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行业中外企业技术联盟的管理研究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电信行业中外企业技术联盟的管理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技术联盟的相关概念、产生原因、存在的意义、形式以及在技术联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知识共享。实现知识共享是技术联盟的重要目的,联盟方通过出让自身的知识或利益来换取对方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藉此提高自身的知识储量或能力。技术联盟具有较高的溢出效应,联盟中各方都能够从知识共享中受益,知识共享除了带来知识转移外,还会产生新的知识,给联盟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因此知识共享机制是维持联盟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结成技术联盟,“以市场换技术”,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向国外先进企业学习技术和管理的途径,并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下去。这一策略帮助不少中国企业完成了原始的技术积累,使得中国企业具备了和外企竞争的能力,但是也有很多时候知识共享的效果并不理想,中方企业并没有获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某些行业同外方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反而在扩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提高中外技术联盟中的外方企业的知识共享效果越发具有现实意义。影响技术联盟的知识共享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既有外部环境因素,也包括自身组织因素,而本文认为知识共享的报酬激励是决定性因素。中外企业是非对称的技术联盟,中方企业在联盟中处于技术劣势,知识共享完全由外方企业主导,在没有足够报酬激励的情况下,外方企业不会主动共享自己的核心技术。本文以博弈论为工具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古诺模型,鹰鸽博弈,“委托人-代理人”模型分别分析了技术联盟的产生的必然性及风险并特别研究了中外技术联盟中知识共享的报酬激励,得出结论:处于不对等地位的“委托人”--中方企业通过设置合适的报酬激励可以引导“代理人”--外方企业充分的共享知识。最后围绕上面的观点,对中国电信制造业的代表企业--华为--与外企的技术联盟案例进行了分析。电信制造业作为知识、资本密集型的典型行业,仍存在着“以技术换市场”的情况,因此针对这一行业的分析很有现实意义。在华为与3Com的技术联盟中,虽然中外双方处于对等地位,但是因为缺少有效的知识共享报酬激励,技术联盟未给中方带来预期效果,在与E公司的联盟中,中方企业虽然处于技术劣势,但通过设置合适的报酬激励,利用市场优势成功主导了知识共享,达到了预期的知识共享效果。这两次技术联盟也从正反两方面验证了前面的观点—技术联盟中的中方企业通过设置合适的报酬激励可以引导处于技术强势的外方企业充分的共享知识。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73.1;F62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健红;技术联盟与区域创新——技术联盟是促进区域创新的重要机制[J];技术经济;2005年02期
2 原长弘;刘凌;王晓云;;国内技术联盟学术研究脉络:1995-2004[J];科学学研究;2006年04期
3 许冉;王文彬;;关于企业建立技术联盟的博弈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7年03期
4 冯海红;王胜光;;产业技术联盟支持政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5期
5 薛昊;;核心技术联盟的内涵与特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年06期
6 都蕊;;完善产业技术联盟法制环境的对策研究[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原毅军;谭绍鹏;张蒙蒙;;技术联盟运行机制国外研究新进展[J];企业活力;2009年09期
8 张清辉;龙昀光;;技术联盟理论研究的回顾与现状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年14期
9 秦文婷;;研究合作组织与技术联盟理论研究的对比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9期
10 裴方芳;方杰;;产业技术联盟试点与评价初探[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康凯;张志颖;;技术联盟的组织形态研究[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周学政;肖煌辉;;体育产业技术联盟与政府互动研究[A];2013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曹兴;宋娟;;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生延超;;技术联盟技术扩散与管理[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5 来尧静;蒋敏;;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技术联盟形成机理研究[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赵远亮;叶治明;;技术标准、技术联盟和创新体系的关联分析[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光祖;;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行业如何转型[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仲毛;“技术联盟”更胜一筹[N];经济参考报;2000年
2 记者 刘晓军;首都新能源产业技术联盟成立[N];科技日报;2009年
3 记者 徐飞鹏 王皓;首都新能源产业技术联盟成立[N];北京日报;2009年
4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 刘长发;对建材工业发展技术联盟的若干思考[N];消费日报;2009年
5 记者 王秀兰;美国成立稀土技术联盟[N];中国化工报;2012年
6 邹凤岭;注重企业“技术联盟”[N];国际商报;2001年
7 群山;技术联盟值得关注[N];经理日报;2005年
8 廖仲毛;“技术联盟”更胜一筹[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舒晴;产业技术联盟悄然兴起[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李壮 杨文利;高新区建立产业技术联盟迫在眉睫[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绍鹏;中外厂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耿殿贺;中外技术联盟的运行机制及其政府干预[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田宇;产学研技术联盟的稳定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李伟;企业组织行为特征对技术联盟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叶娇;文化差异对跨国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机制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张公一;基于跨国技术联盟的合作创新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飞绒;基于组织间学习的技术联盟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宋娟;基于复杂性理论的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郭美轩;跨国技术联盟特征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连建新;跨区域产业技术联盟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睿;企业间心理契约对技术联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2 谭博;企业知识共享对技术型战略联盟的稳定性影响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3 丁鹏;电信行业中外企业技术联盟的管理研究与实践[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刘婷;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跨国技术联盟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魏云暖;跨国公司技术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6 张雪松;政府干预下的中外技术联盟组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张蒙蒙;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技术联盟稳定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孙辉;技术联盟中知识共享要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张志颖;技术联盟的组织形态和收益分配与协调机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10 李聪;产学研技术联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50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1150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