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建邺区城市高质量发展“智慧”—“共享幸福圈”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2 07:45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度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城市经济也正在逐步转型,业已形成的共享型城市正在悄然兴起,也形成了社会—经济的新模块,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支撑性作用。建邺区的共享幸福圈的城市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和智慧城市的目标相融合,正在逐步形成"智慧—共享幸福圈"的新城市发展模式。"智慧—共享幸福圈"适应了建邺区企业和居民的宜居、宜业需求,同时该也适应数字时代发展,并且逐步形成了一条独特智慧社会治理体系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模式。研究深入分析建邺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和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发现南京建邺区初步解决了智慧城市如何服务居民生活、产业发展。通过城市发展突出基本服务功能、科学规划宜居宜业发展空间、逐步有计划形成国际—绿色社区也解决社会治理过程中瓶颈问题,如城市管理模式急需转变、城市人群需求的多元化等问题。建邺区下一步智慧共享幸福圈要实现政府现代服务公共流程再造、数字化与公共产品对接、实现城市产业与公共服务融合及逐步形成全球性城市话语,真正做到人民共享幸福。
【文章来源】: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9,(10)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建邺区“智慧——共享幸福圈”的雏形
(一)智慧城市服务居民生活
(二)智慧城市服务产业的发展
二、当前建邺高质量城市发展的方案
(一)突出城市服务功能
(二)科学规划宜居宜业发展空间
1. 北部地区:积极社会服务供给
2. 中部地区:文化创意增强活力
3. 南部地区:前沿科技研发提升品质
(三)实现多元补偿社会治理路径
(四)探索形成国际—绿色社区
二、当前建邺区建设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挑战
(一)城市管理模式急需转变
(二)城市人群需求的多元化
(三)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需求突出
(四)城市建设缺乏新治理模式
四、智慧路径管理下建邺模式未来城市的政策建议
(一)实现政府现代服务公共流程再造
(二)实现数字化与公共产品对接
(三)实现城市产业与公共服务融合
(四)逐步形成全球性城市话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转型发展驱动下的产业园区规划建设[J]. 芦慧晶. 山西建筑. 2018(28)
[2]欧美邻里效应研究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 盛明洁. 国际城市规划. 2017(06)
[3]社区研究、社区养老与社会政策[J]. 陈社英. 人口与社会. 2017(02)
[4]基于价值论与供求论范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析[J]. 金碚. 中国工业经济. 2017(04)
[5]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及理论启示[J]. 金碚. 中国工业经济. 2016(06)
[6]中国公共政策扩散的模式与机制分析[J]. 王浦劬,赖先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7]应当鼓励和推动什么样的政府创新——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入围项目的评析[J]. 俞可平. 河北学刊. 2010(02)
[8]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J]. 渠敬东,周飞舟,应星. 中国社会科学. 2009(06)
[9]近30年中国地方政府的改革与变化:治理的视角[J]. 杨雪冬. 社会科学. 2008(12)
本文编号:3432160
【文章来源】: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9,(10)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建邺区“智慧——共享幸福圈”的雏形
(一)智慧城市服务居民生活
(二)智慧城市服务产业的发展
二、当前建邺高质量城市发展的方案
(一)突出城市服务功能
(二)科学规划宜居宜业发展空间
1. 北部地区:积极社会服务供给
2. 中部地区:文化创意增强活力
3. 南部地区:前沿科技研发提升品质
(三)实现多元补偿社会治理路径
(四)探索形成国际—绿色社区
二、当前建邺区建设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挑战
(一)城市管理模式急需转变
(二)城市人群需求的多元化
(三)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需求突出
(四)城市建设缺乏新治理模式
四、智慧路径管理下建邺模式未来城市的政策建议
(一)实现政府现代服务公共流程再造
(二)实现数字化与公共产品对接
(三)实现城市产业与公共服务融合
(四)逐步形成全球性城市话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转型发展驱动下的产业园区规划建设[J]. 芦慧晶. 山西建筑. 2018(28)
[2]欧美邻里效应研究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 盛明洁. 国际城市规划. 2017(06)
[3]社区研究、社区养老与社会政策[J]. 陈社英. 人口与社会. 2017(02)
[4]基于价值论与供求论范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析[J]. 金碚. 中国工业经济. 2017(04)
[5]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及理论启示[J]. 金碚. 中国工业经济. 2016(06)
[6]中国公共政策扩散的模式与机制分析[J]. 王浦劬,赖先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7]应当鼓励和推动什么样的政府创新——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入围项目的评析[J]. 俞可平. 河北学刊. 2010(02)
[8]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J]. 渠敬东,周飞舟,应星. 中国社会科学. 2009(06)
[9]近30年中国地方政府的改革与变化:治理的视角[J]. 杨雪冬. 社会科学. 2008(12)
本文编号:3432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432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