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审计管理论文 >

企业商业信用中审计信息传递作用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14:06

  本文关键词:企业商业信用中审计信息传递作用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企业的融资行为一直受到财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热烈关注。商业信用融资作为企业融通资金的手段之一,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地区使用比例极高,约有70%的美国公司和80%的英国公司会通过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以帮助企业获得所需资金(Atanasova and Wilson,2004)。而在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发展不够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商业信用融资为受到融资约束困扰的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发挥了银行借款替代效用。因此,商业信用融资的使用规模正在逐渐增大,使得商业信用融资在企业融资活动中已然占据了一席之位。 充分合理地利用商业信用融资,无论是对微观上的个体企业而言还是对整个国民经济来讲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企业通过商业信用融资手段能够缓解自身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扩大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同时还可以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优化。因此,学者们关于商业信用融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当前关于商业信用融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商业信用融资动机理论、商业信用融资与银行信贷融资的关系以及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因素等方面。从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影响商业信用融资的因素众多,在宏观方面商业信用融资受到国家整体经济环境、经济周期以及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在微观方面则受到企业自身发展情况以及财务状况的影响。 但是,在众多的已有研究中,关于独立审计与商业信用融资两者关系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学者陈运森和王玉涛(2010)对审计质量与商业信用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审计质量能够影响企业供应商的决策行为,与商业信用交易成本呈现出正向相关关系。张勇(2013)则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审计意见对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规模会产生影响作用。他们的研究说明了独立审计能够缓解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改进企业供应商对于商业信用的决策。然而,由于现有的研究并不多,关于独立审计与商业信用融资的研究并不是很全面,例如审计质量对于融资规模是否存在影响作用,审计意见能否影响商业信用融资成本等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关注与研究,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选取商业信用融资规模作为研究对象,从审计意见和审计质量两个维度研究独立审计对于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作用,并且在分别探讨审计意见和审计质量两个维度的影响效果之后,综合考虑了审计质量对于审计意见具有的交互作用,即对高质量审计是否会增大审计意见对于商业信用融资规模影响效用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索。本文选择我国证券市场中A股主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2008年-2011年四年间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在控制了企业规模、盈利能力、企业成长性、现金持有水平和企业所有权性质等因素之后,实证结果表明: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后,上市公司次年商业信用融资规模将会显著缩小;审计质量作为单一解释因素未能表现出其对改进企业供应商提供商业信用融资决策的影响作用,但是在综合考虑了审计质量与审计意见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之后,可以发现高质量审计能够增强非标准审计意见对于商业信用融资规模的影响作用。 文章主要分为六部分,各部分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章研究思路和本文的预期创新点四个部分。首先是研究背景,以往学者更多的是关注独立审计与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关系,极少有学者关注独立审计在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所能发挥的作用,因此本文将此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其次,从理论基础和实践性两方面阐述了本文具有的研究意义;第三,对文章整体思路进行描述形成内容结构图;最后,提出本文的创新与贡献。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分别从独立审计在债务市场中的作用、商业信用相关研究以及独立审计与商业信用融资关系研究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独立审计方面,视角集中在债务市场中注册会计师审计信息有用性上,依照审计质量和审计意见对债务融资的影响两分类进行了相关研究的梳理。在商业信用相关研究方面,主要从商业信用融资动机、商业信用与银行信贷决策关系以及商业信用影响因素三个角度对文献进行整理回顾。独立审计与商业信用融资的研究方面,对现有的几篇文献进行了回顾与概述。本部分最后对以往的研究文献进行了评述。 第三部分为理论分析,本章节系统阐述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审计投资者保护理论和商业信用融资理论,这为笔者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四部分为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理论假设部分依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审计投资者保护理论进行推导,提出三个假设,一是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次年商业信用融资规模将显著减小;二是审计质量较高的上市公司,次年商业信用融资规模将显著扩大;三是高质量审计会使非标准审计意见对商业信用融资规模的作用增强。研究设计方面则探讨了研究模型的建立,样本数据的来源与筛选情况,并对模型所选变量进行了详细的定义与说明。 第五部分为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模型回归结果分析以及稳健性测试。实证结果显示审计意见对于商业信用融资规模具有显著作用,审计质量通过发挥与审计意见之间存在的交互影响作用增强审计意见对商业信用融资规模的影响效果。稳健性检验方面则对商业信用融资规模的衡量方法进行了新的定义,稳健性检验中三个假设的回归结果均未发生重大变化,这表明实证结果较为稳健。 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与启示,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指出本文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笔者的个人观点与展望。 本文的研究贡献有: (1)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研究角度的扩充。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客户和员工等等。审计作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信息传递的补充保证机制,对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发挥了一定作用。然而审计信息不仅仅对于投资者、银行机构等特定对象发挥效用,其在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也具有决策有用性,但是在现有关于审计作用对象的研究中并未重视供应商的反应。因此,本文就选取供应商这一利益相关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审计信息的披露对于企业供应商是否会产生影响作用。从不同于以往研究的视角,探究审计信息对于不同使用者所能发挥的作用,扩充了审计信息作用对象的研究范围。 (2)对商业信用相关研究的补充。 目前关于商业信用的研究主要关注在公司规模、产权性质、财务状况等企业内部因素和国家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发展等外部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作用上。关于独立审计对商业信用融资行为的研究十分匮乏。文本选取这一视角进行研究,发现非标准审计意见会使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规模缩小,审计质量虽然对商业信用融资规模没有显著性的作用,却能够增强审计意见对商业信用规模的效用。这为商业信用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弥补了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行为对于审计信息反应的空白,为后继学者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 (3)对审计信息改进供应商信用决策作用的验证。 笔者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后,其次年的商业信用融资规模将显著下降,并且高质量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程度更大。这一发现证实了审计意见对于企业供应商来说是具有信息含量的,供应商在进行信用决策时审计意见类型是其参考的重要信息。虽然笔者关于高质量审计能够提高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规模的假设未被证实,却可以对当前审计信息在商业信用融资市场的作用现状进行说明。现阶段供应商对于单纯的审计质量信息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反应,只有在判断审计意见可信性时才会对审计质量的高低进行关注,这说明审计质量对于供应商来说是次于审计意见的信息。这是首次关于供应商对于审计信息反馈情况的揭示,对提高审计质量信息含量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审计意见 审计质量 商业信用融资规模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51;F275;F239.4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3
  • 1. 导论13-22
  • 1.1 研究背景13-15
  • 1.2 研究意义15-17
  • 1.2.1 理论意义15-16
  • 1.2.2 现实意义16-17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7-20
  • 1.3.1 研究思路17-19
  • 1.3.2 研究方法19-20
  • 1.4 预期主要贡献20-22
  • 2. 文献综述22-36
  • 2.1 债务市场中审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22-26
  • 2.1.1 审计质量对债务融资的影响22-24
  • 2.1.2 审计意见对债务融资的影响24-26
  • 2.2 关于商业信用的研究综述26-33
  • 2.2.1 商业信用融资动机研究26-28
  • 2.2.2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研究28-30
  • 2.2.3 商业信用影响因素研究30-33
  • 2.3 独立审计与商业信用融资的研究33-34
  • 2.4 文献评述34-36
  • 3. 基础理论36-43
  • 3.1 信息不对称理论36-38
  • 3.2 审计投资者保护理论38-39
  • 3.3 商业信用融资理论39-43
  • 3.3.1 融资比较优势理论40-41
  • 3.3.2 信贷配给理论41-43
  • 4.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43-50
  • 4.1 研究假设43-46
  • 4.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46
  • 4.3 模型设定46-47
  • 4.4 变量定义47-50
  • 5.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50-60
  • 5.1 描述性统计50
  • 5.2 相关性分析50-52
  • 5.3 回归结果分析52-56
  • 5.4 稳健性检验56-60
  • 6.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60-63
  • 6.1 研究结论60-61
  • 6.2 研究局限61-62
  • 6.3 未来研究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7
  • 后记67-68
  • 致谢68-69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晓军;李杰;;商业信用与银行借款的替代关系及其反周期性:1998-2006年[J];财经研究;2009年03期

2 胡海青;崔杰;张道宏;;中小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区域差异研究[J];财经研究;2011年05期

3 江伟;雷光勇;;制度环境、审计质量与债务融资[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2期

4 余明桂;潘红波;;金融发展、商业信用与产品市场竞争[J];管理世界;2010年08期

5 黄璜;梁耀辉;;终极控制股东性质、审计质量与债务期限结构[J];财会月刊;2012年33期

6 李斌;江伟;;金融中介与商业信用:替代还是互补——基于中国地区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仵志忠;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经济学意义[J];经济学动态;1997年01期

8 孙铮,刘凤委,李增泉;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9 杨臻黛;李若山;;审计意见的决策有用性:来自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官的实验证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年12期

10 胡奕明;周伟;;债权人监督:贷款政策与企业财务状况——来自上市公司的一项经验研究[J];金融研究;2006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企业商业信用中审计信息传递作用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354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b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