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息管理论文 >

基于医疗信息技术构建区域协同医养一体化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0-10-21 00:52
   1.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银色浪潮逐渐袭来。国家已经开展了多方位的养老模式,如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养老地产等等,但是相比国外的养老经验和实践,我国的养老服务业还有一定的差距与不足。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均寿命越来越长,而老年人又是慢性病患者的主要群体,加之中国的传统观念更倾向老年人由子女照护,因此当今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的需求不断上升,而且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老年人的“养”上,更关注老年人健康的“医”。然而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多数社区养老机构仍采用“医养分离”的模式、养老机构规避老年人的护理风险造成社区养老市场涵盖人群的结构性失衡、家属或老年人自身回避社区机构医疗风险造成大量社区医疗资源浪费等问题,加剧了老年人与现今的医疗卫生服务之间的矛盾。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广泛实行,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四-二-一”小型家庭已经成为主要家庭结构,子女无暇照顾四位老人,在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和机构养老不足的严峻形势下,我国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14次提到了“养老”一词,并提出了“加快推进形成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格局,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融合,不断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健康信息服务水平,即要求我们创新老龄服务的供给模式,包括创新老龄服务的供给形式和供给主体。要创新养老模式,就要把握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寓养老服务于健康管理,整合养老与医疗资源,强化养老服务,推动“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发展。以医院为主体的管理模式现阶段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区域卫生信息共享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摩根斯坦利报告指出,2013年大数据增长最快的领域中,医疗行业占据首位。因此通过建立一个医疗信息平台,整合现有医疗与养老资源,利用临床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实现医疗大数据的挖掘,优化老年人健康管理及就诊流程,是卫生事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设想基于医疗信息技术,针对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健康养老问题,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梳理国内外电子信息平台运用的现状,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功能分析法等方法,了解基于信息平台的医养一体化服务模式的需求,从而构建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协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第三方养老服务产业的多方、多层次需求的区域协同医养一体化信息平台。2.研究目的构建基于医疗信息技术的区域协同医养一体化平台,旨在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借助信息技术打通区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及公共卫生机构的信息化系统,构建地区的统一管理数据资源库,从而实现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进行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慢性病监测等管理,解除医疗机构及老年人之间的信息孤岛,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为老年人居家养老及慢性病干预提供便捷的服务,减轻大型综合医疗机构就诊压力,实现卫生行政部门的公共健康管理,促进养老服务业的新兴发展,达到优化医疗资源分配的目的。通过构建基于医疗信息的医养一体化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实现积极老龄化与智慧型养老模式的构建。2.1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化访谈等研究方法,了解区域协同医养一体化平台所涉及主体的服务需求以及技术支持,归纳平台建设的可行性条件。2.2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模式,构建基于医疗信息技术的老年人区域协同医养一体化平台的服务模式,为我国医疗信息化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研究提供可行条件。2.3通过功能分析法,设计居家养老医疗信息资源平台的核心功能,以及完善平台的社会支持系统建设,方便老年人居家健康管理,实现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为公共医疗服务提供大数据,保障本研究的应用价值。最终有效地实现健康老龄化所要求的“老有所养”与“老有所医”以及“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的多元化养老目标。3.研究意义纵观近几年我国对老年人的养老服务的发展趋势,向信息化发展成为了必要趋势,通过基于医疗信息平台的区域医疗医养一体化平台建设,使得医疗信息平台变成沟通老年人居家养老与社会化服务的桥梁,使老年人既能留在每日生活的环境中,又能得到健康照护,在享受全生命状态健康管理的同时,不脱离原有居住环境及社会关系;同时方便子女在闲暇时间照顾老人,充分整合利用家庭、社区和综合性医院的资源,节省时间,大大降低养老成本;打造“整体医学观”,以老年人整体的、长期的健康为中心,加强预防性医疗与自我保健,实现老年人慢病治疗的连续性,通过上下级医院的优势互补,真正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战略前移和重心下移,以及养老模式的创新。如果能在养老行业引入平台模式的服务,打造出拥有成长活力和赢利潜能的生态圈,可以实现建立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环境,并在平衡中成长,也将颠覆现有的医疗市场格局,以期推动社区及居家养老服务走向科学有效的先进行列,更好地纵向整合医疗资源。4.研究方法4.1文献研究法:本文的文献研究紧扣主题,主要围绕国内外医疗信息平台、移动医疗、居家养老、老龄人等相关主题词进行搜索,总结归纳国内外医疗信息平台的使用情况,以及与居家养老的应用情况,为后期的半结构化访谈提纲设计作重要理论支持与铺垫。4.2半结构化访谈法:本研究访谈设计围绕本文主题开展,制定访谈提纲,主要涉及咨询老年居家医疗信息平台的技术研究,了解老年人及其家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科、医学影像科、检验科、康复医疗科等相关科室工作人员,以及医院行政人员,访谈对基于医疗信息的医养一体化平台构建的相关利益者需求,并对平台模型设计给予意见和要求的一些看法及建议;选取熟悉医学信息学、软件工程学、医院管理学、卫生经济学、流行病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等相关学科领域专家,信息技术专家及卫生行政管理的访谈对基于医疗信息的医养一体化平台构建的可行性,并在访谈过程中及时修改自己的访谈纲要,以便更好的获取信息。4.3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对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本研究将区域协同医养一体化平台服务系统的相关利益者,按功能划分为六个模块,通过平台相关利益者需求分析,不同模块进行功能设计,从而完成平台的架构模型,通过模型的设计完成对信息化居家养老服务流程的再造与优化。5.研究结果5.1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发现,国外信息平台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应用起步早,已经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及澳洲的居家养老模式和相关配套体制均已发展得比较成熟,对我国构建医养一体化服务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国内对老年人的养老模式探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有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当今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探索,国内一些大省市都已尝试构建了以智慧养老为目标的医疗养老信息平台,但仍在探索阶段。5.2明确了区域协同居家养老医养一体化医疗信息平台构建的完成需确定的利益相关者,并对利益相关者做半结构化访谈。根据访谈对象的不同,设计五类访谈提纲,选取利益相关者代表,归纳总结出医养一体化健康信息平台的需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用户需求,包括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以及老年人家属对老年人特别是老年慢性病人居家照护的服务需求、医疗卫生服务部门的相关意见、社区卫生服务的瓶颈、公共卫生服务的医疗大数据收集需求等;平台设计需求,通过对信息技术部门的半结构化访谈,得出平台建设所需要的数据采集、信息标准化、数据的集成与共享、数据的利用和数据安全等信息技术,并得出在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支持下可以达成构建愿景。5.3从基础应用与服务需求出发,基于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架构选择,构建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协同医养一体化平台,以医疗信息平台为支撑,依据服务相关利益者设计服务模块,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的收集与共享,为社区老年人、综合性医院、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主管部门、以及全科医生之间提供信息交换与协同服务,尝试通过平台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流程再造与优化。通过平台实现老年人健康信息的管理、慢性病监测与就诊流程、第三方检验流程、第三方影像流程与第三方医药配送服务流程,提高信息使用率,优化基本医疗服务,达到以健康管理云平台及远程急救为支撑,以社区医疗服务为网底,以大型医院救治力量为中心的区域协同医养一体化平台服务的闭环管理。6.研究结论6.1构建基于医疗信息平台的区域协同医养一体化平台从相关利益者需求以及关键技术上分析得出结论是可以实现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应用展望,促进医疗信息共享、优化资源配置、为卫生事业科学管理提供保障、有助于健康增值服务的发展、有利于打造“整体医学观”,实现慢性病的连续性治疗,节约老年人及老年人家属和医护人员的看病时间,降低就医成本。6.2构建基于医疗信息平台的区域协同医养一体化平台服务还面临许多挑战,如长效筹资机制未建立、国家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标准体系、医保结算尚未涉及、基层信息化水平薄弱、以及政府医养结合监督评估体系不健全,需要明确信息平台应该由谁建,建在哪,由谁管,以及远程医疗双方法律责任和义务不明确等问题,这导致医养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建立还面临许多阻碍。6.3面对众多挑战,国家应当健全建设政府运行管理机制,完善法律体系,同时应当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根据老年人需求,采取灵活的服务方式;对老年人进行宣教和针对性培训,使他们接受先进的网络技术,感知技术易用性。使医养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建立法制化、规范化,充实多元服务资源以扩大资金来源,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意活力和内生动力。
【学位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C913.6;R197.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口老龄化
        1.1.2 老年人疾病谱发生变化
        1.1.3 老年人与养老机构供需矛盾日益显现
        1.1.4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迫切需求
        1.1.5 医疗信息系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半结构化访谈法
        1.4.3 功能分析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平台服务模式(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
        2.1.2 区域协同医疗(Regional Cooperative Healthcare,RCH)
        2.1.3 区域协同医疗卫生信息平台(Regional Cooperative HealthcareInformation Platform,RCHIP)
        2.1.4 数字化医疗
    2.2 研究问题的提出
    2.3 文献综述
        2.3.1 文献分析
        2.3.2 国外信息平台在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
        2.3.3 国内信息平台在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
第三章 居家养老区域协同医养一体化服务平台的框架构建
    3.1 居家养老区域协同医养一体化平台需求及可行性分析
        3.1.1 平台用户需求分析
        3.1.2 平台设计关键技术的可行性选择
        3.1.3 宏观分析平台设计的可行性
    3.2 医养一体化服务平台集成架构的技术选择及构建
        3.2.1 基于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架构的设计
        3.2.2 区域协同医养一体化服务平台的构建
    3.3 医养一体化服务平台模块功能设计及描述
    3.4 居家养老区域协同医养一体化平台的服务流程再造与优化
        3.4.1 老年人居家健康保健服务流程
        3.4.2 慢性病监测及就诊流程
        3.4.3 第三方检验流程
        3.4.4 第三方影像流程
        3.4.5 第三方医药配送流程
    3.5 区域协同医养一体化医疗信息平台核心功能实现
        3.5.1 服务协同
        3.5.2 管理协同
        3.5.3 资源协同
第四章 区域协同医养一体化服务平台的社会应用展望
    4.1 数据挖掘及大数据利用
    4.2 促进信息共享,优化资源配置
    4.3 为卫生事业科学管理提供保障
    4.4 有助于健康增值服务的发展
    4.5 打造“整体医学观”,实现慢病治疗的连续性服务体系
    4.6 通过提高效率,节约看病时间来实现价值创新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
    5.1 医养一体化信息平台构建的挑战
        5.1.1 未形成完整、成熟的标准化管理机制
        5.1.2 医保结算尚待完善
        5.1.3 基层信息化水平薄弱
        5.1.4 信息不对称滞后了养老服务信息化发展
        5.1.5 “购买服务”理念的缺乏
        5.1.6 远程医疗双方法律责任和义务不明确
    5.2 策略建议
        5.2.1 健全政府管理机制
        5.2.2 如何纳入医保体系结算
        5.2.3 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
        5.2.4 提高老年人个人健康管理参与度
        5.2.5 普及“购买服务”的消费理念
        5.2.6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5.2.7 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划分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6.3 论文研究的不足
    6.4 下一步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林播;;浅析区域协同医疗平台的构建[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07期

2 闫青春;;养老机构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及应对策略[J];社会福利;2009年12期

3 刘晓;俞志元;;美国医院和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年05期

4 姚东明;;探讨区域卫生信息化信息互联构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年S1期



本文编号:2849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2849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a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