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村就地城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4 15:23
中国传统城镇化模式导致了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和农村大量耕地抛荒、留守现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需要转变城镇化模式,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就地城镇化以其独特的优点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有效实践模式。吉林省推进农村就地城镇化,对于实现“人”的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缓解“城市病”,振兴农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就地城镇化的概念作了梳理,以可持续发展、区位理论、二元经济结构等理论作为后续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吉林省农村就地城镇化现状和优势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得出吉林省农村就地城镇化存在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民营经济发展实力弱和农村吸附人才能力弱等制约因素。根据科学性、可比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从经济发展、生活质量、人口结构、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五个方面选取22个指标构建农村就地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搜集大量详实数据,利用熵权法进行评价,选取24个省份与吉林省作横向对比研究,同时对吉林省进行纵向分析,发现吉林省农村就地城镇化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与就地城镇化水平较高的浙江、江苏等省份仍然存在很...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007年-2016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015年吉林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青年的就地城镇化:转换、困境与出路[J]. 廖根深. 青年探索. 2017(02)
[2]中国农民工返乡决策与就地城镇化路径探析[J]. 宋艳姣. 兰州学刊. 2017(02)
[3]就地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兼论小城镇战略的当代转向[J]. 田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4]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对就地城镇化促进作用研究[J]. 叶松,吴迪. 科学管理研究. 2016(06)
[5]论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的几个问题[J]. 甄为佳,赵琦. 经济纵横. 2016(11)
[6]就地城镇化路径研究及可持续发展评价——以重庆酉阳自治县为例[J]. 潘雨红,潘永飞,蔡亚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S1)
[7]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就地城镇化发展机制与路径[J]. 李健,杨传开,宁越敏. 学术月刊. 2016(07)
[8]中西部山区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研究[J]. 袁坤. 理论与改革. 2016(03)
[9]吉林省新型城镇化进展及难点突破[J]. 秦惠敏,何沁芸. 经济纵横. 2016(05)
[10]传统农区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农民意愿与路径选择研究[J]. 彭荣胜. 学习与实践. 2016(04)
硕士论文
[1]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 马瑶.曲阜师范大学 2016
[2]天津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实证研究[D]. 冉未羚.天津工业大学 2016
[3]德国城镇化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 张之秀.山西大学 2015
[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就地城镇化模式研究[D]. 赵立华.武汉轻工大学 2015
[5]农村就地城镇化问题研究[D]. 郑力桦.河南大学 2015
[6]农村就地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荆琦.温州大学 2015
[7]吉林省人口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李昊.吉林大学 2014
[8]就地城镇化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明明.安徽大学 2014
[9]内陆地区就地城镇化的路径选择[D]. 王洋.复旦大学 2014
[10]吉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 张天娇.吉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68585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007年-2016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015年吉林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青年的就地城镇化:转换、困境与出路[J]. 廖根深. 青年探索. 2017(02)
[2]中国农民工返乡决策与就地城镇化路径探析[J]. 宋艳姣. 兰州学刊. 2017(02)
[3]就地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兼论小城镇战略的当代转向[J]. 田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4]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对就地城镇化促进作用研究[J]. 叶松,吴迪. 科学管理研究. 2016(06)
[5]论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的几个问题[J]. 甄为佳,赵琦. 经济纵横. 2016(11)
[6]就地城镇化路径研究及可持续发展评价——以重庆酉阳自治县为例[J]. 潘雨红,潘永飞,蔡亚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S1)
[7]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就地城镇化发展机制与路径[J]. 李健,杨传开,宁越敏. 学术月刊. 2016(07)
[8]中西部山区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研究[J]. 袁坤. 理论与改革. 2016(03)
[9]吉林省新型城镇化进展及难点突破[J]. 秦惠敏,何沁芸. 经济纵横. 2016(05)
[10]传统农区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农民意愿与路径选择研究[J]. 彭荣胜. 学习与实践. 2016(04)
硕士论文
[1]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 马瑶.曲阜师范大学 2016
[2]天津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实证研究[D]. 冉未羚.天津工业大学 2016
[3]德国城镇化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 张之秀.山西大学 2015
[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就地城镇化模式研究[D]. 赵立华.武汉轻工大学 2015
[5]农村就地城镇化问题研究[D]. 郑力桦.河南大学 2015
[6]农村就地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荆琦.温州大学 2015
[7]吉林省人口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李昊.吉林大学 2014
[8]就地城镇化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明明.安徽大学 2014
[9]内陆地区就地城镇化的路径选择[D]. 王洋.复旦大学 2014
[10]吉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 张天娇.吉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68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568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