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治理环境下的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公共治理环境下的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治理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加强公共治理,,实现“善治”是深化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公共治理环境下,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完善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机制,实现政府决策、执行和监督职能相对分离、相互制约。因此,进行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在理论上,我国对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发展。有鉴于此,进行公共治理环境下的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从公共治理、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概念入手,阐述政府部门内部审计与公共治理的关系以及公共治理环境对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影响。其次,结合我国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公共治理环境下的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新模式,通过对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目标、组织体系、职能、提供服务的方式等的阐述,揭示了在公共治理环境下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特征,也为我国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且阐述了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三个途径:第一,评价组织治理的有效性,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第二,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发挥风险预警作用;第三,开展政府内部控制审计,实现控制自我评价。最后,提出我国在公共治理环境下建立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保障措施,为各级政府部门建立内部审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公共治理 政府部门 内部审计 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商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39.4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4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10
- 1.3 研究意义10-11
-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11-13
- 1.5 研究方法13-14
- 2 国内外文献评述14-19
- 2.1 国外文献评述14-15
- 2.2 国内文献评述15-19
- 3 相关概念及理论19-25
- 3.1 公共治理的内涵19-20
- 3.2 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内涵20-21
- 3.3 政府部门内部审计与公共治理的关系21-23
- 3.4 公共治理环境对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影响23-25
- 3.4.1 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目标重心发生转移23
- 3.4.2 对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提出要求23-24
- 3.4.3 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服务领域亟需拓展24-25
- 4 我国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5-30
- 4.1 我国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现状25
- 4.2 我国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25-30
- 4.2.1 法规未对政府部门内部审计作出强制性要求26-27
- 4.2.2 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目标定位不准确27
- 4.2.3 政府部门内审机构设置不合理27-28
- 4.2.4 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职能有限28-29
- 4.2.5 政府部门内部审计范围较窄,审计技术比较落后29-30
- 5 公共治理环境下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新模式30-39
- 5.1 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目标30-31
- 5.2 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组织体系31-35
- 5.3 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职能35-37
- 5.4 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提供服务的主要方式37-39
- 6 公共治理环境下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途径39-44
- 6.1 评价组织治理的有效性,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39-40
- 6.2 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发挥风险预警作用40-42
- 6.2.1 政府部门面临的风险41
- 6.2.2 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发挥风险预警作用41-42
- 6.3 开展政府内部控制审计,实现控制自我评价42-44
- 7 公共治理环境下建立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保障措施44-50
- 7.1 加强相关法规建设,明确要求健全政府部门内部审计44-45
- 7.2 找准内部审计定位,努力实现增值目标45-46
- 7.3 合理设置内审部门,保证其职能作用的发挥46-47
- 7.3.1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内审部门组织模式46-47
- 7.3.2 无法设置内审部门的单位,可选择将内部审计外包47
- 7.4 拓展内部审计的服务领域、改进审计技术和方法47-48
- 7.4.1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拓展服务领域47-48
- 7.4.2 改进审计技术和方法,提高审计工作质量48
- 7.5 提升政府部门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48-50
- 8 结论及后续研究建议50-52
- 8.1 研究结论50-51
- 8.2 后续研究建议51-52
- 参考文献52-55
- 后记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文武;许晓;;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J];现代城市;2010年02期
2 信凤芹;魏明明;;科技企业治理机制研究——基于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视角[J];东岳论丛;2011年04期
3 郝云宏,王从芳;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及改进[J];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02期
4 原文彬;;从意识到现实,从强治到自治 中美两国环境意识的对比[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6年06期
5 杨国志;;抓环境抓出大发展[J];时事报告;2006年12期
6 周中胜;;治理环境、政府干预与大股东利益输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7 王俊秋;张奇峰;;治理环境、治理机制与信息披露质量:来自深交所的证据[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3期
8 张慧敏;陈德球;;治理环境、董事会效率与投资者关系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9 王晓慧;;论公司内部监督机制与外部治理环境的相机性[J];经济导刊;2009年Z1期
10 张婉君;罗威;;控股股东、治理环境与机构股东积极治理效应——基于股权融资成本的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建;刘小元;方刚;肖淑玉;;境外上市、治理环境与内部治理机制改进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王俊秋;张奇峰;;治理环境、治理机制与信息披露质量: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3 王凤荣;任萌;张富森;;政府干预、治理环境与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有效性——基于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并购的经验证据[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肖建华;邓集文;;生态环境危机与多中心合作治理[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西莉;张红波;张京华;李颖;;治理环境 变废为宝 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A];山东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4—2006)[C];2007年
6 万立全;;股权分置改革、治理环境与控制权私人收益[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谈成龙;;环境放射性水平调查中γ能谱方法的选择及应用[A];地球物理调查与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董辅y=;;环保产业与融资[A];第二届环境保护市场化暨资本运营与环保产业发展高级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刘茂平;向凯;;市场化进程、治理环境与控制权私人收益[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10 毕丽君;;基于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娟 庞鹏飞;提高居民生活质量[N];通化日报;2008年
2 记者 鲜荣;逗硬治理环境攀市18企业受罚[N];四川日报;2006年
3 刘江 宗焕平;北京治理环境不惜力[N];中国矿业报;2001年
4 张丽娜 记者 马少忠;依兰 治理环境维稳迎新[N];黑龙江日报;2010年
5 徐春华;漠河 治理环境树“标杆”[N];黑龙江日报;2010年
6 张荣忠;治理环境仍是头等大事[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7 郄建荣;七成公众认为应依法治理环境[N];法制日报;2005年
8 盛湘渝;伦敦 治理环境五十年[N];人民日报;2007年
9 龚涛;平昌创新机制治理环境[N];巴中日报;2010年
10 林效先;力源公司发展经济与治理环境并重[N];中国航空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海东;终极控制股东、治理环境与公司技术效率[D];暨南大学;2009年
2 周中胜;大股东控制、利益输送与投资者保护[D];厦门大学;2007年
3 常盛;基于要素分析的公司治理结构系统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李卓;现金股利政策动因、盈余持续性与市场反应[D];厦门大学;2007年
5 严也舟;上市公司大股东—管理者合谋与公司治理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曹征;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违法违规问题[D];南开大学;2009年
7 欧阳慧;上市公司高层管理团队治理绩效评价系统及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8 李伶俐;公司治理对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谢文武;企业社会绩效的治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史晓明;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应[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兵;治理环境、家族控制和现金股利[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2 张照南;治理环境与政府控制对公司持有现金价值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3 吴昊;终极控制、治理环境与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陈文婕;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苟栖;集团控制、治理环境与企业价值[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方玲;治理环境、政府层级与股利政策[D];汕头大学;2008年
7 刘西友;治理环境、股权特征与控制权私有收益[D];新疆财经大学;2008年
8 王贞洁;我国上市公司侵占性关联并购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晏雪琴;治理环境、代理问题与上市收购公司的短期并购绩效[D];暨南大学;2012年
10 梁睿;并购对目标公司公司治理影响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65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665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