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息管理论文 >

基于TAM和VAM的智能手机用户对APP使用意愿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16:40

  本文关键词:基于TAM和VAM的智能手机用户对APP使用意愿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智能手机APP 技术接受模型 感知价值 网络外部性 使用意愿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受众人群日趋扩大,智能手机移动应用程序(APP)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传统的理论模型对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APP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单一模型的解释能力减弱,另外开发者如何才能开发出一款能受到用户普遍欢迎的APP并获取用户粘性,这就需要针对智能手机用户使用APP行为意愿进行深入的研究。 首先,本文分析了智能手机APP发展现状和前景,确立研究论题。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用户接受的相关理论和研究。通过对TAM模型相关研究的梳理,发现由于在移动互联网条件下智能手机用户的角色与使用目的已经发生根本性转换,因此传统的基于技术接受的一次元研究视角已经不能契合对APP的接受与使用程度研究,需要转变为结合技术接受视角与用户感知价值的视角的二元研究体系。 其次,本文针对APP的特点,基于TAM模型,结合感知价值理论,并融入网络外部性、感知娱乐性、互动性等变量,提出相关假设,构建智能手机APP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框架。之后界定变量,设计问卷,以此为基础进行实证数据分析,从而验证本研究设计的九个研究假设,对相关理论空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填补。 最后,本研究结合研究结论和相关市场研究,提出了基于智能手机APP使用意愿模型的客户开发策略。分析阐述客户使用意愿,尝试将客户分类与定位,结合不同类型客户确定不同的客户开发方案。
【关键词】:智能手机APP 技术接受模型 感知价值 网络外部性 使用意愿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626;F2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9
  • 第一章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9-11
  • 1.2 研究内容11-12
  • 1.3 研究方法的选择12
  • 1.4 本文研究框架12-14
  • 1.5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14-16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6-26
  • 2.1 理性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16-17
  • 2.2 技术接受理论研究17-21
  • 2.2.1 第一代TAM模型17-18
  • 2.2.2 第二代TAM模型18-19
  • 2.2.3 第三代TAM模型19-20
  • 2.2.4 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20-21
  • 2.3 感知价值接受理论21-24
  • 2.3.1 感知价值21-22
  • 2.3.2 感知价值的维度22-23
  • 2.3.3 感知价值接受模型23-24
  • 2.4 网络外部性与互动性24-25
  • 2.5 当前对移动APP的文献研究25-26
  • 第三章. 智能手机用户APP使用意愿研究模型的设计26-36
  • 3.1 研究理论模型构建26-28
  • 3.1.1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26
  • 3.1.2 基于感知价值接受模型的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26-27
  • 3.1.3 网络外部性与互动性对感知维度及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27-28
  • 3.1.4 模型设计28
  •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28-31
  • 3.2.1 感知价值同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假设28-29
  • 3.2.2 感知有用性同感知价值的关系假设29
  • 3.2.3 感知易用性与感知价值的关系假设29
  • 3.2.4 感知娱乐性与感知价值的关系假设29
  • 3.2.5 感知费用与感知价值的关系假设29-30
  • 3.2.6 网络外部性与互动性的关系假设30
  • 3.2.7 互动性与感知价值的关系假设30
  • 3.2.8 网络外部性与使用意愿的关系假设30
  • 3.2.9 动性与感知有用性的关系假设30-31
  • 3.3 研究量表设计31-36
  • 3.3.1 感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PU)31
  • 3.3.2 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PE)31-32
  • 3.3.3 感知娱乐性(Perceived Recreational,PR)32
  • 3.3.4 感知费用(Perceived Cost,PC)32
  • 3.3.5 感知价值(Perceived Value,PV)32
  • 3.3.6 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NE)32-33
  • 3.3.7 互动性(Interaction Style,IS)33
  • 3.3.8 使用意愿(Usage Intention,UI)33
  • 3.3.9 量表绘制33-36
  • 第四章. 智能手机用户APP使用意愿研究模型的实证检验36-50
  • 4.1 问卷设计36
  • 4.2 小规模样本前测36-40
  • 4.2.1 小规模前测问卷发放与回收36-37
  • 4.2.2 信度分析37
  • 4.2.3 效度分析37-40
  • 4.3 问卷正式发放40
  • 4.4 样本描述性统计40-42
  • 4.5 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42-46
  • 4.5.1 信度检验42-43
  • 4.5.2 效度检验43-46
  • 4.6 结构方程模型验证46-48
  • 4.6.1 模型验证46-47
  • 4.6.2 数据分析结果47-48
  • 4.7 假设检验48-49
  • 4.8 结果说明49-50
  • 第五章. 基于智能手机用户APP使用意愿模型的客户开发策略50-54
  • 5.1 客户使用意愿分析50-51
  • 5.2 客户分类与定位51
  • 5.2.1 娱乐体验型客户51
  • 5.2.2 问题需求型客户51
  • 5.2.3 价格敏感型客户51
  • 5.3 客户开发策略51-54
  • 5.3.1 产品定位策略52
  • 5.3.2 品质研发策略52-53
  • 5.3.3 推广宣传策略53-54
  • 第六章. 研究结论54-57
  • 6.1 全文总结54
  • 6.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54-57
  • 6.2.1 研究不足54-55
  • 6.2.2 研究贡献55
  • 6.2.3 研究展望55-57
  • 参考文献57-60
  • 附录——智能手机用户APP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调研问卷60-63
  • 致谢63-64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阁;敖山;戴建华;李忱;;手机移动支付的价值接受度模型及实证[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杨苏丹;胡春;;移动即时通信用户接受模型的实证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周毅;孟卫东;柳晓莹;;移动数据业务购买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4 成海清;;顾客价值驱动要素剖析[J];软科学;2007年02期

5 武永红;范秀成;;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竞争力整合模型探析[J];中国软科学;2004年11期



本文编号:640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640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e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