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属感知领导权力的前因及过程分析
[Abstract]:Power perception is a weak point in the long-term study of power. This paper first defines the concept of power perception, and focuses on the three antecedents of power perception: the structural status of the leader,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ader and the behavior of the leader. And three processes of power perception: identification-dependence process, cognitive-based process and inference-based process. Finally, a conceptual model is proposed.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人力资源开发中性别歧视问题的实证研究”
【分类号】:C933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志霞;知识员工组织支持感对工作绩效和离职倾向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高建新;管理者领导魅力对领导效能作用模式之技术分析[D];四川大学;2005年
2 郑玫;基于风险控制策略的信任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吕丽峰;知觉领导支持及其对知识型员工创造力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6年
4 谭慧洁;企业内领导—成员交换的结构维度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刘翠花;高校教师领导—部属交换影响因素结构探讨[D];河南大学;2007年
6 马潇潇;印象管理对组织公民行为和绩效评估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王佳唯;员工目标定向、领导成员关系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8 陈志雄;主管—员工交换关系对员工行为反应的影响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李菀;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博逸;夏洪胜;;基于领导理论的组织绩效研究[J];学术论坛;2006年07期
2 钱小军,詹晓丽;关于沟通满意度以及影响的因子分析和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文辁,,方俐洛;中国文化与中日合资企业管理[J];中国管理科学;1995年01期
2 张新平;关于组织管理的理论与范式的思考[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孙雍君;斯腾伯格创造力理论述评[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年01期
4 田友谊;国外创造力理论研究新进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1期
5 熊建圩;董步学;;论教师实践理论及其开发[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2005年09期
6 王慧良;张庆林;;创造性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季靖;江根源;陈旭;;广告人才创造力的内隐观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02期
8 周劲波;杜丽婷;;基于Qg隐理论的创业企业招募偏好研究[J];决策咨询通讯;2009年01期
9 宋艳峰;;如何发挥物理实验教学作用[J];魅力中国;2009年05期
10 鲁飞;;内隐理论在提高组织绩效中的应用[J];消费导刊;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宋晓辉;施建农;;创造力的测量手段——同感评估技术(CAT)介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黄四林;林崇德;李会杰;;教师识别创造性学生内隐理论的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袁存凤;段春燕;;青少年创造力内隐观的跨文化比较[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少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师资培训中心教研部主任;以绩效引导“加法时期”的教师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学军;管理绩效的内隐模型及其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闵钟;论教师成为研究者[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文涛;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魏鑫;教师反思的理论研究与现实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吴利敏;反思性教学的评价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汪励韬;中学生物反思性教学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晓华;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国锋;中学生创造力的结构、发展特点研究及其教育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胡卫芳;笔墨下的学校管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黄榕;反思性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胜;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14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2214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