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宙计公告的信息传播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国家宙计公告的信息传播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家审计公告是指审计机关对其管辖范围内重要审计事项的内容、审计程序、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等,采用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主动地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2003年我国的审计公告制度开始逐步建立和实施。随着近年来公告力度越来越大,涵盖范围越来越广,审计公告制度日臻成熟。国家审计公告是一把双刃剑,会对社会各界产生正面或负面的传播效应。审计公告的正面效应包括:1.公开透明政府信息,是对政府履行受托责任的鉴证,同时审计查出的问题可以打击各种违规违纪现象,在社会形成反腐风气,推动政治文明建设,最终向社会传播一种正能量;2.将审计活动公开,是审计机关履行职责的体现,可以对审计机关起到自我鉴定的作用,扩大审计机关的威望并有利于提升社会形象;3.审计公告可以监督被审计单位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公告作为一种国家认可的法定制度,可以使被审计单位直接有效地进行整改,并且对没有审计或公告的单位产生震慑力,最终起到举一反三的教育和警示作用。4.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得到满足,将审计信息反馈于国家,参与国家治理,可以有效地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负面效应主要有:将审计活动透明化会加大审计期望落差,审计查出的问题包括一些体制和制度上的问题,其解决需要长时间的过程,但是社会公众却未必能理解这个背景,就会形成一种误解。文章首先对审计公告、传播、信息传播及传播效应等概念进行解释和界定,再从国家审计公告实施的背景、现状、作用和存在的问题等出发,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对国家审计公告有初步的了解。其次,根据国家审计署网站2003年至2015年6月公布的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初步了解审计公告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传播学角度去分析国家审计公告信息传播效应的情况,梳理审计公告信息传播的正反效应。同时,分析审计公告信息传播效应的影响因素主从而为提出提升审计公告信息传播效应的建议奠定基础。再次,文章从华润集团2012年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传播过程和对社会各界产生的影响出发,总结出我国审计公告信息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如审计公告内容过于抽象、传播时效性较差等,以期管中窥豹,总结归纳国家审计公告信息传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为审计机关如何提升审计公告的信息传播效应提出意见和建议。现阶段大多关注审计公告的数量、审计报告的内容、及整改情况等对审计公告本身做分析,笔者则认为审计公告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是在向公告使用者传播审计活动相关信息,而这种信息传播的效应好差直接影响审计报告的作用,因此笔者试图结合信息传播学理论,从审计公告传播者审计机关的角度考虑如何有效提升审计公告的信息传播效应。
【关键词】:国家审计公告 信息传播 传播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39.2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0-13
- 一、选题背景10-11
- 二、研究意义11-13
- 第二节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创新点13-16
- 一、研究方法13-14
- 二、研究内容14-15
- 三、创新点15-16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和分析16-26
- 第一节 理论基础分析16-20
-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辨析16-18
- 二、理论基础分析18-20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20-26
- 一、国内研究现状20-24
- 二、国外研究现状24-26
- 第三章 我国国家审计公告的现状及信息传播效应分析26-40
- 第一节 我国国家审计公告的现状26-30
- 一、审计公告总体数量26-27
- 二、审计公告内容和形式27-28
- 三、审计公告传播时效性28-29
- 四、审计公告传播途径29-30
- 第二节 我国审计公告信息传播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30-40
- 一、国家审计公告信息传播效应分析30-32
- 二、国家审计公告信息传播效应的现状32-36
- 三、国家审计公告信息传播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36-40
- 四、影响因素应用分析40
- 第四章 华润(集团)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信息传播效应的实例分析40-45
- 第一节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案例概况40-42
- 一、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简介40-41
- 二、案例介绍41-42
- 第二节 华润集团审计结果公告的信息传播效应分析42-45
- 一、审计结果公告概述42
- 二、审计公告传播效应及存在的问题分析42-44
- 三、提高审计公告传播效应的措施44-45
- 第五章 提升审计公告信息传播效应的建议45-54
- 一、传播者综合素质的提高45-47
- 二、传播内容的全面准确47-48
- 三、传播时间的适度把握48-49
- 四、传播渠道的扩展49-51
- 五、信息回馈机制的建立51-54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54-55
- 第一节 研究结论54
- 第二节 局限性54-55
- 参考文献55-58
- 后记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文;国外审计公告制度一览[J];陕西审计;2005年01期
2 黎四龙;;审计公告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6年01期
3 张红英;;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防范国家审计公告风险[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4 黄爱萍;;我国政府审计公告整改效果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9年06期
5 刘丹丹;;我国政府审计公告制度问题的再思考[J];审计月刊;2009年11期
6 张曾莲;高绮鹤;;政府审计公告质量、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7 周国亮;审计公告制度势在必行[J];江西审计与财务;2002年05期
8 陆东辉;浅论审计公告制度的必要性[J];上海会计;2003年08期
9 文清;浅谈审计风险与审计公告制度[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年10期
10 湖北省审计学会课题组;我国审计公告制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立民;丁朝霞;;审计公告与国家审计信息披露理论框架的研究——基于信号传递机制的研究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春荣;审计公告后的“文章”更重要[N];中国老年报;2004年
2 王庆平;审计公告政治文明的进步[N];中国审计报;2003年
3 陈铭鑫 陈 彦;南通审计公告引起强烈反响[N];中国审计报;2005年
4 李素梅;浅谈审计公告风险及其防范[N];中国审计报;2005年
5 赵勇军;审计公告需要法律制度的完善[N];中国审计报;2005年
6 邓永祥;我看审计公告[N];中国审计报;2005年
7 周建军;推进审计公告制度的难点及应对策略[N];中国审计报;2005年
8 令狐安;实行审计公告制度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N];人民日报;2004年
9 袁敏;实行审计公告制度的意义[N];中国建材报;2006年
10 王克怀 曹国华;四川审计公告向全面纵深推进[N];中国审计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灵通;民国时期政府审计思想研究:基于民主法治的视角[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宁宁;转型期我国审计公告制度的建构[D];厦门大学;2006年
2 宋柳;政府审计公告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吕娟;我国政府审计公告制度的效果分析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朱熹;政府审计公告对资本市场的影响[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5 李维维;“金砖四国”审计公告制度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谭伟佳;审计公告制度下的政府审计风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李美佳;国家宙计公告的信息传播效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8 马亚杰;国家审计公告制度的效果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国家宙计公告的信息传播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5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415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