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和审计委员会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05:03
本文关键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和审计委员会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审计委员会 上市公司 独立审计 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
【摘要】: 公司治理问题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公司治理结构是以实现公司最佳利益为目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构成的一种制衡机制。内部控制是指管理层、审计委员会及其他各方进行的、旨在加强风险管理、增大实现既定目标的可能性的行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结果本身。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实现组织一个或几个目标。内部控制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价、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五个部分组成。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企业为了达到预定的经营目标而建立的一种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和财产管理等所进行的控制活动。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制约机制有其必要性,是现阶段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强化公司治理结构。审计委员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委员会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机构。审计委员会制度是起源于英美法系的一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它对于确保公司财务治理机制的正常运行进而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审计委员会能够有效地防止财务报告的不实披露、欺诈及舞弊情况,帮助董事会解除法律责任。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的企业开始探索与构建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并开始推广审计委员会制度,以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本文通过介绍审计委员会制度的产生和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说明审计委员会制度实质上是内部审计,是一种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其发展源于职业组织、立法机构和企业自身的共同推动,审计委员会只有具备足够的权威性、客观性、胜任能力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本文从内部控制和审计委员会的概念内涵入手,通过分析和研究建立审计委员会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以及审计委员会和内部控制在我国的运用现状,并且利用一些国内外资料中的有效数据建立模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借鉴了相关数据,建立模型,进行具体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审计委员会和内部控制的关系。
【关键词】:审计委员会 上市公司 独立审计 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75;F239.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研究目标和方法11-12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回顾12-13
- 1.4 本文的框架安排13-15
- 第2章 内部控制理论和审计委员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5-28
- 2.1 国内外内部控制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5-19
- 2.1.1 内部牵制阶段15
- 2.1.2 内部控制制度阶段15-17
- 2.1.3 内部控制结构阶段17
- 2.1.4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17-19
- 2.2 审计委员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9-24
- 2.2.1 审计委员会制度的起源19-20
- 2.2.2 审计委员会制度在国内外的发展20-22
- 2.2.3 审计委员会的职能22-24
- 2.3 内部控制和审计委员会的内涵24-26
- 2.3.1 内部控制的内涵24-25
- 2.3.2 审计委员会的内涵25-26
- 2.4 审计委员会质量和内部控制的关系26-28
- 第3章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和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现状28-43
- 3.1 内部控制和审计委员会的重要性28-30
- 3.1.1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28-29
- 3.1.2 建立审计委员会的重要性29-30
- 3.2 我国上市公司建立审计委员会的意义30-35
- 3.2.1 规范公司的内部控制32-33
- 3.2.2 增强董事会的监督职能33-34
- 3.2.3 提高外部审计的独立性,提升企业价值34-35
- 3.2.4 弥补我国监事会的功能缺陷35
- 3.3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现状35-39
- 3.3.1 相关制度不健全,,法律上缺乏必要的强制性36-37
- 3.3.2 成员素质不高,其独立性难以保证37
- 3.3.3 审计委员会的发展受到原有公司治理结构的约束37-38
- 3.3.4 监事会监督不力,效率不高38-39
- 3.4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39-43
- 3.4.1 管理理念不清晰,概念混乱39-40
- 3.4.2 风险控制意识薄弱,内部控制监督不力40-41
- 3.4.3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41
- 3.4.4 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41-43
- 第4章 审计委员会和内部控制关系的具体分析43-50
- 4.1 假设研究43
- 4.2 变量定义与选取43-44
- 4.3 样本选取和分析方法44-45
- 4.4 描述性统计及分析45-50
- 4.4.1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立现状45
- 4.4.2 信息披露质量45-47
- 4.4.2.1 信息披露考核结果45-46
- 4.4.2.2 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46-47
- 4.4.3 公司业绩47-48
- 4.4.4 样本公司变量综合描述性统计结果及分析48-50
- 第5章 完善我国审计委员会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50-57
- 5.1 完善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建议50-55
- 5.1.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50-51
- 5.1.2 提高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51-52
- 5.1.3 明确审计委员会成员的资格和专业能力52-53
- 5.1.4 正确处理好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两者的关系53-54
- 5.1.5 强化审计委员会的信息披露54-55
- 5.2 完善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55-57
- 5.2.1 重视内部控制管理与现行体制法规的协调统一55
- 5.2.2 健全管理体系,明确管理权限55-56
- 5.2.3 对内部控制实施单位负责人承诺制56
- 5.2.4 在财务报告中披露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信息56-57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57-59
- 6.1 本文结论57
- 6.2 本文的不足57-58
- 6.3 展望58-59
- 致谢59-60
- 参考文献60-62
- 附录62-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科;审计委员会的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03年03期
2 陈汉文,夏文贤,陈秋金;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案例分析与模式改进——公司治理、受托责任与审计委员会制度(下)[J];财会通讯;2004年01期
3 濮晓达;美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发展历程[J];财会月刊;2003年24期
4 蔡计准;;美国会计监管和透明度法案对我们的启示[J];财务与会计;2002年09期
5 张红英;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制度[J];北方经贸;2003年09期
6 韩厚军,周生春;中国证券市场会计师报酬研究——上市公司实证数据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2期
7 吴长勇,陈震宇,陈伟;建立审计委员会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途径[J];广西会计;1999年11期
8 胡凯,王宝卷;西方国家企业审计委员会制度简介及启示[J];广西会计;2001年12期
9 白华,卢春华;论美国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J];计划与市场;2002年01期
10 陈汉文,张志毅;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强;[N];中国财经报;2001年
本文编号:612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612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