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管制、股权结构与外部审计需求
本文关键词:政府管制、股权结构与外部审计需求
【摘要】:外部审计本质上是公司治理中的外部治理机制,旨在提高财务报告呈报的信息的可信赖性,通过降低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财务信息的使用风险,来达到缓解上市公司代理冲突,并最终提升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价值的一种治理手段。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自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的短短20多年,虽然经历了脱钩改制、规模扩张、外资所进入等阶段,但是在规模、执业质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公司产权改革、政府管制休戚相关。证券市场的发展,使得投资者更加关注公司的财务信息,对外部审计的需求更加强烈;所有权安排下的代理问题刺激了公司对外部审计服务的需求;政府通过事务所体制改革、执业准入制度、执业行为规范、执业质量监督、职业信息披露、事务所合并等体制和制度的变革,推动了我国审计市场的发展。由此看来,我国审计市场的发展是经济活动和制度安排的结果。然而相对于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我国审计市场对高质量审计的潜在或者有效需求还不充分,目前还处于审计需求方占主导的买方市场,因此有必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外部审计需求动机,从而引导公司高质量外部审计服务的需求,刺激高质量审计服务的供给,促进审计服务提供方的良性竞争,避免“柠檬市场”的出现,最终推动我国审计市场竞争结构的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审计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样,在我国经济转轨的的时期,有必要研究政府管制对外部审计需求动机的影响,为政府如何恰当的转换角色来培育审计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经验数据。 本文以政府管制、股权结构与外部审计需求为选题,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研究: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是否存在差异?上市公司选择外部审计师的动机如何,政府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具体分为理论分析、制度背景和文献回顾、实证检验和分析三部分进行阐述和分析。首先,从理论分析的角度阐述了外部独立审计产生的根源,介绍了外部审计需求三种假说,然后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选择事务所的动机和政府管制对审计供求双方的影响。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是外部独立审计产生的根源,然而独立审计所具有的特性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都会导致审计市场机制失灵,所以独立审计又离不开政府管制,政府管制是审计市场机制失灵下的制度安排。我国上市公司选择事务所的动机可能是代理理论、信息理论、保险理论的复合,而保险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需求动机来说可能已经演变成政治担保假说,外部审计需求成了降低政治成本的一种手段。其次,阐述了我国审计市场的总体结构和政府管制对审计市场的影响。我国的审计市场结构基本稳定,基本上形成了四大所、国内十大所、国内一般所共存的局面,市场集中度低、市场分割是我国审计市场的特征。在我国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审计市场的供给离不开政府的调控,从总体上来说,政府在调控的过程中起的是“帮助之手”的作用,但政府的调控并不能完全弥补市场缺陷,许可证制度在使事务所获得管制便利的同时,限制了审计市场的竞争,阻碍了审计质量的提高;地方政府保护本地事务所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务所的独立性。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政府的分权改革、证券市场的建立刺激了对外部审计的需求,但是政府的放权让利,滋长了地方政府保护主义,阻碍了异地事务所的异地执业,限制了对外部审计需求的范围。最后对国内外关于审计质量和公司选择事务所动机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和述评。再次,选择2005-2007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从投资者感知角度检验了我国不同类型事务所的质量,采用了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回报模型,用事务所品牌作为审计质量的代理变量进行了模型的设计;从大股东控制、管理层内部控制、政府干预三个方面考察了公司选择事务所的动机,用股权集中度、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与总资产的比值)、最终控制人是否是政府控制(分地方政府控制和中央政府控制)三个变量作为测试变量。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审计质量方面,对于投资者来说,四大的审计质量高于非四大,国内十大所与非十大所的审计质量没有显著的差异。但从2006年的样本来看,投资者并不认可四大的质量,而2007年的样本回归结果看,投资者认为国内十大所的审计质量高于国内非十大所。(2)公司外部审计需求动机方面,股权结构和政府干预均会影响公司选择外部审计师的行为。股权集中度与审计质量呈非线性关系,股权集中度较高和较低的区域,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中间的区域,二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管理层与股东的代理成本与高质量审计需求呈正相关关系。中央政府控制公司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事务所,地方政府控制的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地方小所作为外部审计师。 这些问题研究的意义在于:第一,审计质量、审计需求是审计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市场缺乏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那么审计服务的提供方也就失去了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动力,这样大量的低质量审计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就会导致“柠檬市场”的出现。相反,如果审计市场存在高质量审计需求,那么供给方必然会通过提高质量来竞争市场份额,这样审计市场才会健康的运行。第二,近年来,我国审计市场和证券市场发生了变化,在我国经济转轨期,政府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政府在我国审计市场中的角色和独立审计在公司治理机制中的经济功能。第三,财务信息是决策者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由于审计的专业性,投资者不可能很容易地辨别审计报告的真伪,以及了解审计师背后公司外部审计需求的真正动机,这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准确的对企业进行市场定价。第四,本文同样为上市公司选择事务所、监管者引导审计市场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公司的所有权的安排和政府角色的转换都会影响公司选择事务所的行为,适当的政府干预、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有利于培育市场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 本文的贡献在于:第一,将外部审计需求放在一个动态的制度背景下研究,并将外部审计需求和审计供给结合起来完整的分析我国审计质量的差异化和公司选择外部审计师的动机。第二,从政府管制这一角度,研究了不同层级政府对公司外部审计需求动机的影响,为政府恰当转换角色提供了经验依据。第三,从投资者感知角度,采用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报酬模型检验了不同类型事务所的质量,从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即大股东控制和管理层内部控制两个角度分析了股权结构对公司选择事务所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的局限性有以下几点: (1)本文的样本只分年度进行了检验,并没有对选择的样本进行整体检验,时间序列很短,结论的普遍性受到限制。 (2)本文的对国内大所的排名按照每一年中注协网站公布的排名为准,可能会遗漏一部分某一年没有进入排名但质量未必不高的国内大所,影响样本的完整性。 (3)本文对公司的股权结构只选取了能代表我国上市公司两个重要特征的指标进行了分析,而对于股权制衡度、股权流通性等方面的研究还没有涉及。 (4)本文研究上市公司审计需求动机时并没有考虑会计师事务所变更这一角度,没有纵向地动态地研究公司选择事务所的行为。
【关键词】:政府控制 股权结构 外部审计需求 审计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39.4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4
- 1. 引言14-20
- 1.1 研究背景14-16
- 1.2 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框架16-17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17-18
- 1.4 研究贡献及局限性18-20
- 2. 外部审计需求相关理论分析20-32
- 2.1 外部独立审计产生的根源20-23
- 2.1.1 外部独立审计产生的动因:经济驱动力20-21
- 2.1.2 外部独立审计的制度安排:政府管制21-22
- 2.1.3 小结22-23
- 2.2 外部审计需求动机23-26
- 2.2.1 外部审计需求动机基本理论23-25
- 2.2.2 我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需求动机25-26
- 2.3 政府管制对外部审计供求的影响26-30
- 2.3.1 政府管制的三种理论27-28
- 2.3.2 政府管制对审计供给的影响28-29
- 2.3.3 政府管制对审计需求的影响29-30
- 2.4 本章小结30-32
- 3. 制度背景及相关文献综述32-47
- 3.1 我国审计市场结构32-35
- 3.1.1 我国审计市场结构:总体概况32-33
- 3.1.2 我国审计市场结构:指标分析33-35
- 3.1.3 小结35
- 3.2 制度变迁对审计市场供求影响:政府角色35-37
- 3.2.1 制度变迁对外部审计供给的影响:政府角色35-36
- 3.2.2 制度变迁对外部审计需求的影响:政府角色36-37
- 3.3 文献回顾及述评37-46
- 3.3.1 审计质量的文献回顾及述评37-41
- 3.3.2 公司外部审计需求动机的文献回顾及述评41-46
- 3.4 本章小结46-47
- 4. 公司外部审计需求动机:实证分析47-61
- 4.1 审计质量与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质量差异化47-51
- 4.1.1 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与审计质量的衡量47-48
- 4.1.2 模型设计及变量说明48-49
- 4.1.3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49-50
- 4.1.4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50-51
- 4.2 公司外部审计需求的动机:股权结构和政府管制51-59
- 4.2.1 股权机构与外部审计需求51-53
- 4.2.2 政府管制与外部审计需求53-54
- 4.2.3 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54-55
- 4.2.4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55
- 4.2.5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55-59
- 4.3 本章小结59-61
- 5. 结论、启示61-64
- 5.1 研究结论61-62
- 5.2 研究启示62-63
- 5.3 未来研究方向63-64
- 参考文献64-68
- 后记68-69
- 致谢69-70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波;;公司控制权性质与审计需求特征——来自我国上市公司2003—2005年的经验证据[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3期
2 翟华云;;非审计服务、审计质量与盈余价值相关性[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10期
3 陈汉文,郑鑫成;可操纵应计的市场反应——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证据[J];财会通讯;2004年04期
4 吴水澎;李奇凤;;国际四大、国内十大与国内非十大的审计质量——来自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06年02期
5 张奇峰;;政府管制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5年12期
6 王艳艳;陈汉文;于李胜;;代理冲突与高质量审计需求——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经济科学;2006年02期
7 刘芍佳,孙霈,刘乃全;终极产权论、股权结构及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3年04期
8 李增泉,余谦,王晓坤;掏空、支持与并购重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9 夏立军,方轶强;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10 徐莉萍;辛宇;陈工孟;;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少琴;中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86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786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