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学验证内容_云贵高原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分布
本文关键词:地统计方法学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农业大学》 2012年
云贵高原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分布
张利青
【摘要】:土壤微生物推动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土壤中的分布既反映土壤、植物和气候等综合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和作用,同时它们的生命活动也反映出土壤肥力、土壤改良状况与植物营养的密切关系。被普遍认为是反映土壤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的重要预警及敏感指标。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在过多的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强烈退化,自然灾害频发、且石漠化现象逐日呈不断扩张的态势,严重阻碍了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路程。因此,研究该区域内土壤微生物特征及空间格局,对恢复及重建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系统意义重大。本文以云贵高原典型喀斯特坡耕地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用经典统计学描述了土壤微生物的总体特征,用地统计学方法揭示了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用通径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 (1)云贵高原典型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同类型农田土壤相比,喀斯特坡耕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P含量均比较适中,N的含量较低;另外,土壤微生物3大类群除放线菌外数量均较低,与前人研究的细菌比例最大、3大类群总量与细菌一致的结果不同,喀斯特坡耕地土壤的放线菌类群数量最多,而细菌与真菌所占的比例均较低,表现为:放线菌细菌真菌。 (2)地统计学的分析结果表明,与土壤微生物随机分布的传统假说不同,云贵高原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土壤微生物各指标均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格局,制约其分布的影响因子主要为地形、母质、土壤性质等结构性因素。变程均较小,空间异质性强。 (3)高原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之间呈现出极强的相关性,土壤微生物量C、P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P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3大类群数量间表现出极强的相关性,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微生物3大类群数量间除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与放线菌之间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外,均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4)不同土壤养分因子对土壤微生物各指标具有不同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均与SOM、TK、TN、AK、AN的相关性强,且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还与土壤PH值表现出极强的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P与SOM、TK、 TN、AN相关性强,且与SOM的相关关系表现为极强。高原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微生物3大类群数量与各土壤养分因子间的相关性都较弱。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S154.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洁;褚卓栋;周志国;;侵蚀裸地不同植被恢复下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2 惠竹梅;岳泰新;张振文;;行间生草葡萄园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通径分析[J];草地学报;2011年06期
3 王国荣;陈秀蓉;韩玉竹;杨成德;徐长林;;东祁连山高寒灌丛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J];草原与草坪;2006年03期
4 冷疏影;李新荣;李彦;许皓;康慕谊;江源;殷秀琴;陶岩;辛未冬;;我国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理学报;2009年09期
5 刘付程,史学正,于东升,潘贤章;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J];地理研究;2004年01期
6 郭怀成;周丰;刀谞;;地统计方法学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08年05期
7 彭艳;李心清;程建中;邢英;闫慧;;贵阳喀斯特地区植被类型与季节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呼吸的影响[J];地球化学;2010年03期
8 ;关于推进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若干建议[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9 苏孝良;贵州喀斯特石漠化与生态环境治理[J];地球与环境;2005年04期
10 崔纪超;毛艳玲;杨智杰;邱敬;李又芳;刘留辉;;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研究进展[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晚霞;喀斯特峰丛洼地森林植被分布格局及其维持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晓燕;袁玲;;重金属Pb、Cd在石灰性褐土上对小白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2 崔荣宗;杨果;李彦;魏建林;姜国志;;不同钾肥品种及用量对香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3 赵春芝;张守仕;王超;刘连航;陈利平;刘荣宁;;流动注射分析法分析土壤有效磷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4 王连祥;闫传胜;袁方耀;张学锋;;莘县保护地土壤养分含量与盐渍化状况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5 姚玉敏;王秀峰;于喜艳;杨凤娟;史庆华;;不同栽培基质对甜瓜品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6 郭文文;诸葛玉平;李建勇;宗晓庆;娄燕宏;;转基因番茄栽培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7 王东红;史庆华;王秀峰;魏珉;胡瑾瑜;郭长美;;蚯蚓粪对樱桃萝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8 刘腾飞;张丽霞;韩晓阳;;茶树专用控释肥在幼龄茶园的肥效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9 邱登林;阴卫军;陈建爱;王未名;杜方岭;;黄绿木霉T1010对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10 刘腾飞;张丽霞;张民;韩晓阳;彭正云;江崇焕;;控释肥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孝良;于群英;纵艳芝;;安徽沿淮地区几种类型土壤的电荷性质研究[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理科卷)[C];2005年
2 甘旭华;唐欣昀;Raymond Liu;;Nutrismart生态肥中微生物释放硅的效果[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李孝良;孙莉;于群英;;安徽省部分水稻土中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张祥明;;美盛肥料对油菜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家嘉;李录久;吴萍萍;;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生长性状的影响研究[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常江;杜艳;姚艳娟;;安徽省主要土壤铅含量及其与小麦幼苗生长相关性研究[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虎成;徐坤;;水肥一体化对生姜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A];山东园艺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晓燕;代明亮;李松涛;李天忠;;氨基酸生物有机肥在梨树上的应用效果研究[A];梨科研与生产进展(五)[C];2011年
9 王妲;曲柏宏;;钙处理对苹果梨叶片及果实生理特性的影响[A];梨科研与生产进展(五)[C];2011年
10 孙清芳;刘延坤;邵英男;刘玉龙;刘广菊;田松岩;;小兴安岭森林土壤环境差异性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贺春燕;施肥对枸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效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3 张俊忠;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永刚;基于微卫星DNA标记的马铃薯桃蚜不同种群遗传分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忠华;喀斯特森林植被种群生态学与群落稳定性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波浪;绿洲棉田磷素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机理和技术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侯钰荣;伊犁绢蒿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宏;毛竹林生态型模式施肥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王俊峰;氮、水和温度对羊草有性生殖及克隆生长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吉艳芝;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少伟;铁锰硅对凤眼莲生物质结构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莫琼;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马琳;砷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渗透反应墙材料筛选及除砷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倪玲珊;菹草对长江中游湖泊沉积物及上覆水间钙、磷循环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潘媛;不同油菜品种硼吸收利用差异与细胞壁组分关系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宁大伟;江汉平原油菜—水稻轮作制度下施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朱小娇;施用工程菌和草木灰对污染土壤Cd形态和小麦生长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杨莹莹;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费云舟;污泥污染土壤中接种AM真菌对紫云英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蔡东;鄂南棕红壤区施用石灰对桃园土壤和树体营养的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潘开文;高平;王进闯;蔡登高;;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1期
2 张旭霞;刘左军;陈正宏;;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3 王茂胜;姜超英;潘文杰;薛小平;陈懿;梁永江;;不同连作年限的植烟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动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4 宋建利;石伟勇;倪亮;周颖;;施用垃圾肥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5 王国兵;阮宏华;唐燕飞;何容;;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动态变化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6 龙训建;钱鞠;张春敏;王根绪;李元寿;;高寒草甸区典型景观单元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J];冰川冻土;2008年01期
7 侯景儒,,王志民,潘汉军,潘贵平;时间-空间域中多元信息的地质统计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8 许景伟,王卫东,李成;不同类型黑松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酶及其与土壤养分关系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臧润国;海南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不同阶段光、温环境的测定与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Z1期
10 姜培坤;徐秋芳;周国模;邬奇峰;吴家森;;种植绿肥对板栗林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瑞玲;贵州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形成的自然背景及其空间地域分异[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2 王德炉;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过程及防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玲玲;东祁连山不同高寒草地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英健,刁晓平,沈建忠;阿维菌素B_(1a)对土壤微生物和蚯蚓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11期
2 郭正元;唐美珍;李斌;徐珍;;霸螨灵、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及其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影响[J];土壤通报;2009年02期
3 闫晗;吴祥云;吴杏伟;黄静;何志明;;土壤微生物16S rDNA V6-V8区PCR反应条件优化[J];应用化工;2010年09期
4 胡汝晓;赵松义;谭周进;肖汉乾;巢进;屠乃美;周清明;;烟草连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影响[J];核农学报;2007年05期
5 孔凡彬;徐瑞富;谢国红;高扬帆;;烯酰吗啉对土壤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6 李俊,舒为群,陈济安,伍亚舟;垃圾填埋场土壤酶活性与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关系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5年09期
7 张成娥,陈小莉,郑粉莉;子午岭林区不同环境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肥力关系研究[J];生态学报;1998年02期
8 潘维旺,李景英,周启水,阮若江;土壤微生物与森林环境因子关系初探[J];南昌水专学报;1998年04期
9 赵吉,廖仰南,张桂枝,邵玉琴;草原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生态[J];中国草地;1999年03期
10 焦晓丹,吴凤芝;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的进展[J];土壤通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子山;;Bt棉花对土壤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进展[A];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郑雪芳;刘波;蓝江林;朱育菁;车建美;苏明星;;植物疫苗植物疫苗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胁迫对烟草根系土壤微生物脂肪酸生态学特性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宗美娟;张明才;宋百敏;王仁卿;;黄河三角洲柽柳群落土壤微生物多样性[A];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黄可辉;黄振;沈荔花;郭琼霞;;两种一枝黄花属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比较[A];中国第三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稻化感作用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查轩;黄少燕;;亚热带不同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6 黄进勇;周伟;;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及效应[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7 张清敏;刘曼;周湘婷;;微生物肥料在土壤生态修复中的作用[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郑世学;喻子牛;姚俊;;微量热技术在土壤微生物代谢活动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内蒙古微生物学会2008年会》论文摘要[C];2008年
9 彭仁;邱业先;汪金莲;;土壤微生物脲酶研究[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刘晓;宋世威;徐凤杰;王加强;陈日远;孙玉行;李康仁;;“美亚”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在叶菜生产上的应用研究—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A];科技与创新——广东园艺科技论文集(广东省园艺学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生 程凤;[N];科技日报;2011年
2 陕保;[N];中国水利报;2004年
3 记者 周怀龙;[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4 姚润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贺万华;[N];黔西南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黄莹;[N];黔西南日报;2009年
7 姚婧;[N];团结报;2011年
8 记者 金晓明;[N];朝阳日报;2010年
9 记者 毕玉娟;[N];中国水利报;2009年
10 实习记者 韩磊;[N];毕节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裕华;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姜海燕;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3 焦志华;再生水灌溉对植物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4 陈汝;苹果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酵母菌新种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5 田亚玲;银杏和茶树复合经营系统生理生态效应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李玥;上海市沿海防护林土壤生物活性与防风效能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刘秉儒;红砂植被恢复期间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和养分特性动态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黄博卡(Bocar Ahamadou);[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潘争艳;辽宁药用植物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生防菌株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10 高军;长江三角洲典型污染农田土壤多氯联苯分布、微生物效应和生物修复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利青;云贵高原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分布[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2 宋培勇;贵州不同生境土壤中微生物结构的差异[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徐微;松嫩羊草草地放牧梯度上土壤微生物和根系分泌物的初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智卫;海藻对不同促生菌生长的影响及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胡竞辉;梨园间作芳香植物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影响[D];北京农学院;2010年
6 刘娜;黄瓜不同发育期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7 娄鑫;阔叶红松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变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8 董斌;Bt水稻种植及秸秆还田对土壤酶、呼吸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和结构多样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9 董红利;内蒙古准格尔煤田矿区复垦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的变化及规律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沙沙;长期施肥管理对塿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地统计方法学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6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176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