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社区管理论文 >

珠江三角洲甘蔗糖厂工人住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0 14:02
  珠江三角洲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领先全国的甘蔗制糖产业基地,甘蔗制糖工业在当时也被誉为“甜蜜的事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制糖工业在珠三角逐渐退出生产的历史舞台,步入“遗产化”。在城市建设的快速扩张和更新下,糖厂的厂房部分因经济价值显著大多面临更新改造,而同样承载“甜蜜记忆”的糖厂工人住区往往被忽视,“幸存”的工人住区由于其用地性质不易变更、产权分配等问题,保护更新难度较大,容易成为“城市孤岛”。通过实地调研珠三角的糖厂工人社区结合研究厂史厂志,探究糖厂工人住区规划建设历程,归纳揭示其特征,进一步发掘工人住区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与更新的策略。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背景、意义、方法,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第二章通过厘清相关建设背景,分析社会经济、产业发展、住宅政策对住宅建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厂志等史料梳理出珠江三角洲糖厂工人住区的建设历程,为深入分析糖厂工人住区提供全面的历史依据;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对糖厂工人住区的空间特征和生活形态做了具体分析,通过对历史图文档案、建筑平面资料、现状的分析和对糖厂职工住户的访谈,总结工人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特征和工...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珠江三角洲甘蔗糖厂工人住区研究


东莞糖厂建国前生活区[50]

平面图,糖厂,顺德,平面图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14图2-2:顺德糖厂平面图(1934年)(资料来源:刘晖摹绘自广东省档案馆档案号006-002-1640-185~191广东省营顺德糖厂房屋厂舍及建筑物接收清册附图)2.2恢复发展期(1949-1958年)2.2.1相关背景2.2.1.1社会经济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步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政策,通过高积累、低消费将资源倾斜至重工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工资、户籍等制度。广东是中国最大的移民输出地[51],是中国最大的侨乡。新中国成立以前,华侨在海外打拼事业有成,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海外华侨都希望回乡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52]。新中国成立初期,华侨在广州先后成立三大公私合营华侨投资公司,工业的投资比例最大达到79%[53],凡生产人民生活资料的工业几乎都有华侨的投资,对广东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甘蔗制糖工业也吸引了众多华侨投资,如广州华侨糖厂、中山华侨糖厂、湛江华侨糖厂、大旺华侨糖厂等。

轨迹图,知青,来源,轨迹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18图2-3:知青下乡的“甜蜜轨迹”(来源:作者自绘)2.3.1.2住宅政策住宅建设投资比例下降,节约原则成为住宅建设的决定性原则,并出现片面节约的极端现象。在住宅设计上,批评了“合理设计,不合理使用”的做法,发展了小面积住宅,提出“以近期为主,适当照顾远期”的原则。1965年学习大庆“干打垒”精神,住宅设计标准再次降低,文革以后城市建设全面停滞。在住区规划上,出现了昙花一现的依据人民公社运动原则的住区规划:在住区安排了工厂和车间,甚至练兵场;按照公共食堂的合适人数组织住区规模,住宅不设厨房,解放妇女参加劳动。2.3.1.3甘蔗制糖工业发展一波三折1959-1961年的三年严重自然灾害使甘蔗生产急剧下降。在甘蔗政策上,1959年到1961年食糖收购政策变动大,影响农民种蔗积极性,甘蔗严重减产。依赖原料的榨糖产量随之显著下降,但在利用制糖副产品生产其他产品的综合利用方面却得到了相应发展,改变了糖厂产品单一的状况。1962年-1965年调整期,粮食生产逐渐恢复,糖蔗的生产也得到发展,新建扩建糖厂36间。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糖厂的新建和扩建的审核和批准工作已无专人掌握。各地、区、县、市都可以自行建厂,先后新建了糖厂70间和扩建糖厂70间。由于政策原因6,在这15年时间里,新建类型最多的是小型机制糖厂(日处理甘蔗能力500吨以6当时“省革命委员会”实施“机糖、土糖并举”的政策,因为中小型糖厂具有投资少、建设时间短和收效快等优点,所以糖厂建设应以中小型为主,这样容易调动地、县建糖厂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一汽”“一拖”看苏联向中国工业住宅区标准设计的技术转移[J]. 韦拉,刘伯英.  工业建筑. 2019(07)
[2]基于原真性的顺德糖厂空间演变及展示利用[J]. 贾超,郑力鹏,王梦寒.  工业建筑. 2019(05)
[3]社会转型下的单位社区适老性景观更新策略研究:以重棉厂社区为例[J]. 毛华松,宋尧佳,陈曦.  风景园林. 2019(04)
[4]工业遗产社区绿色化改造策略研究——以天津市棉三宿舍为例[J]. 赵晓峰,邱爽,孙洁洋.  建筑节能. 2019(02)
[5]城市工业遗产社区社会网络变迁与遗产再利用研究——以唐山市启新1889工业遗产社区为例[J]. 丁新军,田菲,康嘉,郑丽丽,谷金明,吴永超.  经济研究导刊. 2018(35)
[6]中国城市单元式住宅的兴起:苏联影响下的住宅标准设计,1949-1957[J]. 王俊杰.  建筑学报. 2018(01)
[7]工业遗产保护不应忽视工人社区[J]. 刘伯英.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7(04)
[8]历史、身份、空间 工人新村研究的三种路径[J]. 杨辰.  时代建筑. 2017(02)
[9]紫泥糖厂旧厂区更新设计研究[J]. 丁子容.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09)
[10]中东铁路遗产及《中东铁路建筑群总体保护规划》编制若干问题研究[J]. 盖立新,陶刚.  北方文物. 2016(03)

博士论文
[1]当代广州中心城区居住建筑发展研究[D]. 董毅.华南理工大学 2013
[2]工人新村:“永远的幸福生活”[D]. 丁桂节.同济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社区社会工作运用于社区自组织培育的研究[D]. 邓梦龄.广西师范大学 2019
[2]珠江三角洲制糖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研究[D]. 龙晓.华南理工大学 2018
[3]由全国城市住宅设计竞赛看住宅设计变迁(1950s-1990s)[D]. 何涛波.东南大学 2016
[4]工业遗产社区价值评价研究[D]. 孙捷.沈阳师范大学 2015
[5]工业遗产视野下工人住宅区保护研究[D]. 徐明.北京建筑大学 2013
[6]洛阳“一五”工业住区保护与利用研究[D]. 袁友胜.西南交通大学 2012
[7]山西老工业住区适宜性改造研究[D]. 侯淯譞.太原理工大学 2012
[8]1949-1978江浙沪工人新村住宅建筑及其户外环境研究[D]. 向旋.江南大学 2011
[9]1949~1978年广州住区规划发展研究[D]. 胡冬冬.华南理工大学 2010
[10]重庆主城区大型工业厂区职工住区改造模式研究[D]. 崔倩.重庆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53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353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d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