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审计管理论文 >

环境审计证据质量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0 09:26

  本文关键词:环境审计证据质量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审计证据 审计师 质量 证据


【摘要】:我国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末才逐渐兴起,但是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及著作高达1500余篇。然而,贯穿整个环境审计过程、作为审计师形成审计结论的基础、在环境审计理论中占有显著地位的环境审计证据,却鲜有人问津。因此,有必要对环境审计证据进行研究。 本文从环境审计的具体要素着手,采用规范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仅对环境审计证据质量特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对现有环境审计证据质量特征的文献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发现了现有研究还存在着“理论依据不充分”、“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未体现环境审计的特色”等问题。针对上述不足,本文以质量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将环境审计证据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从其消费者——审计师的角度,对环境审计证据质量的经济性进行分析,从而对环境审计证据质量特征的内涵进行重新的界定。将环境审计证据质量特征定义为能够满足审计师需求的最优质量环境审计证据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审计师的需求为基础构建满足审计师需求、最优的环境审计证据质量特征体系。在此过程中,抛开以往对于环境审计证据质与量的研究角度,而从审计师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审计师对于最优环境审计证据质量的选择是以总成本最低为标准,即购买成本与使用成本之和最低,而两者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是审计师的使用成本,约束作用的是购买成本。 基于此,本文构建以核心特征为主,约束特征为辅的环境审计证据质量特征体系。核心特征是在约束特征的制约下,所形成的,它是保证审计师执行环境审计工作的需求得以满足的根本,而约束特征是审计师在追求更具证据力与证明力的环境审计证据的活动中受到的经济约束。核心特征的构建以证据的基本属性——证据力与证明力为基础,,结合审计师执行环境审计的特色——环境审计证据的证据力与证明力从潜在证据力与证明力到充分证据力与证明力的形成过程。鉴于审计师对于单个环境审计证据与由其构成的证据组合要求的差异性,分别讨论某一项认定的单个环境审计证据质量特征与证据组合的质量特征。核心特征包括:个体特征与组合特征。其中,个体特征是形成组合特征的基础,而满足组合特征的环境审计证据组合是形成审计结论的基础。个体特征包括:可靠性、关联性、代表性;组合特征包括:充分性、多样性、双重性、相关性。 最后,本文以审计署2006年对X钢铁企业执行的环境审计为例,节选其中一个具体项目,即X钢铁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有的化学需氧量(COD)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审计师为此而获取的环境审计证据所具有的质量特征。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构建的环境审计证据质量特征体系,在实际环境审计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环境审计证据 审计师 质量 证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39.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23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12-15
  • 1.1.1 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12-13
  • 1.1.2 研究的目的13-14
  • 1.1.3 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14-15
  • 1.2 环境审计证据的研究成果综述15-22
  • 1.2.1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15-17
  • 1.2.2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17-19
  • 1.2.3 研究成果评价19-22
  • 1.3 研究方法22
  • 1.4 本文研究框架22-23
  • 1.5 创新和贡献23
  • 2 环境审计证据质量特征研究的理论基础23-30
  • 2.1 质量经济学理论23-27
  • 2.1.1 质量的含义23-25
  • 2.1.2 质量经济性分析25-27
  • 2.2 证据法学理论27-30
  • 2.2.1 证据力与证明力27-29
  • 2.2.2 证据组合理论29-30
  • 3 构建环境审计证据质量特征体系的基本思路30-48
  • 3.1 环境审计证据质量特征的涵义30-32
  • 3.2 构建环境审计证据质量特征体系的基础32-37
  • 3.2.1 审计师的需求是构建环境审计证据质量特征体系的基础32-33
  • 3.2.2 审计师对环境审计证据质量需求的经济性分析33-37
  • 3.3 构建环境审计证据质量特征体系的整体思路37-45
  • 3.3.1 区分核心特征与约束特征37-41
  • 3.3.2 区分个体特征与组合特征41-45
  • 3.4 科学性与可行性45-48
  • 3.4.1 从构建的理论依据来看45-46
  • 3.4.2 从构建的基础来看46-47
  • 3.4.3 从审计师执行环境审计的实践看来47-48
  • 4 环境审计证据质量特征体系的具体构建48-60
  • 4.1 个体特征49-53
  • 4.1.1 可靠性49-51
  • 4.1.2 关联性51-52
  • 4.1.3 代表性52-53
  • 4.2 组合特征53-58
  • 4.2.1 充分性53-54
  • 4.2.2 多样性54-56
  • 4.2.3 双重性56-57
  • 4.2.4 相关性57-58
  • 4.3 约束特征58-59
  • 4.4 环境审计证据质量特征之间的关系59-60
  • 5 案例分析——X 钢铁企业工业废水排放环境审计60-70
  • 5.1 案例背景60-66
  • 5.1.1 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60-62
  • 5.1.2 环境审计目标62
  • 5.1.3 执行的环境审计程序62-64
  • 5.1.4 获取的环境审计证据64-65
  • 5.1.5 审计结论65-66
  • 5.2 案例分析66-70
  • 5.2.1 个体特征66-68
  • 5.2.2 组合特征68-70
  • 6 结语70-72
  • 6.1 研究结论70-71
  • 6.2 研究的局限性71-72
  • 参考文献72-74
  • 致谢74-75
  • 个人简历75-76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建立;环境审计刍议[J];河北审计;2000年06期

2 王守江;环境审计现存问题探讨[J];当代审计;1999年04期

3 王冠英;环境审计的内容和方法[J];审计月刊;2003年02期

4 杨俊;环境审计初探[J];审计与经济研究;1994年04期

5 鹿薛华,连艳玲;建设中国环境审计的初步构想[J];林业财务与会计;1995年10期

6 ;关于环境审计的思考(下)[J];审计研究;1997年04期

7 史延安;环境审计初探[J];中国内部审计;1997年02期

8 孟昭燕;试论我国的环境审记[J];审计理论与实践;1998年05期

9 肖文八,王贵则,陈军;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理论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1999年03期

10 马正吉;环境审计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玲;刘开云;;论环境审计制度在环境法中的构建[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2 刘丽;;加强我国环境审计建设的策略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矜;李常安;方盈;石怀旺;;蚌埠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环境审计对策研究[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煤矿环境审计研究[A];中国煤炭经济研究(2005~2008)(下册)[C];2009年

5 李雪;黄业明;;谈环境财务审计报告的要素和意见类型[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煤矿环境审计研究课题组;金智新;王泽民;宋必胜;;煤矿环境审计研究[A];2007煤炭经济研究文选[C];2007年

7 王泽民;宋必胜;;积极探索大集团发展战略下的环境审计模式[A];2006煤炭经济研究文选[C];2006年

8 ;实施环境审计 为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A];2007煤炭经济研究文选[C];2007年

9 汪吾敬;宫为敏;;浅谈煤炭资源开发与环境审计[A];2006煤炭经济研究文选[C];2006年

10 李旗纲;李君;俞宏;王金凤;李冬梅;曾蓓;;煤炭企业环境审计研究[A];2006煤炭经济研究文选[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远伦 安徽省舒城县审计局;开展农业环境审计的初步设想[N];中国审计报;2008年

2 苏振川;对环境审计的思考[N];中国环境报;2003年

3 刘锡平;安图县环境审计关注“三个环节”[N];中国审计报;2009年

4 黄利明 山东省审计厅副厅长;关于深化资源环境审计的一些思考[N];中国审计报;2009年

5 李星吾 湖南省岳阳市审计局;资源环境审计如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N];中国审计报;2011年

6 范新国;强化环境审计 促进可持续发展[N];安徽经济报;2003年

7 项开来;亚洲国家强化环境审计[N];中国环境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魏小题;亚审环境审计研讨会暨环境审计委员会工作会议在武夷山召开[N];中国审计报;2005年

9 王学军;“五指”并进完善环境审计[N];财会信报;2006年

10 记者 周波;刘家义马飚会见环境审计工作组主席奥维尔[N];桂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英;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2 崔凤军;区域旅游开发中的环境分析方法与案例研究[D];北京大学;1999年

3 张岩;我国林业工程审计制度框架构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玉;环境审计证据质量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陆丽琴;区域性环境审计问题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3 韩付平;信息化环境下的电子审计证据采集与使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世强;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环境审计的问题与对策[D];吉林大学;2011年

5 邓梦泽;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环境审计架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梁珊珊;环境审计质量评价指标和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7 谭f3;我国环境审计主体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吕靖原;内蒙古环境审计的实践与探索[D];内蒙古大学;2012年

9 刘小琴;环境审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10 马雪;我国环境审计若干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49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649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e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