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本文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摘要】:1990年全球只有1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会达到70%,也就是说每一年地球将增加7个纽约市,随着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其所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增大,交通、医疗、环保等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人们将信息技术引用到城市建设及管理上,惊喜的发现信息化的应用可以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与政府的运作效能,并且带动经济发展,智慧城市应运而生。在中央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当前共有193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几乎所有的一线城市和超过一半的二线城市都加入了这个行列,期盼能够用智慧化的手段有效缓解交通、雾霾与能源等城市化问题,落实节能减排,推动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有很多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对于智慧城市的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目前这些研究集中在智慧城市的概念解读、指标体系、建设方案等方面,缺少智慧城市建设的效益类似的研究,仿佛人们认定智慧城市的建设必将带来城市的稳步发展。本文首先总结了相关文献的智慧城市概念、建设方案、指标体系等内容,提出将城市比作人体的设想,通过回归分析探究智慧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因子分析对各地在建智慧城市做一个排名,选取发展较为平衡的广州作为进一步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城市建设各个指标对于广州经济增长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1)智慧产业发展对于经济增长作用明显,贡献超过第一第二第三产业。(2)对于智慧产业的投资能够很好地对经济产生良性影响。(3)当前北京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最高,上海、广州次之。
【关键词】:智慧城市 建设 经济增长 影响 产业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9;F299.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12
- 1.2 研究意义12-14
- 1.2.1 理论意义12
- 1.2.2 实践意义12-14
- 1.3 研究方法14
- 1.4 研究内容14-15
-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15-16
- 第二章 智慧城市相关理论概述与理性分析16-33
- 2.1 智慧城市的概念界定16-24
- 2.1.1 智慧城市的兴起发展16-18
- 2.1.2 智慧城市概念界定18-22
- 2.1.3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的辨析22-24
- 2.2 智慧城市的内涵与特征24-27
- 2.2.1 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经济24
- 2.2.2 城市信息化与精细化管理24-25
- 2.2.3 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25-26
- 2.2.4 广泛覆盖的信息网络与网络的互联互通26
- 2.2.5 信息和资源的整合与开放26-27
- 2.2.6 知识经济与激励创新27
- 2.3 智慧城市的政策保障27-28
- 2.3.1 国家“十二五”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27-28
- 2.3.2 各部委对智慧城市的政策支持28
- 2.4 智慧城市的实践状况28-33
- 2.4.1 智慧城市实践状况28-31
- 2.4.2 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1-33
- 第三章 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33-42
- 3.1 智慧城市重点建设内容33-34
- 3.1.1 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33
- 3.1.2 智慧建设与宜居33
- 3.1.3 智慧管理与服务33-34
- 3.1.4 智慧产业与经济34
- 3.2 智慧城市人体系统论34-36
- 3.3 经济增长理论36-38
- 3.3.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36-37
- 3.3.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37
- 3.3.3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37-38
- 3.4 智慧城市建设的经济效应38-42
- 3.4.1 基础设施38
- 3.4.2 智慧产业38-40
- 3.4.3 投融资40-42
- 第四章 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42-71
- 4.1 智慧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42-48
- 4.1.1 变量介绍与数据来源42-44
- 4.1.2 数据分析44-48
- 4.1.3 结论48
- 4.2 智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就业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48-53
- 4.2.1 模型构建48-49
- 4.2.2 变量介绍与数据来源49-50
- 4.2.3 数据处理50-52
- 4.2.4 结论52-53
- 4.3 因子分析法分析智慧城市建设情况53-58
- 4.3.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53-54
- 4.3.2 数据处理54-58
- 4.3.3 结论58
- 4.4 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58-71
- 4.4.1 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的SWOT分析58-60
- 4.4.2 广州智慧城市投资对经济的影响分析60-64
- 4.4.3 广州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的影响分析64-69
- 4.4.4 结论69-71
- 第五章 政策建议71-75
- 5.1 制定切实可行的顶层规划71-72
- 5.2 重点发展智慧经济与产业72-73
- 5.3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73
- 5.4 完善各系统建设73-74
- 5.5 增强城市安全保障74-75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75-79
- 6.1 研究结论75-77
- 6.1.1 智慧城市概念的合理解释75-76
- 6.1.2 智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76
- 6.1.3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76
- 6.1.4 因子分析智慧城市建设情况76-77
- 6.2 展望77-79
- 参考文献79-83
- 致谢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建信;兰州计划投资168亿元用于城市建设[J];建井技术;2000年03期
2 徐学清;做好城市建设这篇大文章[J];经济论坛;2000年05期
3 孔宇航,马琴;大连城市建设评析[J];城乡建设;2000年11期
4 ;为城市建设保驾护航[J];河北审计;2000年08期
5 张秋舫;城市建设要依据客观规律[J];开放导报;2000年10期
6 宫希魁,戴学章,曲真儒;论城市建设中的几个关系[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1年09期
7 饶会林;中国城市建设经验模式——以大连为例[J];城市;2001年03期
8 方绪武;“一号”问题与城市建设[J];城乡建设;2001年12期
9 ;美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探求;2001年02期
10 田序华;城市建设中的特色美[J];理论学习;200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仲震维;;“经营城市”与城市建设[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王纬;;河北省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穆红姣;李耿;;谈我国城市建设的理念[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4 王维珍;;台湾岛内城市建设之一瞥[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朱渊;;谈城市建设实施中参与人群的角色干预[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6 李长吉;;大连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王雪峰;;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资金需求和信贷[A];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第五次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姜巧荣;吕琴;;浅谈城市建设思路[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9 刘彦才;;城市建设走民族风格地方特点问题的思考——21世纪南宁市城市建设市长会议上的发言[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10 康巧茹;;银川城市建设的性质分析及其规律的研究[A];中国古都研究(第九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先聪;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城市建设[N];安庆日报;2007年
2 记者 沈朝晖邋通讯员 王寅国;市委向老干部通报创新型城市建设情况[N];宁波日报;2007年
3 卫冰邋赵向南;周然就和谐城市建设在吕梁调研[N];山西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欧春涛;确保全市中心城市建设新年新形象[N];永州日报;2008年
5 杨西民 靳宇琪;2009 大城市建设如何突破[N];宝鸡日报;2009年
6 中共南京市委常委 政法委书记 杨植;科学发展观统领法治城市建设[N];法制日报;2009年
7 记者张磊;省政协城市建设司法保障专题调研组来我市调研[N];唐山劳动日报;2009年
8 峨宣;县领导专题调研城市建设[N];玉溪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丽强;尽快建立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N];石家庄日报;2010年
10 欣闻;我市荣获中国城市建设两项大奖[N];营口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丽芳;城市建设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王皓波;我国城市建设中的债券融资及治理结构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3 王宗荣;创新型城市建设动力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杜微;健康城市建设的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5 严薇;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黎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与政府管理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杰;重庆市智慧城市建设融资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王德旭;生态伦理视角下的城市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宋雪纯;南昌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模式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5 张晶晶;论帝国晚期罗马城市建设的特点及其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贾智捷;廊坊市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5年
7 乔万鹏;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发展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8 杨宇锋;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的案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刘保陆;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10 敖敏霞;当今中国城市建设的哲学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01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701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