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社区管理论文 >

社区化: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的新路径

发布时间:2017-01-13 17:42

  本文关键词:社区化: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的新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东政法大学》 2011年

社区化: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的新路径

邓磊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巨变,现行的“乡政村治”社会管理体制日益显示出了不适应性,主要表现为村民在社会管理中参与程度不高、公共服务短缺、资源整合乏力、文化认同危机,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亟待改革,党和政府提出的“农村社区化”,以此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然而在学术界,关于农村社会管理的研究成果不多,对农村社区化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本文试图将二者联系起来研究,将社区化作为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路径,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建立起新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社区管理体制,并对农村社区化提出对策和建议。 全文根据上述思路展开论述,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运用的理论和方法,界定了农村社区化、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等重要概念。第二章概述了我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由“乡绅治理”到“人民公社制度”再到“乡政村治”的历史变迁过程,重点论述了现行体制的弊端,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社区化”,并分析社区化改革社会管理体制的优势。第三章是对新的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具体建构,分析了农村社区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第四章是在前文的基础上,通过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对我国的农村社区化提出对策和建议。首先是分析农村社区的设置,确定出设置的原则,并介绍了几种可行的模式。其次是从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提供、社区资源的整合和社区文化的重构几个方面分析对农村社区化的制度安排。最后是分析农村社区化过程个各个行为主体——政府、社区、村民的行为选择。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12.82
【目录】:

  • 论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导言10-24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0-11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6
  • 一、国外研究现状11-12
  • 二、国内研究现状12-16
  • 第三节 农村社区化与社会管理的学理基础16-22
  • 一、相关概念16-19
  • 二、理论基础19-22
  • 第四节 论文研究设计22-24
  • 一、研究的思路与框架22-23
  • 二、运用的研究方法23
  • 三、论文的创新与不足23-24
  • 第二章 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困境与新思路24-36
  • 第一节 我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24-27
  • 一、传统社会的乡绅治理体制24-25
  • 二、建国初期的人民公社体制25-26
  • 三、新时期的“乡政村治”体制26-27
  • 第二节 现行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弊端27-31
  • 一、农村居民参与不足27-29
  • 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失衡29
  • 三、农村资源整合乏力29-30
  • 四、农村文化认同出现危机30-31
  • 第三节 社区化:农村社会管理的一种可能31-36
  • 一、有利于实现农村基层自治33
  • 二、有利于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33-34
  • 三、有利于农村资源的整合34
  • 四、有利于农村文化的重构34-36
  • 第三章 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社区管理体制36-43
  • 第一节 农村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结构与功能36-40
  • 一、农村社区党支部37-38
  • 二、村委会38
  • 三、公共事务管理组织38
  • 四、社区民间组织38-39
  • 五、社区外部各活动主体39-40
  • 第二节 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40-43
  • 一、党和政府主导机制40
  • 二、民主治理机制40-41
  • 三、市场化运作机制41-43
  • 第四章 农村社区化的对策和建议43-58
  • 第一节 它山之石:韩国“新村运动”43-45
  • 一、“新村运动”简介43-44
  • 二、“新村运动”的启示44-45
  • 第二节 农村社区的设置45-48
  • 一、农村社区设置的原则45-46
  • 二、我国农村社区设置实践中的几种模式46-48
  • 第三节 农村社区化的制度安排48-53
  • 一、农村社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制度48-50
  • 二、农村社区资源的配置与整合机制50-51
  • 三、农村社区文化构建的制度安排51-53
  • 第四节 农村社区化过程中的主体行为53-58
  • 一、政府:社会管理的主导53-54
  • 二、社区:社会管理的载体54-56
  • 三、村民:社会管理的主体56-58
  • 参考文献58-65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5-66
  • 后记66-68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成文;朱颖;;论加强社会工作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年06期

    2 陈岩;;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研究思考[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7期

    3 曾鹏;陈剩勇;;如何促进社会团结?——新加坡促进社会团结的社会管理经验及其启示[J];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4 田毅鹏;;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逻辑[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5 唐昊;刘艺;;“复合型政治稳定”视角下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湖湘论坛;2011年04期

    6 陈圣龙;;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从社区起步[J];学习月刊;2011年15期

    7 王勇;;试论中国社会管理的主体构成[J];社科纵横;2011年05期

    8 覃国慈;;关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考[J];江汉论坛;2011年08期

    9 陈振明;邵东珂;吴勇锋;吴进进;王永坚;高杨;陈芳;;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福建省的案例研究[J];东南学术;2011年04期

    10 林少波;;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视野中的行业组织发展[J];社团管理研究;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宏;;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变迁与精髓[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小云;;再议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与改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万军;;加快首都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4 孟姝瑱;;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5 赵小林;;推进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再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松;陈劲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筑牢消防安全“防火墙”[A];2011安徽省科协年会——海湾杯“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创新”专题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余丹丹;余军;;创新社会管理职能 日臻社会和谐局面[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蒋雪群;;关于社会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几点思考[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中起;;和谐社会构建语境中的政府转型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上海的实践与探索[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国军;;和谐社会视野中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毕国学;[N];深圳商报;2009年

    2 林靖 赵明;[N];黑龙江日报;2009年

    3 金穗;[N];人民日报;2010年

    4 樊义成 张静;[N];延安日报;2010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李培林;[N];人民日报;2010年

    6 李彦赤 朱沙;[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7 首席记者 孟宝林;[N];牡丹江日报;2010年

    8 季建林 中共南通市委党校教授;[N];南通日报;2011年

    9 记者 郝炜;[N];青海日报;2011年

    10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杨宜勇;[N];解放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宗奉;生态学视角的农民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世伟;土地流转背景下的村社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风英;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社会管理体制演变与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任振宇;中国流动人口政治参与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磊;社区化: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的新路径[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赵乐;农村社区化建设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单凯;诸城市“集聚式”农村社区化发展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4 丁玉凤;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失意群体”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红霞;农村社区化建设的博弈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王春霞;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建构与完善途径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7 邹学;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吴丽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婷;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及其运行机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10 刘海泉;包头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社区化: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的新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7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237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6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