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本文关键词:本科二类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与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关于畅通城市及其模型的几点思考
卢
彦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四川绵阳621000)
摘
本论文在分析我国大城市道路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道路系统更新改造的建议,指出道路系统更新改造要:
“畅通城的实质就是在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指导下,以建设与改造相结合的办法建设符合现代城市交通工具运行特点的
市”道路系统。
交通工具;道路系统关键词:畅通城市模型;
1引言
“目前我国人均汽车拥有量非常有限,,全世界60亿人口汽
即每8人一辆车,而我国13亿人口只拥有车拥有量为8.2亿,
2800万辆,每50人才有一辆车。按照发改委和国家信息中心的
而我国预测,到2020年世界人均汽车保有量是每千人280辆,
目前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20辆。明显的差距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2月20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所召开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高层研讨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说道,“家庭汽车是汽车社会主流,应该保证居民对于私人交通工具的选择权。”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化步伐人人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由于大城市的强辐射力和聚集效应,城市规模不断扩人,流动人口大为增长,居民出行次数及出行距离均有增
车速降低;交通事故、加,造成交通流量大幅度提高。道路拥堵、
交通污染日趋严重,一些城市高峰时间车速只有每小时十儿公里,己和白行车车速相差无儿。城市交通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
一方面,汽车产业作为新兴高增长产业,影响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城市交通堵塞日益成为我国大中城市顽症。在汽车产业发展和城市交通夹缝中,究竟如何选择才能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交通的可持续性包括人文、生态环境、支持交通的能源以及交通安全的可持续性。
2交通问题
但就整体而言,我国城市道路发展仍然滞后于城市经济发展,客货运输量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运输能力的增长速度。尤其
面积严重不足,虽然近几年许多城市都进行了大城市道路容量、
道路系统的改造和完善,但路网能力的增加远远跟不上交通量增长的速度,出现了局部改善和整体恶化相伴的局面。
我国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主要交通拥堵。道路
交通设施供应远不能满足交通需求的供求关系失衡的矛盾日夜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突出。
机动化的不可避免、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这一矛盾将越来越尖
交通问题已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影响到城市居民的锐。
生活质量。
交通问题的成因很多,主要有(:1)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长期不足(;2)道路系统结构方面的缺陷(;3)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日益萎缩(;4)对城市交通规划重视不够(;5)城市交通运输体系
其中城市道路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载体,它对城市不健全等等。
交通的制约因素是问题成因的重要方面。我国大城市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是不仅系统面积和容量供应不足,更重要的是其结构很不完善,问题很多。道路层次不完善,道路网级配不合理,衔
用地性质不明;对数量庞大的人流和自行接无序;道路功能混乱、
车流没有很好地分流,步行道路系统和自行车道路系统建设不力;道路交叉口拥堵现象严重等等。在我国大城市长期以来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下,如火如荼展开的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也忽视旧城道路系统的建设和改造,给本己不堪重负的旧城道路体系带来更大的交通隐患。
3畅通城市模式的推演
现行城市模式由于主要是在一个平面内布置动态和静态交通系统,所以相对与新的畅通城市而言在市区占地面积、工程投交通耗能、物资周转效率等多方面就显得劣势比较明显。对资、
比效果见图1。
4畅通城市模型
能否想象,一个城市所有的房屋和人行横道都在距离地面6米的平面上?那样的生活环境将远远超出人们对现有城市的认识和期待。然而,在本次高层研讨会上,深圳维时公司建筑与
!!!!!!!!!!!!!!!!!!!!!!!!!!!!!!!!!!!!!!!!!!!!!!!!
予了明确的规定,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分解,以此作为设计
培养方向的依据。根据不同的学校,分支培养模式可以通过课程
科研项目、实践环节等多种途径进行具体的实施。教学、
在课程教学方面,可以通过设计多个方向的选修课来实现分支培养模式。在高年级中将课程进行分类,由有经验的老师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作为主攻方向,进行深入学习,精通该领域的主干课程。在科研项目方面,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组成项目小组,完成项目或者撰写论文,让学生有机会参加项目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切实掌握“一技之长”。在实践环节,从课程角度多增加实验课时,以及与课程配套的课程设计,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习环节,最好采用校企联合,给学生提供更多了解企业、接触社会的机会。在整个实践环节中,学生参与各项活动过程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使自己在毕业后能更快
的适应工作环境。通过上述各种不同的途径,分支教学模式得以
发展,不仅适应了专业自身的建设,也迎合了社会的需求。
4总结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完善的研究课题,本文提出的分支培养模式是一个较新的理念,可以在今后的课程设置及培养方案中尝试实施。在不久的将来,希望通过改革后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能够展现其专业特色,培养出更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苏术锋.本科二类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与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5):79-81.
李丹,戚桂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情报科学,[2]张伟,
2006,24(8):1263-1268.[3]赵峰,江雨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J].皖西学院学报,2009,25(4):30-33.
本文系河南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09N-035)。
2010年第6期
趷趩
本文关键词:本科二类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与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3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143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