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审计管理论文 >

万州区生猪养殖业政府补贴绩效审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21:03

  本文关键词:万州区生猪养殖业政府补贴绩效审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养殖业 政府补贴 绩效审计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整个社会日趋民主化,公众的自身文化素质逐渐提高,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对政府管理与服务的公平公正性和效率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要求参与监督和评价政府。在这种背景下,绩效审计应运而生,成为政府绩效评价的最主要方式之一。通过政府绩效审计,可以考量政府行为的效率高低和政府管理的结果好坏,从而促进政府服务质量的改进和良好社会形象的塑造,并引导着政府的政绩观和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方向。 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对各级政府组织的绩效评价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另外,理论界对其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还显得相对滞后和薄弱。理论界对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的匮乏和滞后,不仅制约了政府绩效审计实践的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政府向民主、高效、透明、责任型政府转变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要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主动适应现代审计的发展趋势,不断开拓创新,研究建立规范、系统的政府绩效审计体系,在政府绩效审计方面开展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本文的研究内容 生猪养殖业是我国畜牧业中的支柱产业,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2007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拉动了物价的全面上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稳定猪肉价格,保障猪肉市场的有效供给,减少猪肉市场供求平衡压力,调动生猪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加快发展畜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国家在2007年至2008年陆续出台了六项针对生猪养殖业的补贴政策。这六项补贴资金分别是: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补贴,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补贴,生猪良种与猪种引进补贴,禽畜防疫检疫补贴及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补贴。这六项针对生猪产业的补贴政策直接导致了生猪养殖业在2006年至2008年三年中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一轮波动。本文主要以这六项补贴资金在万州区的投入、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为主线,通过对该区30家年出栏数在3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生猪养殖业补贴资金发挥了怎样的政策效果和积极作用,并揭示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漏洞,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加强完善补贴政策制度的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企望对今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2)本文的研究目的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以万州区生猪养殖业政府资金补贴为案例,尝试构建畜牧业政府资金补贴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为我国政府管理财政补贴领域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为政府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激励和帮助政府决策者更好地决策和有效地管理。 1)从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出发,建立一个适用于畜牧业的政府补贴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提供一些在确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以及绩效审计指标权重时可以借鉴的方法,作为今后畜牧业政府补贴资金绩效审计的技术参考。 2)客观评价补贴资金取得的成效,完善补贴的分配、管理及使用过程,揭示政策执行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深入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加强完善补贴政策制度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健全补贴制度,促进贯彻落实国家补贴政策、切实发挥补贴资金的政策效果、提高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益。 (3)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从调研、搜集数据资料,到加工整理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在搜集数据、调研过程中,本文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征求意见法、走访调查法等方法。在加工整理数据过程中,本文主要采用了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散点图分析法、卡方检验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专家意见法等方法。 (4)本文的研究结论 中央出台的各项政策的意图,主要是为了扶持畜牧业发展,充分调动规模养殖户的积极性,加快畜牧业养殖方式转变,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畜牧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提高畜产品质量。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猪业补贴资金有效地吸引了各方资金投入生猪产业,生猪规模养殖呈现迅猛发展势头,促进了规模化率的快速提高。补贴政策的出台对促进全市生猪生产的快速发展、保障猪肉市场供应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生猪出栏数、存栏数大幅增长,生猪、仔猪价格持续回落,猪源供给充足,彻底改变了猪肉供给偏紧的局面。同时,生猪生产的恢复发展,促进了养殖农户收入的增加。中央政策的目的基本已经达到,补贴资金效果显著。 (5)本文的研究意义 本文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有利于建立政府绩效审计理论框架。政府绩效审计实践的发展需要理论支持。目前,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广大审计人员对于为什么要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政府绩效审计的范畴和内容是什么等问题还没有形成明确统一的认识。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会影响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和明确。本文正是针对上述有关政府绩效审计的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建立符合我国国情、能够有效指导审计实践的政府绩效审计理论框架。 2)有利于推动政府绩效审计的实践。在政府绩效审计的实践方面,国外有很多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当前,虽然一些审计机关在政府绩效审计实践方面进行了积极的试点,但从整体上来看,在我国特有的审计环境下,究竟应该怎样开展政府绩效审计,仍然是我们当前开展政府绩效审计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对这个问题,除了需要在理论上进行说明之外,还需要从操作层面上进行研究,从而为政府绩效审计的实践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 加强政府绩效审计,能够使我国的民主政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问责制进一步落实,政府更加透明,更具有公信力;还能够使政府的管理效率不断提高,管理能力日益增强,实现公共管理绩效最大化,民众更加满意,社会更加和谐。对于实现我国政府审计现代化、提高公共支出有效性、建设高效责任型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养殖业 政府补贴 绩效审计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326.3;F239.6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2
  • 第1章 绪论12-18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研究意义13-15
  • 1.3 研究目的15-16
  • 1.4 研究方法16-18
  • 第2章 文献综述18-26
  • 2.1 国内文献综述18-23
  • 2.2 国外文献综述23-26
  • 第3章 理论借鉴26-30
  • 3.1 政府代理论26
  • 3.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26-27
  • 3.3 新公共管理理论27-30
  • 第4章 政府绩效审计的概念框架30-34
  • 4.1 绩效的概念30
  • 4.2 绩效审计的概念30
  • 4.3 政府绩效审计的概念30-31
  • 4.4 政府绩效审计的对象31
  • 4.5 政府绩效审计的内容31-34
  • 第5章 生猪养殖业政府补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34-42
  • 5.1 选择绩效评价指标的理论指导34-35
  • 5.2 生猪养殖业补贴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35-42
  • 第6章 生猪养殖业政府补贴绩效评价42-54
  • 6.1 综合指标评价42-46
  • 6.2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补贴指标评价46
  • 6.3 能繁母猪补贴指标评价46
  • 6.4 能繁母猪保险补贴指标评价46-47
  • 6.5 生猪良种与猪种引进补贴指标评价47
  • 6.6 禽畜防疫检疫补贴指标评价47
  • 6.7 补贴金额、出存栏数、收入、成本及建设规模的敏感度评价47-50
  • 6.8 生猪出栏价格走势评价50-52
  • 6.9 绩效评价总体结论52-54
  • 第7章 审计中发现的问题54-56
  • 7.1 财务资料不健全54
  • 7.2 补贴审核把关不严格54
  • 7.3 补贴政策宣传不到位54
  • 7.4 虚报补贴数量54
  • 7.5 国家补贴资金公款私存54-55
  • 7.6 挤占挪用55
  • 7.7 变相索取农民补贴55-56
  • 第8章 审计建议56-60
  • 8.1 完善生猪养殖业补贴政策的审计建议56-57
  • 8.2 强化政府绩效审计的建议57-60
  • 参考文献60-64
  • 致谢64-66
  •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6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金昌;谢志明;成霞;;生猪养殖价格波动的防范机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26期



本文编号:6420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6420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f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