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的差异化安置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14 05:07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型规划。通过科学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确保移民从非自愿移民到自愿性移民转换,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换,最终实现移民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社区管理体系的良性互动。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差异化安置方式,探讨不同安置方式的适用条件则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目前,学术界对易地扶贫搬迁的安置方式类型、差异化安置影响因素、安置后社会融入和移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就复杂的搬迁对象来说,单一的安置方式和单一的安置主体使安置的扶贫效果缺乏活力。所以,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领域的研究迫切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摆脱单一的安置方式,探讨“复合式”安置方式的先进性;二是转变政府角色,实现迁入区系统的多方共建管理;以上两个问题是本文致力于讨论的方向。在前人的基础上研究现行安置方式的不同适用性条件及安置风险等级差异,并尝试以政府角度进行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建议。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本文在反贫困理论的基础上引入社会适应理论,从人的变革与物的改造两个方面阐释易地扶贫搬迁的效果评价,充实了反贫困理论中关于移民安置后的社会融入与安置效果间的理论关...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可能的创新之处
1.4 相关理论基础
1.4.1 人口迁移理论
1.4.2 反贫困理论
1.4.3 社会适应理论
2 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政策的演变及现状
2.1 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政策演变
2.1.1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相关政策的提出阶段
2.1.2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相关政策的发展阶段
2.1.3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相关政策现状
2.2 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现状
2.2.1 我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情况
2.2.2 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补偿内容
2.2.3 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特点
2.3 我国易地扶贫安置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3.1 安置对象的识别偏差
2.3.2 移民安置效果问题
2.3.3 移民安置后发展问题
3 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方式差异化类型
3.1 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安置方式的差异化类型
3.1.1 有土安置方式——十堰内安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3.1.2 无土安置方式——广西都安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3.2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规模的差异化类型
3.2.1 集中安置方式——陕西汉中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3.2.2 插花分散安置方式——宁夏平罗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3.3 安置方式的差异化评价
3.3.1 有土和无土安置方式的优缺点分析及差异化评价
3.3.2 集中与分散安置方式的优缺点分析及差异化评价
4 差异化安置方式效果的案例分析:以新安县为例
4.1 洛阳新安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整体情况
4.1.1 洛阳易地扶贫搬迁背景
4.1.2 洛阳新安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现状
4.2 洛阳市新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方式选择
4.2.1 洛阳新安县集中安置做法——“有土+社区”安置方式
4.2.2 新安县依托县城安置做法——依托“城镇+产业”安置方式
4.2.3 新安县养老院安置做法——特殊群体的安置方式
4.2.4 新安县插花分散安置做法——少数群体补充安置方式
4.3 影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方式的主要因素分析
4.3.1 影响L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选择因素分析
4.3.2 L村易地扶贫搬迁基本情况
4.3.3 L村易地扶贫搬迁结果分析
4.4 新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效果评价
4.4.1 新安县移民安置出现的问题
4.4.2 新安县移民安置中问题的成因
4.4.3 新安县安置方式总体评价
5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政策建议
5.1 对易地扶贫搬迁前设计阶段建议
5.1.1 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地的早期介入
5.1.2 加强移民安置体制机制的整体性规划
5.1.3 因地制宜的引入差异化复合式安置方式
5.2 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阶段的建议
5.2.1 完善搬迁安置工作的移民补偿政策
5.2.2 改进产业扶贫中政府劳务安置手段
5.2.3 加强迁入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5.3 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后持续性扶贫阶段的建议
5.3.1 加强有土移民的土地资源管理
5.3.2 加强移民的迁入区系统管理
5.3.3 促进移民的迁入区社会融入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6.2.1 研究的不足之处
6.2.2 问题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结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26453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可能的创新之处
1.4 相关理论基础
1.4.1 人口迁移理论
1.4.2 反贫困理论
1.4.3 社会适应理论
2 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政策的演变及现状
2.1 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政策演变
2.1.1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相关政策的提出阶段
2.1.2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相关政策的发展阶段
2.1.3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相关政策现状
2.2 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现状
2.2.1 我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情况
2.2.2 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补偿内容
2.2.3 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特点
2.3 我国易地扶贫安置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3.1 安置对象的识别偏差
2.3.2 移民安置效果问题
2.3.3 移民安置后发展问题
3 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方式差异化类型
3.1 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安置方式的差异化类型
3.1.1 有土安置方式——十堰内安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3.1.2 无土安置方式——广西都安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3.2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规模的差异化类型
3.2.1 集中安置方式——陕西汉中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3.2.2 插花分散安置方式——宁夏平罗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3.3 安置方式的差异化评价
3.3.1 有土和无土安置方式的优缺点分析及差异化评价
3.3.2 集中与分散安置方式的优缺点分析及差异化评价
4 差异化安置方式效果的案例分析:以新安县为例
4.1 洛阳新安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整体情况
4.1.1 洛阳易地扶贫搬迁背景
4.1.2 洛阳新安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现状
4.2 洛阳市新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方式选择
4.2.1 洛阳新安县集中安置做法——“有土+社区”安置方式
4.2.2 新安县依托县城安置做法——依托“城镇+产业”安置方式
4.2.3 新安县养老院安置做法——特殊群体的安置方式
4.2.4 新安县插花分散安置做法——少数群体补充安置方式
4.3 影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方式的主要因素分析
4.3.1 影响L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选择因素分析
4.3.2 L村易地扶贫搬迁基本情况
4.3.3 L村易地扶贫搬迁结果分析
4.4 新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效果评价
4.4.1 新安县移民安置出现的问题
4.4.2 新安县移民安置中问题的成因
4.4.3 新安县安置方式总体评价
5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政策建议
5.1 对易地扶贫搬迁前设计阶段建议
5.1.1 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地的早期介入
5.1.2 加强移民安置体制机制的整体性规划
5.1.3 因地制宜的引入差异化复合式安置方式
5.2 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阶段的建议
5.2.1 完善搬迁安置工作的移民补偿政策
5.2.2 改进产业扶贫中政府劳务安置手段
5.2.3 加强迁入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5.3 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后持续性扶贫阶段的建议
5.3.1 加强有土移民的土地资源管理
5.3.2 加强移民的迁入区系统管理
5.3.3 促进移民的迁入区社会融入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6.2.1 研究的不足之处
6.2.2 问题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结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26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4026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