定31-34
- 第4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审计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34-46
- 4.1 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34-37
- 4.1.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来源及用途34-35
- 4.1.2 政府性债务规模及结构情况35-37
- 4.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基本特点37-39
- 4.2.1 债务底子不清且违约率高37-38
- 4.2.2 隐性债务显性化风险较大38-39
- 4.2.3 缺乏统一的债务管理制度39
- 4.3 影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审计的基本因素39-46
- 4.3.1 规模风险40-42
- 4.3.2 结构风险42-43
- 4.3.3 道德风险43-44
- 4.3.4 管理风险44-46
- 第5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46-66
- 5.1 指标体系构建的设计原则46-50
- 5.1.1 评价方法选择及方法作用的分析46-49
- 5.1.2 系统性原则49-50
- 5.1.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为主原则50
- 5.1.4 公开性原则50
- 5.1.5 量化原则50
- 5.2 评价指标设计以及指标体系构建50-52
- 5.2.1 评价目标50-51
- 5.2.2 评价客体51
- 5.2.3 评价主体51
- 5.2.4 评价标准51-52
- 5.2.5 评价指标52
- 5.2.6 评价方法52
- 5.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审计评价指标的选取52-56
- 5.3.1 规模风险的审计评价指标53-54
- 5.3.2 结构风险的审计评价指标54
- 5.3.3 道德风险的审计评价指标54-55
- 5.3.4 管理风险审计评价指标55-56
- 5.4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审计评价指标体系56-66
- 5.4.1 调研及数据整理56-57
- 5.4.2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57-64
- 5.4.3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64
- 5.4.4 计算结果64-66
- 第6章 实施建议及研究结论66-68
- 6.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建议66-67
- 6.2 进一步研究应当注意的问题67-68
- 参考文献68-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71-72
- 致谢72-73
- 附录一73-78
- 附录二78-81
- 附录三81-84
- 附录四84-87
- 结论87-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云旗;;地方政府债务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38期
2 孙山花;;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成果转化初探[J];审计月刊;2011年07期
3 徐倩e
本文编号:353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353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