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决策问题形式化方法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reasons for the complexity of decision problems, the formalization of complex decision problems is defined accurately, and the logical framework of formal methods for complex decision problems is proposed. The framework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complex decision problem representation layer, complex decision problem structured layer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odel synthesis layer. The key problems to be solved at all levels are discussed in depth.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2000G04).
【分类号】:C9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向阳,于长锐;复杂决策问题求解的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1年02期
2 罗明,胡佳琦,费奇;ODSS中分布协调建模问题的知识级分析[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光武;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探索复杂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韩永学;“后结构主义”思维框架下的企业生命有机体理论研究[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3 李现实;钟秋海;;改进决策树算法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中的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李良春;;基于包装的我国现代军事物流系统[J];包装工程;2006年06期
5 龚小庆;经济系统涌现和演化——复杂性科学的观点[J];财经论丛;2004年05期
6 李允俊;;网络专家系统开发平台NESP的设计与实现[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7 王劲松;涌现——塑造公共政策执行初始状态的一个重要目标[J];当代财经;2003年07期
8 刘毓敏;教学设计的方法论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9 赵延峰;陈艳艳;罗铭;;城市交通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6年04期
10 李欣然,苏盛,陈超强;基于任务分解的通用变电站操作票系统[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向军;内燃机摩擦学设计的设计方法研究——智能设计知识模型的应用与拓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0年
2 刘国永;德性涌现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道军;复杂水环境资源系统智能管理、预测和决策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4 刘静岩;房地产投资分析及其混沌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任锦鸾;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创新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佘震宇;复杂经济系统演化建模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7 张保银;经济管理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与仿真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8 何见得;人才资源开发有效对策基础理论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9 郭忠伟;作战文书自动生成理论及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10 杨汉成;Agent理论及其在水利水电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纯莲;数据仓库与智能查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1年
2 李久宏;基于知识的机构概念设计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3 张晓帆;保定市远东公司农业项目发展战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4 张克友;基于Intranet的财务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5 张治;列车脱轨事故智能分析技术初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6 王英博;数据挖掘中数据分类器的设计与实现[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7 赵锐;基于内容检索的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8 陈瑞良;楔块式外圆弧及其包络线内啮合齿轮泵的优化设计[D];福州大学;2003年
9 杨敬松;基于遗传算法的适应分布式生产模式的车间计划调度算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2年
10 赵斌;关联规则分布式挖掘算法研究和实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向阳,黄梯云;基于管理问题理解的DSS智能构模理论框架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1999年03期
2 宫铁锋,方卫国,吴健中;关于DSS概念的内涵的讨论[J];管理科学学报;1996年03期
3 汪旭;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模型构造系统[J];管理科学学报;1997年03期
4 郑文富,张金锁,李怀祖;管理问题形式化研究现状综述[J];管理科学学报;1997年04期
5 向阳,黄梯云,于长锐;基于问题结构分析的模型智能构造系统框架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06期
6 张朋柱,汪应洛;DSS信息组织技术的现状与未来[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5年10期
7 吴彤;“复杂性”研究的若干哲学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01期
8 戴汝为,沙飞;复杂性问题研究综述:概念及研究方法[J];自然杂志;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尤天慧;刘彩娜;高美丽;;一种基于Cook-Seiford函数的序区间群决策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2 解晓燕;阎林霞;;决策支持理论与我国油田企业决策支持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1年04期
3 胡军华;许琦;;基于前景理论的区间数多准则决策方法[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年09期
4 林健;姜永;;基于三参数区间数型偏好序的群决策方法[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年07期
5 卢光松;;群体决策信息获取激励的相容性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年14期
6 杜源;伍之前;李登峰;;基于DIFHA算子的动态直觉模糊多属性群决策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年08期
7 王坚强;聂荣荣;;准则关联的直觉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J];控制与决策;2011年09期
8 徐迎军;;区间乘性偏好关系相容度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年07期
9 李爱梅;田婕;李连奇;;“易得性启发式”与决策框架对风险决策倾向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1年04期
10 吴建祖;;认知偏差与决策质量控制[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明熙;;群决策准则的探讨[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2 蔡海鸥;刘叶玲;;熵在决策中的应用[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武刚;冯玉强;;基于粗糙案例推理在线自我学习决策方法[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谯谊;甘仞初;封殿胜;;基于古诺模型的信息系统外包决策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肖人彬;周济;费奇;;决策问题结构的形式化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6 刘慧;韩兵;王楠;;复杂决策问题的分解与形式化表示方法[A];第九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7 高峰记;孙旭;黄咏芳;;求解群体多指标决策问题的关联度排序法[A];1999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徐选华;陈晓红;王红伟;陈建二;;一种基于残缺效用矩阵的大群体决策模型[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程军;吉国力;;保守度在决策问题中的应用[A];1998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冯俊文;;多目标随机决策问题模型研究[A];199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刘宁;多重目标:关于现代决策方法的思考[N];学习时报;2006年
2 陈子昂;李庆琦:如何利用统计数字科学决策[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蔡继林;实施危机管理 你准备好了吗?[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4 刘文瑞;商鞅变法的决策思考[N];医药经济报;2008年
5 山西省晋焦煤焦管理站站长 赵来生;对当好正职领导的实践与思考[N];中华新闻报;2007年
6 许士军;CEO,,你以为自己在做重大决策吗?[N];中国经营报;2005年
7 常健;公共决策中的有限理性[N];天津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登峰;复杂模糊系统多层次多目标多人决策理论模型方法与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1995年
2 肖智;基于软信息的软决策新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3 彭怡;动态群体决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毕文杰;基于粗糙集与贝叶斯理论的不确定信息群决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姚升保;风险型多属性决策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张漪;随机决策中个体的信念调整模型与检验[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7 刘明广;复杂群决策系统协同优化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王凯;突发事件下决策者的框架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王学军;群体决策中若干问题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10 吴坚;基于OWA算子理论的混合型多属性群决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优丽;基于知识的决策支持模型的研究及应用[D];东华大学;2005年
2 任世昶;概率确定的灰色随机多准则决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雷大为;基于模糊偏好关系的多准则群决策方法研究与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4 邹周;模糊多属性群决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梁琼;复杂社会经济系统决策的分析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王润琪;信息不完全的模糊随机多准则决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龚岚;概率不确定的随机多准则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孙腾;基于模糊OWA算子和前景理论的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蒋国清;一种区间语言型多属性决策方法及其在野战防御体系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9年
10 金伟;基于语言评价信息的交互式群决策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07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2407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