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息管理论文 >

中国网络政治参与探讨

发布时间:2017-08-31 01:29

  本文关键词:中国网络政治参与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政治 网络 政治参与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络在我国迅速发展,普及率快速上升。因此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渠道当中,加入了一个新成员:网络政治参与。众所周知,因特网有明显的两面性,其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都非常突出。以互联网络为基础的网络政治参与也是如此。如何更好地发挥它的正面作用,更大程度地降低负面影响,就成为了政治学界必须加以研究和解决的关键课题。本文通过一个小范围的社会调查,并综合一些既有研究结论,结果发现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在日益走向理性化和自主化,公民通过网络进行民主监督正发挥着突出作用,广泛和平等的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特征。但与此同时,中国网络政治参与也面临诸如不当的网络政治参与容易导致政治不稳定、政府层面准备不足以及“数字鸿沟”所导致的网络政治参与实质性不平等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作用,并努力减小其负面作用,我们应着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治建设;推进网络政务改革;大力推进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填平各地区各阶层之间的“数字鸿沟”,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下手,共同促进网络政治参与的平等和公正。如果我们能够对我国的网络政治参与不断地进行适当的治理和调整,使之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然能够加速实现。
【关键词】:中国政治 网络 政治参与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21.5;F4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2
  • 第一章 政治参与概述12-20
  • 第一节 政治参与12-15
  • 一、 政治参与概念12-13
  • 二、 政治参与作用13-15
  • 第二节 网络政治参与15-20
  • 一、 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和特点15-17
  • 二、 网络政治参与的途径和作用17-20
  • 第二章 国内网络政治参与现状20-39
  • 第一节 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现状调查20-27
  • 一、 调查问卷设计20-26
  • 二、 调查结果数据统计26-27
  • 第二节 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特点及作用27-34
  • 一、 网络政治参与走向自主化27-30
  • 二、 广泛和平等逐渐成为我国政治参与的特征30-32
  • 三、 通过网络进行的民主监督作用日渐突出32-34
  • 第三节 我国网络政治参与面临的挑战34-39
  • 一、 网络的虚拟性、无序性特征容易导致政治局面不稳34-35
  • 二、 政府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准备不足容易催生网络不良情绪35-37
  • 三、 “数字鸿沟”易造成网络政治参与不平等37-39
  • 第三章 我国网络政治参与发展策略建议39-49
  • 第一节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制建设39-41
  • 第二节 推进网络政务改革形成良性互动41-47
  • 一、 树立积极服务理念提高对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视程度41-42
  • 二、 着力建设透明型政府42-45
  • 三、 完善网络舆情处理机制着力解决社会焦点问题45-47
  • 第三节 加强网络软硬件建设力度着力消除“数字鸿沟47-49
  • 一、 加大教育力度推动“软件”进步47-48
  • 二、 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硬件”水平48-49
  •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7
  • 致谢57-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逯萍;;网络政治参与探析[J];人民论坛;2010年23期

2 房媛;;网络政治参与无序化及其对策探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4期

3 陶建钟;;网络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4 高宏星;;网络政治: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模式[J];理论导刊;2009年09期

5 刘雅静;;实现公民规范化网络政治参与的探讨[J];理论学习;2010年12期

6 杨蔚琪;;网络政治参与:民主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7 胡同新;网络政治参与的民主价值透视[J];唯实;2005年Z1期

8 熊光清;;网络政治的兴起对中国政治发展的促进作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杨静如;;试析网络政治参与对改变政治生态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10 王鑫帅;;论互联网时代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守义;;一种全新的民主生态——试析青年网络的政治参与[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2 曹海林;;村庄“留守”青年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对策分析——苏北二村社会调查引发的思考[A];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2)[C];2002年

3 赵丽江;;论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党的十六提出的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A];湖北省社会科学界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曹彦鹏;;改革开放30年中国青年政治参与历程和思考[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5 王金洪;;藏区公民的政治参与:藏区政治现代化的动力[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梁丽萍;;毛泽东关于民众政治参与思想的得与失[A];毛泽东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思想座谈会文集[C];2003年

7 王新亮;;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政治参与与中国农村政治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8 张文生;;台湾社会的政治参与研究[A];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5年庆暨台湾研究的基础与前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艳;;激情点燃梦想 参与促进民主——改革开放30年中国青年政治参与解析[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10 张羽;;经济落后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江西省黄村为例[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新恒 魏芙蓉;民主执政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2 鲁宁;民企议政向公益性政治参与转变[N];中国经营报;2003年

3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院长 李江涛;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N];广州日报;2007年

4 吴德星;积极引导新阶层的有序政治参与[N];学习时报;2007年

5 记者 张原;天津市政协开展收集界别意见建议活动[N];人民政协报;2010年

6 武全喜 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巡视员;增加政协委员界别设置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N];华兴时报;2010年

7 敖带芽;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三种型态:族民——村民——公民[N];农民日报;2002年

8 佟一;进一步推进多党合作制度建设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N];团结报;2008年

9 王彦;充分发挥代表在政治参与中的主体作用[N];人民代表报;2008年

10 日喀则地委党校 尼玛旦增;西藏民主改革以来农牧民的政治参与问题[N];日喀则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喜红;当代中国社会团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陈松友;当代中国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李春;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的兴起:条件、形态与前景[D];复旦大学;2005年

4 万晓宏;当代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研究(1965至2004年)[D];暨南大学;2005年

5 翟波;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徐锋;政治参与发展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制定[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杜峰;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管前程;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9 闫星;美国信息产业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张家智;新时期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凤霞;大学生网络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白付理;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参与体系[D];郑州大学;2002年

3 曹丽新;政治主体性的衰落与觉醒[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郭海成;农民·抗争·政治现代化[D];西北大学;2004年

5 郑云鹏;转型期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理性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师春苗;论建国初期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魏满霞;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胡晓梅;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动因及制约因素分析[D];东南大学;2004年

9 赵鹏;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10 张爱胜;西北民族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62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762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f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