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息管理论文 >

D银行毕节分行手机银行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7-10-07 21:45

  本文关键词:D银行毕节分行手机银行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更多相关文章: 手机银行 使用情况 影响因素 改进策略


【摘要】:目前我国的手机银行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不管是手机银行功能的丰富性、客户使用的方便性,还是手机银行的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电子银行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青睐,开通电子银行的用户数量和办理的业务量都成倍增加。手机银行是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网络共同创造的新兴金融产品,除了能够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办理多种金融业务,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传统银行服务的内涵,使银行能以便利、高效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传统服务的同时,还能为客户提供一些创新的服务。论文首先介绍了国外手机银行的发展情况,国内手机银行的发展历程、市场环境和最新发展现状。然后介绍了手机银行的定义、电子银行产品的相关概念;手机银行的分类及优势、劣势;概括了手机银行的影响因素及手机银行面临的风险,预测手机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等。接着以D银行毕节分行的客户为调研对象,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结合实地访谈等形式,再通过统计调研数据和分析调研资料,研究出用户使用手机银行的情况、影响用户办理手机银行业务的因素、用户对手机银行的期望和评价等。此外,将D银行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使用情况、竞争力等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目前我国的手机银行多数用于办理购物支付、账户查询、缴费等简单的业务,并且趋向于小额支付,而投资理财、个人贷款等功能使用较少;手机银行的安全性仍然是用户开通手机银行和办理业务考虑最多的因素;手机银行的功能还有待完善。最后根据前文的调研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改进手机银行业务的策略、防范手机银行风险的措施和手机银行业务的监管建议。
【关键词】:手机银行 使用情况 影响因素 改进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2;F626.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绪论11-14
  • 0.1 选题背景11
  • 0.2 选题目的和意义11-13
  • 0.2.1 选题目的11-12
  • 0.2.2 选题意义12-13
  • 0.3 研究方法、创新点及不足之处13-14
  • 0.3.1 研究方法13
  • 0.3.2 论文创新点13
  • 0.3.3 论文不足之处13-14
  • 1 手机银行的发展概况14-24
  • 1.1 手机银行概述14-18
  • 1.1.1 手机银行的概念14-15
  • 1.1.2 手机银行的分类15-16
  • 1.1.3 手机银行的影响因素16-17
  • 1.1.4 手机银行面临的风险17-18
  • 1.2 国外手机银行的发展概况18-20
  • 1.3 我国手机银行的发展概况20-24
  • 1.3.1 我国手机银行的发展历程20-21
  • 1.3.2 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的市场环境21-22
  • 1.3.3 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的最新现状22
  • 1.3.4 我国手机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22-24
  • 2 D银行毕节分行的手机银行调研分析24-42
  • 2.1 调研方法24-25
  • 2.1.1 实地访谈法24
  • 2.1.2 问卷调查法24
  • 2.1.3 比较分析法24-25
  • 2.2 调查问卷设计25-26
  • 2.2.1 调查目的25
  • 2.2.2 调查对象25
  • 2.2.3 调查内容25-26
  • 2.2.4 调查问卷回收情况26
  • 2.3 调研数据分析26-38
  • 2.3.1 D银行客户对手机银行的了解程度26
  • 2.3.2 用户是否开通手机银行及其原因26
  • 2.3.3 开通用户的样本结构统计分析26-32
  • 2.3.5 影响消费者选择或使用手机银行的因素分析32-38
  • 2.4 D银行毕节分行手机银行业务的对比分析38-42
  • 2.4.1 与全国手机银行的对比分析38-39
  • 2.4.2 与Z银行手机银行的对比分析39-42
  • 3 调研结论及建议42-49
  • 3.1 调研结论42-44
  • 3.1.1 手机银行用户的特征42
  • 3.1.2 用户对D银行手机银行产品的评价和使用意愿42-43
  • 3.1.3 用户对D银行手机银行的期望43-44
  • 3.2 改进手机银行业务的建议44-45
  • 3.2.1 加强银行与手机运营商之间的合作44
  • 3.2.2 加大手机银行的宣传力度44
  • 3.2.3 增加消费者与服务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44-45
  • 3.2.4 不断完善手机银行营销服务功能45
  • 3.3 防范手机银行风险的对策建议45-47
  • 3.3.1 技术风险防范措施45-46
  • 3.3.2 操作风险防范措施46
  • 3.3.3 信用风险防范措施46-47
  • 3.4 加强手机银行业务监管的对策建议47-49
  • 3.4.1 加强外包服务的延伸性检查47
  • 3.4.2 制订电子银行安全技术监管审查条例47
  • 3.4.3 加强客户宣传教育47-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52-55
  • 致谢55-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手机银行向我们走来[J];金融经济;2000年07期

2 张福德;随身携带的银行[J];互联网周刊;2000年32期

3 ;飞越时空 自由掌握——中国银行推出手机银行服务[J];中国对外服务;2000年04期

4 张保军;手机银行——把银行装在口袋里[J];中国信用卡;2001年05期

5 余文星;“手机银行”功能构思[J];农村金融研究;2003年02期

6 杨卉們;“手机银行”及其发展[J];安徽科技;2003年04期

7 刘燕玲;手机银行:“联网”尚待时日[J];互联网周刊;2004年28期

8 郭冰;加快发展手机银行应把握三要点[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55期

9 张永祥;手机银行何时兴盛?[J];时代金融;2004年08期

10 刘燕玲;手机银行:“联网”尚待时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4年2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手机银行:小荷才露尖尖角[N];中国财经报;2000年

2 记者 沈娟;手机银行缘何再受青睐[N];国际金融报;2004年

3 洪静;手机银行:全球流行的贴身金融管家[N];国际商报;2005年

4 吴新忠;手机: 你身边的银行[N];计算机世界;2005年

5 清晨;手机银行 门前三道坎[N];市场报;2005年

6 记者 何慧;手机银行何日“平民化”[N];上海金融报;2004年

7 严蓓;“手机银行”的现状与前景[N];深圳商报;2002年

8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 王广宇;中日手机银行发展的比较[N];网络世界;2001年

9 本报记者 筱轲;国内首家“手机银行”开通[N];亚太经济时报;2004年

10 杨丽媪;手机银行:贴身的金融管家[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海二;手机银行、技术推动与金融形态[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欣;我国手机银行发展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2 袁萍萍;我国手机银行的发展现状及监管对策[D];山东大学;2013年

3 崔晓英;消费者手机银行初始信任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4 黄金荣;中国手机银行商业模式外部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4年

5 闫杨杰;H银行校园手机银行业务发展方案[D];河北金融学院;2014年

6 郝平平;石家庄市手机银行客户持续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7 王宇;B银行手机银行营销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苏玉坤;华夏银行“学生e家”手机银行设计方案[D];河北金融学院;2015年

9 田甜;手机银行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10 赵飞虎;孝道卡—家庭财富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90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990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d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