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审计管理论文 >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7-08-08 23:13

  本文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审计环境的变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和理念应运而生。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商业银行经营和发展的需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理念和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效率,而且有利于强化银行的风险管理,从而满足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要求。 本文试图从我国商业银行的角度,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及其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从而希望能够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根据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分为七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是导言。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和文献评述,以及文章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论文的基本框架等内容。 第二部分阐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主要分析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以及内部审计的概念和理论分析,从而为现代风险导审计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介绍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和程序。介绍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型和基本方法,阐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施的审计程序,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具体实施提供具体程序支持。 第四部分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回顾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目前凸显的问题,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背景条件。 第五部分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我国商业银行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有一定实际意义的。 第六部分提出了对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考。探讨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们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目标定位和适用领域,构建了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步骤与程序,并提出了一些完善的建议。 第七部分得出研究结论,即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会极大的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状况,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和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最后指出本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39.4
【目录】:
  • 摘要9-10
  • Abstract10-12
  • 0 引言12-18
  • 0.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12-13
  •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13-16
  • 0.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3-14
  • 0.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14-15
  • 0.2.3 文献述评15-16
  • 0.3 研究方法及思路16-17
  • 0.4 论文的基本框架17-18
  • 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和内部审计基本理论18-24
  • 1.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概述18-22
  • 1.1.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概念18-19
  • 1.1.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基础19-22
  • 1.1.2.1 战略管理理论19-20
  • 1.1.2.2 系统理论20-21
  • 1.1.2.3 风险管理理论21-22
  • 1.2 内部审计理论基本概念及理论分析22-24
  • 1.2.1 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22
  • 1.2.2 内部审计的理论分析22-24
  • 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与程序24-32
  • 2.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风险模型24-25
  • 2.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方法25-27
  • 2.2.1 审计风险评估25-26
  • 2.2.2 分析性程序26
  • 2.2.3 控制测试26-27
  • 2.2.4 实质性测试27
  • 2.3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程序27-32
  • 2.3.1 审计计划阶段27-30
  • 2.3.1.1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27-28
  • 2.3.1.2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8
  • 2.3.1.3 确定重要性水平28-29
  • 2.3.1.4 编制审计计划29-30
  • 2.3.2 审计实施阶段30-31
  • 2.3.2.1 控制测试30
  • 2.3.2.2 实质性程序30-31
  • 2.3.2.3 风险再评估及修改审计计划31
  • 2.3.3 审计报告阶段31-32
  • 3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分析32-37
  • 3.1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32-33
  • 3.2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33-37
  • 3.2.1 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34
  • 3.2.2 缺乏成熟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34-35
  • 3.2.3 内部审计工作范围过窄,,审计的内容不够全面35
  • 3.2.4 内部审计方式和手段相对落后35-36
  • 3.2.5 内部审计人员力量薄弱,素质参差不齐36-37
  • 4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37-42
  • 4.1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37-39
  • 4.1.1 提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地位,完善内部治理37-38
  • 4.1.2 建立健全商业银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程序体系强化风险管理机制38
  • 4.1.3 更新审计方式和手段,提高审计质量38
  • 4.1.4 促进商业银行成本效益平衡38-39
  • 4.1.5 提高商业银行审计人员素质39
  • 4.2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可行性39-42
  • 4.2.1 商业银行有着良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39-40
  • 4.2.2 商业银行有着较为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模式和经验40-41
  • 4.2.3 国外实践证明银行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的可行性41-42
  • 5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考42-51
  • 5.1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目标定位42-43
  • 5.2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适用领域43-45
  • 5.2.1 真实性审计43
  • 5.2.2 资产风险审计43-44
  • 5.2.3 经营效益审计44-45
  • 5.3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步骤与程序45-47
  • 5.3.1 商业银行的环境分析与评价45
  • 5.3.2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确定与控制45-46
  • 5.3.3 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46-47
  • 5.3.4 审计报告47
  • 5.4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建议47-51
  • 5.4.1 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48
  • 5.4.2 建立起一套完备、健全的法律规范体系和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审计规范模式48-49
  • 5.4.3 以内部控制监督检查为基础完善银行风险控制体系49
  • 5.4.4 以计算机系统为平台正确运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49
  • 5.4.5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管理技能49-51
  • 6 结论51-53
  • 6.1 研究结论51
  • 6.2 研究不足之处51-53
  • 参考文献53-55
  • 后记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洪霞;;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研究及思考[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2期

2 王越豪;审计模式的比较与选择[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08期

3 杨金日;;试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人民银行的应用[J];金融经济;2009年04期

4 杨利亚;论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改革[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年11期

5 杜兴强;审计全新思路:战略系统审计模式[J];中国审计;2003年07期

6 邓素琴;略论风险导向审计及其现实意义[J];交通财会;2002年06期

7 曾萌;对风险导向审计的新认识[J];审计与理财;2005年S1期

8 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J];会计研究;2004年02期

9 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J];会计研究;2004年04期

10 吴向阳;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分析[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丁卫;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2 何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宗淑芳;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汪春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李映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应用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42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642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5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