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息管理论文 >

河北移动互联网发展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09:08

  本文关键词:河北移动互联网发展规划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SWOT分析 流量经营 管理机制


【摘要】:互联网和移动电话这两项技术的发展已经给亿万人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影响.互联网代表了全球信息化的趋势,移动通信则代表了通信个人化发展的趋势,而移动互联网则结合了这两个发展趋势,为人类未来的通信勾勒出个性化、信息化的美好前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创新,移动互联网也成为了移动应用和互联网产业融合的趋势所在,在未来的时间内,更多的财富可能会产生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传统的电信运营商要积极适应时代的变化,朝着移动互联网的方向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加快转型发展争取尽快摆脱这个困境。本文以河北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互联网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并结合河北移动运营情况及面临的困境,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研究,为河北移动互联网定位和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制定相应措施以应对互联网业务的冲击,对市场运营和网络支撑进行精细化管理,持续关注和开展流量经营工作,继续保持对其它运营商的市场和网络领先。同时,对河北移动管理机制和部门协同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优化解决方案,通过关注客户需求和精简KPI考核,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网络运营,提升河北移动管理效率,为员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培养出一批创新型人才,使河北移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创新的篇章。
【关键词】:SWOT分析 流量经营 管理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9;F6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2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9-10
  • 1.2 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10-12
  • 1.2.1 研究内容10
  • 1.2.2 研究方法10-12
  • 第二章 理论和文献综述12-16
  • 2.1 战略管理理论及通信产业链12-14
  • 2.1.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12-13
  • 2.1.2 通信产业链13-14
  • 2.2 理论分析工具14-16
  • 第三章 河北移动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16-29
  • 3.1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16-17
  • 3.1.1 移动互联网的定义16
  • 3.1.2 移动互联网的组成部分16
  • 3.1.3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16-17
  • 3.2 移动互联网时代机遇17-22
  • 3.2.1 综合情况17-18
  • 3.2.2 用户规模18-20
  • 3.2.3 业务使用20-22
  • 3.3 移动互联网时代挑战22-24
  • 3.4 河北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况24-26
  • 3.5 河北移动资费情况26
  • 3.6 河北移动网络支撑能力26-27
  • 3.7 河北移动传统的组织管理体制面临冲击27-29
  • 第四章 河北移动互联网定位和发展思路29-36
  • 4.1 河北移动SWOT分析29-30
  • 4.2 河北移动互联网定位30-31
  • 4.2.1 机遇与挑战30
  • 4.2.2 优势与问题30-31
  • 4.3 巩固发展优势31-33
  • 4.3.1 保持 4G网络优势31-32
  • 4.3.2 巩固 4G市场优势32
  • 4.3.3 深入开展流量经营32-33
  • 4.4 保障市场地位33-34
  • 4.4.1 强化市场基础33
  • 4.4.2 强化收入驱动33-34
  • 4.4.3 增强竞争能力34
  • 4.5 精细运营34-36
  • 4.5.1.提高网络效益34-35
  • 4.5.2.提高市场效益35
  • 4.5.3.进行营销模式转型35
  • 4.5.4.进行精细化管理35-36
  • 第五章 河北移动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应对举措36-47
  • 5.1 特色业务发展36-38
  • 5.1.1 红树叶俱乐部36-37
  • 5.1.2 手机支付37
  • 5.1.3 多管齐下推广策略37-38
  • 5.1.4 加强流量经营38
  • 5.2 友好界面实施举措38-41
  • 5.2.1 终端发展38-40
  • 5.2.2 友好界面应用40-41
  • 5.3 智能管道建设41-44
  • 5.3.1 智能管道建设驱动力41-42
  • 5.3.2 智能管道发展五大能力42
  • 5.3.3 河北移动智能管道发展面临的困境42-43
  • 5.3.4 河北智能管道建设的三个层次43-44
  • 5.4 开放平台44-47
  • 5.4.1 OMP系统架构44-45
  • 5.4.2 无线城市45-46
  • 5.4.3 IDC建设46-47
  • 第六章 管理机制的支撑保障47-52
  • 6.1 内部管理机制优化47-49
  • 6.2 部门间的协同体系49-50
  • 6.2.1 市场后端支撑能力49-50
  • 6.2.2 市场前端用户需求50
  • 6.3 完善内部考核机制50
  • 6.4 推进战略落地50-52
  • 6.4.1 加强服务品质管理50
  • 6.4.2 打造高效协同机制50-51
  • 6.4.3 推进人力资源转型51
  • 6.4.4 做好企业环境建设51-52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52-54
  • 7.1 研究结论52-53
  • 7.2 研究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洁;关于互联网产业风险投资的经济学思考[J];南方金融;2000年12期

2 谭克;我国互联网业的问题、影响及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10期

3 王华莹,罗嗣红;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05期

4 顾纪瑞;美国互联网产业的崛起、特征和前景[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0年03期

5 张西明;“入世”后中国互联网业发展需要新的战略思路[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0年09期

6 王志东;互联网:泡沫还是黄金[J];改革先声(新视点);2000年04期

7 方兴东;互联网与中国未来[J];经贸导刊;2000年11期

8 方兴东;互联网与中国未来[J];开放导报;2000年08期

9 黄培,陈俊芳;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0年10期

10 ;网信评述:谁在操纵互联网企业?[J];网络与信息;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林青;;互联网在资源整合中的作用[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2 闫彦;;移动互联网发展模式探讨[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张先祥;;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综述[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4 邸菁;贺博;汤刚;;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A];宽带中国战略与创新学术研讨会(30)论文集[C];2012年

5 郑宏剑;;我国无线互联网发展策略探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汪旭东;;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科普新模式研究[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许泽聘;郑会颂;;一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演变的系统动力学模型[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郗杰英;;深入研究“网络一代”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9 王红梅;;移动互联网现状与趋势浅析[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10 张思宁;;第二十一讲 青少年网络成瘾心理分析[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楠;互联网产业100强首次诞生[N];人民日报;2005年

2 ;中国互联网即将遭遇投资危机[N];经理日报;2006年

3 耀文;深圳:出资35亿元扶持互联网产业[N];中国电子报;2009年

4 维依;深圳大力布局互联网产业[N];中国电子报;2009年

5 记者 杨阳腾;深圳大力扶持互联网产业发展[N];经济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钟良;深圳勾勒2000亿互联网产业蓝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7 记者 朱宏印;西北首家互联网协会成立[N];人民邮电;2001年

8 本报记者 邓淑华;人大代表关注互联网 首提产业立法议案[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周天鸿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暨南大学副校长) 冯建华 采访整理;促进我国互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胡延平;互联网:让平庸投资者走开[N];山西发展导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宇;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2 刘茂红;中国互联网产业组织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胡志兵;互联网生产和消费三个模式的微观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4 王婷;互联网服务业创新模式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梁美妍;话语民主与微观权力:虚拟公民社会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王延青;产业价值链理论研究及其在我国互联网电话产业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杨庆丰;互联网骨干网互联互通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8 林翔;互联网时代媒体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9 董正浩;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偏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10 汪明峰;网络空间的生产与消费[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娟;老年人应用互联网的动因、特征及中国老年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超群;互联网产业的税收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4年

3 赖世茜;我国互联网产业的溢出效应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闫梦晓;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的案例分析[D];暨南大学;2015年

5 耿志昊;包商银行互联网金融渠道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6 刘楠楠;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信息查寻行为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李强;中国互联网电视行业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8 鄢仁鑫;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9 程琳;我国互联网电视网络状产业链整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10 王求名;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D];内蒙古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49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849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0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