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息管理论文 >

基于交叉网络外部性的无线增值业务双边平台定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18:22

  本文关键词:基于交叉网络外部性的无线增值业务双边平台定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双边市场 无线增值业务 交叉网络外部性 平台定价


【摘要】:无线增值业务是具有典型的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平台产业,它一方面满足了终端用户对移动通信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为运营商和产业链各方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契机。并且,两方面的正反馈效应显著。在我国移动通信业现时的发展情况下,无线增值业务的作用和地位凸显,3G的商用使无线增值业务的增长态势蔓延。在任何经济问题中,定价都是核心问题。从双边平台的视角对无线增值业务定价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论文第一章提出了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回顾了双边市场和平台理论、网络外部性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第三章探讨了无线增值业务双边平台的发展和定价行为,对其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双边用户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无线增值业务的发展、平台结构、定价方式、价格结构和交叉网络外部性效应。第四章是基于网络外部性建立数理模型,研究了平台利润与最优接入费、最优接入费与交叉网络外部性、平台企业盈利与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关系,并通过模型证明了无线增值业务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存在。第五章通过“移动梦网”“联通在信”“天翼空间”等案例论证了前文研究内容。最后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结论和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无线增值业务市场具有典型的双边平台形态,其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双边用户有明显的正反馈效应,一边用户的效用不仅与该边用户的效用相关,而且与另一边用户的效用相关;第二,无线增值业务双边平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不以任何一边的利润最大化为前提,价格结构不对称,严重倾斜于最终用户一边,通过最终用户补贴SP/CP,,存在最优接入费,使得平台利润达到最大化;第三,最优接入费与交叉网络外部性负相关,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增强降低了接入费,无线增值业务双边用户交叉网络外部性越强,对SP/CP收取的平台接入费越低,即平台给予SP/CP的补贴越高;第四,无线增值业务平台交叉网络外部性的提高,能够激励SP/CP开发更多平台应用软件,并吸引更多最终用户参与平台,使用无线增值业务,促成两边用户的平台交易,从而提高了平台的总体盈利,推动了无线增值业务平台不断发展。
【关键词】:双边市场 无线增值业务 交叉网络外部性 平台定价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74;F62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插图索引11-12
  • 附表索引12-13
  • 第1章 绪论13-20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3-15
  • 1.1.1 选题背景13-14
  • 1.1.2 研究意义14-15
  •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5-16
  • 1.2.1 研究对象15-16
  • 1.2.2 研究内容16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6-18
  • 1.3.1 研究方法16-17
  • 1.3.2 技术路线17-18
  • 1.4 本文创新点18-19
  • 1.5 本章小结19-20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20-37
  • 2.1 双边市场与平台理论概述20-26
  • 2.1.1 双边市场与平台基本概念20-21
  • 2.1.2 平台特征21-24
  • 2.1.3 双边市场与平台的分类24-26
  • 2.2 平台定价理论概述26-32
  • 2.2.1 平台定价理论回顾26-29
  • 2.2.2 平台主要定价方式29-31
  • 2.2.3 平台定价策略31-32
  • 2.3 交叉网络外部性概述32-36
  • 2.3.1 交叉网络外部性概念32-33
  • 2.3.2 交叉网络外部性影响因素33
  • 2.3.3 交叉网络外部性理论发展现状33-34
  • 2.3.4 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应用34-36
  • 2.4 本章小结36-37
  • 第3章 无线增值业务双边平台定价行为分析37-47
  • 3.1 无线增值业务概述37-42
  • 3.1.1 无线增值业务概念37-38
  • 3.1.2 无线增值业务发展现状38-39
  • 3.1.3 无线增值业务双边平台经济行为39-42
  • 3.2 无线增值业务双边平台不对称定价机理42-43
  • 3.2.1 不对称定价原因42
  • 3.2.2 不对称定价策略42-43
  • 3.3 无线增值业务定价结构43-45
  • 3.3.1 对 SP/CP 一端的定价43-44
  • 3.3.2 对终端用户的定价44-45
  • 3.4 无线增值业务定价的基本方式45-46
  • 3.4.1 收取注册费45
  • 3.4.2 收取交易费45
  • 3.4.3 两步收费制45-46
  • 3.5 本章小结46-47
  • 第4章 交叉网络外部性下无线增值双边平台定价模型47-60
  • 4.1 基本模型47-49
  • 4.2 基本模型权变因素分析49-53
  • 4.2.1 平台利润与接入费的权变关系分析49-50
  • 4.2.2 最优接入费与交叉网络外部性的权变关系分析50-51
  • 4.2.3 平台企业盈利与交叉网络外部性的权变关系分析51-53
  • 4.3 交叉网络外部性下不同类型平台定价模型53-59
  • 4.3.1 垄断平台定价53-54
  • 4.3.2 竞争平台定价54-56
  • 4.3.3 差异化平台定价56-59
  • 4.4 本章小结59-60
  • 第5章 案例研究60-79
  • 5.1 我国无线增值业务平台概述60-63
  • 5.1.1 移动梦网60-62
  • 5.1.2 联通在信62
  • 5.1.3 天翼空间62-63
  • 5.2 无线增值业务平台产业链分析63-68
  • 5.2.1 网络设备提供商64
  • 5.2.2 SP/CP64-66
  • 5.2.3 运营商66
  • 5.2.4 系统集成服务商66
  • 5.2.5 终端制造商66-67
  • 5.2.6 终端软件提供商67-68
  • 5.2.7 终端用户68
  • 5.3 无线增值业务平台网络外部性分析68-69
  • 5.4 无线增值业务双边平台定价69-76
  • 5.4.1 移动梦网双边平台定价70-73
  • 5.4.2 联通在信双边平台定价73-75
  • 5.4.3 天翼空间双边平台定价75-76
  • 5.5 管理建议76-77
  • 5.6 本章小结77-79
  • 结论79-81
  • 参考文献81-88
  •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8-89
  • 附录 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89-90
  • 致谢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中刚;;双边市场的定价策略及反垄断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8期

2 胥莉;陈宏民;;转换成本与银行卡市场联网通用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4期

3 张运生;;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3期

4 纪汉霖;;双边市场定价方式的模型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5 郭斌;产业标准竞争及其在产业政策中的现实意义[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01期

6 葛亚力;技术标准战略的构建策略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6期

7 冯根福;李再扬;姚树洁;;信息产业标准的形成机制及其效率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1期

8 徐晋;张祥建;;平台经济学初探[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5期

9 胥莉;陈宏民;;银行卡定价理论的新发展——兼论对我国银行卡POS交易价格形成机制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6期

10 胥莉;陈宏民;;基于不同市场结构的银行卡组织绩效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1056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1056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6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