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观与领导者思维方式的转变
[Abstract]:At the turning point of history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it is a great task for leaders to choose a kind of development mode that determines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of the whole society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establish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veals a broad prospect for the cross-century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indicates a new way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which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中共南京市雨花台区委党校
【分类号】:C9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万古;如果有理由深切忧虑也有理由寄于希望——论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 李能;买方市场呼唤可持续发展观[J];求实;1998年07期
3 张宏艳;可持续发展观对传统经济学的冲击[J];上海经济;2003年01期
4 冷清波,徐小荣;中国古代的林业可持续发展观及其启示[J];世界林业研究;2004年04期
5 李子,,董治堂;试论可持续发展战略[J];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1996年03期
6 王丽萍;;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包钢科技;2006年05期
7 邱培藩;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J];岭南学刊;2000年05期
8 张艳玲;;国外几种发展观解析[J];理论前沿;2006年12期
9 代晓君,王敏;论可持续发展观与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田云杰,李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J];延边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潘t ;;试析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观的理论渊源[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田淑慧;;实践“三个代表”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集[C];2003年
4 吴开流;;科技记者要实践科学发展观[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陆大道;;人与自然的相互和谐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山地住宅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A];中国山地住宅建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康瑞华;陈丽华;;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及其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启示[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钱建宁;;云南发展观光农业的对策初探[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2年
8 韩华;江文明;丁立伟;;电解铝宏观调控的科学发展观探讨[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二届青年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郝德明;;实现安全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吴宗之;;安全生产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军生;发展观的“绿色革命”[N];学习时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步雪琳;可持续发展是必然选择[N];中国环境报;2005年
3 党建波;湖北菜粕后市涨势仍可持续[N];粮油市场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王国庆 通讯员 覃东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N];中国邮政报;2005年
5 欣华;赞叹持续的执行力[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中共湖南郴州市委书记 李大伦;发展重在可持续[N];人民日报;2000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李倩倩;去生活里体会“可持续”[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8 国家发改委主任 马凯;建设节约型社会 促进可持续发展[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9 葛守昆;聚焦江苏可持续发展[N];江苏经济报;2005年
10 冯寿宗 作者系中共始兴县委书记;践行科学发展观 走可持续发展路[N];韶关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华;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实现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陈启杰;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营销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曹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王飞儿;生态城市理论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王旭东;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产业选择[D];暨南大学;2001年
6 赵书茂;基于GIS的区域可持续经济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7 邓旭;四川藏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教育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关涛;中国土地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9 但承龙;可持继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10 李文;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旭辉;可持续发展观与哲学范式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治;试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进步新模式[D];西北大学;2002年
3 董强;论自然的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林;当代社会发展观的哲学阐释[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李培山;论可持续发展观视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6 赵磊;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整合[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7 何先月;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向度[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贾淑品;论科学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鲁奇;马克思的发展观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李荣梅;可持续发展视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10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2310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