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息管理论文 >

推行网络实名制利弊之辩

发布时间:2017-07-19 08:34

  本文关键词:推行网络实名制利弊之辩


  更多相关文章: 互联网 网络实名制 个人信息保护


【摘要】:二十世纪,互联网成就了人类的伟大发明。它最初为军用而生,但接下来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开拓了通信时代的新纪元。互联网有着与生俱来的工具性、全球性、开放性、共享性和自由性,这些基本属性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加强了世界范围内的沟通与交流;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它的现实性。网络空间以其自身的虚拟性和延伸的现实性共同影响着人类社会。 既然网络空间只是现实世界的延伸,它同样具有现实性,那么,,人们在互联网上的行为也就能产生现实结果,受现实世界中行为规范的约束,否则互联网就有发展成为犯罪行为避风港的可能。因此,当网络空间中的某一行为触及现实社会的法律关系时,应当及时做出调整,适用现有的法律法规,这是推行网络实名制的法学理论基础。但是,碍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使得在现实世界中比较容易确认的行为主体问题在计算机面前变得愈加困难。因此,为了规范网络行为,制裁网络犯罪,网络实名制应运而生。从网络实名制实施的广义范围来讲,我国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网络服务使用者均有相关规定。可是,由于没有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法律位阶较低,特别是涉及网民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使得这一制度的可行性受到质疑。本文从法律支持、言论自由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三个方面讨论了网络实名制引发的法律争议,目的在于展现实施网络实名制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中产生的弊端,从而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使其能够真正有用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及社会的和谐安定。 为了使网络实名制更加具有可行性,笔者在文章的第三章提出了对网络实名制的建构建议,即:以技术支持为出发点,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以立法为保障,强调循序渐进;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网络环境。希望以此能对我国网络实名制的实施有所贡献。当然鉴于现实技术条件并不成熟,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并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因此推行网络实名制的基本前提是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应谨慎实施。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实名制 个人信息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3;F49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7
  • 序论7-10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7-8
  • (一) 选题背景7
  • (二) 研究意义7-8
  • 二、 国内研究网络实名制法律问题的文献综述8
  • 三、 研究方法8-9
  • 四、 论文框架9-10
  • 第一章 互联网与网络实名制10-21
  • 一、 互联网与网络空间的内在本质10-13
  • (一) 互联网的产生及其基本属性10-12
  • (二) 网络空间的现实性12-13
  • 二、 网络社会的法律关系13-15
  • 三、 网络实名制的界定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15-21
  • (一) 网络实名制的基本概念15-17
  • (二) 网络实名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17-21
  • 第二章 推行网络实名制引发的法律争议21-30
  • 一、 网络实名制缺乏法律支持21-23
  • (一) 公益与私益之平衡22
  • (二) 需以狭义法律为依据22-23
  • 二、 网络实名制与言论自由权23-24
  • (一) 我国互联网言论表达的现状23
  • (二) 反对声:网络实名制将限制公民言论自由23-24
  • (三) 支持者:网络实名制净化网络言论环境24
  • 三、 网络实名制与个人信息保护24-28
  • (一) 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24-26
  • (二) 反对声:网络实名制使个人信息处于危险中26-28
  • (三) 支持者:网络实名制有利于抑制网络犯罪28
  • 四、 利大于弊抑或弊大于利28-30
  • 第三章 网络实名制之制度建构30-38
  • 一、 以技术支持为出发点,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30-32
  • (一) 设立第三方信息管理机构30-31
  • (二) 引进隐私权选择平台方案31-32
  • 二、 以立法为保障,强调循序渐进32-36
  • (一) 建立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合的网络实名制法律体系32-33
  • (二) 完善网络实名制的相关法律制度33-34
  • (三) 借鉴国外经验教训34-36
  • 三、 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网络环境36-38
  • (一) 赢得网络实名制的民意支持36
  • (二) 提高公民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36
  • (三) 维护社会道德秩序36-37
  • (四)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37-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2
  • 谢辞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个人资料的保护[J];研究生法学;2000年03期

2 辛春霞;师迎祥;;网络隐私权概念新解[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马艳华;;网络实名制相关法律问题探析[J];河北法学;2011年02期

4 孔良萍;;网络隐私权和网络实名制[J];科技传播;2010年06期

5 唐美丽;曹凯;;韩国网络实名制对我国网络管理的借鉴意义研究[J];情报杂志;2010年S2期

6 程婕吉娅;;浅析网络实名制的相关法律问题[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7 王秀哲;;人权及宪法规范中的隐私权[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Z1期

8 滕萍;;从法学角度谈网络实名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年11期

9 王君;;论隐私权——从民事权利到宪法权利[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0期

10 皮勇;胡庆海;;论网络实名制不应“独行”[J];信息网络安全;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傅晓晖;[N];人民法院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石磊;网络实名制的法理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蔡锟;信息化语境下“实名制”的法律思考[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61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561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6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