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统计学论文 >

环境质量与经济转型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02:11
【摘要】:如果说,形成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发展经济学是向贫困挑战的科学,那么,70年代初罗马俱乐部向全球发布的《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却是给乐观的经济学家大大的浇了一盆冰水。发展经济学家虽说利用发展观,而非增长观分析与考察了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原,但却开出了旨在突破增长约束的“大推进”理论药方;罗马俱乐部虽说看到了人口、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但它却忽略了技术进步、人类价值观改变以及全球共同行动的积极作用。因此,如何走出一条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不仅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而且更是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的重大现实问题。我们认为,解决这一重大问题的唯一出路在于经济转型。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本文试图以发展观为切入点,依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来探讨环境质量与经济转型的关系,并从中探寻“天人合一”的发展路径。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环境无处不在,大至为社会运行和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小至为人类生存提供食物素材,环境是人生存的根本,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今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年,如果说前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增长展现了惊人的“量”,那跨越十年后的今天,无疑正从“量”向“质”转轨。“质”体现在多个方面,好的生态环境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项。2012年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概念,并在五中全会被纳入“十三五”规划,标志着我国追求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经济转型战略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十九大又进一步具体提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两阶段计划,从清洁生产到绿色消费,从生态补偿到蓝天保卫战,包含了生态建设各个方面,如此强调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足以证明了环境是经济发展“质”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经济奇迹的背后是大量的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环境公害事件也层出不穷。当然环境问题不是中国特有,也不是现在才受到关注,将时间倒推一二百年,当时欧美发达国家也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阶段,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是糟糕的环境状况,中国现在正处于全面实现小康的攻坚期和转型期,而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经验,还是正在谋求增长的发展中国,都表明:经济通过转型实现增长,在不同的转型阶段,技术水平、投资规模和主导产业等存在差异,法律法规和制度条件也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影响也可能大相径庭,因此如果能够从转型视角论述环境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使研究具有更好的合理性和一般性。从转型视角阐述如何兼顾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理清以下几个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包括:(1)环境问题从何而来;(2)自然环境又在其中充当了何种角色;(3)经济转型能起到何种作用;(4)自然环境变化又对转型路径造成何种影响;(5)发展中国家究竟能否利用绿色清洁技术实现生产升级与减少污染二者的双赢;(6)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实现双赢;(7)如何增加居民绿色消费,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绿色化;(8)环境政策需要满足何种条件才能发挥引导大众消费绿色化。本文的研究正是围绕这八个核心问题,依思想转型—经济转型与增长—生产方式清洁转型—消费结构绿色转型的逻辑次序来展开,全文共分七章,各章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见目录。经分析、讨论与研究,本文得到如下基本结论:(1)“人类中心论”使人们在开始并没将自然环境纳入到“自身利益范围”,从而造成环境一直被排斥在市场调节之外,在经济增长中始终扮演了予取予求的角色,直到大规模的环境问题不断爆发,人们的自然观才意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经济增长具有约束性,并将环境纳入到研究范围中。(2)环境问题是由人们对自然界输入污染物的数量超过自然本身的输出量导致的,前者由自然资本的资源属性决定,而后者则是自然资本的降解属性。(3)转型过程中包括“初级”稳态和“高级”稳态两个稳态陷阱,即使一个国家或地区成功跨过这两个陷阱,进入到最后的人力资本阶段,如果当前期的消耗已经使自然环境超负荷,会威胁经济和社会体系。(4)除了极端情况,在经济转型增长中必然会出现环境污染,但可以通过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帮助本国加快转型缩短转型时间,有助于降低对环境的伤害和范围,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迅速积累经济实力增加财富的同时提升人们的环保观念和治理环境的能力。(5)实现生产方式升级和保护环境双赢,绿色生产效率使生产能力的提高保持在一定限度内,否则会使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其减排能力。(6)绿色技术生产能力和减排能力受到经济发展阶段的限制,对污染物的减排性存在阶段性。(7)实现双赢是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只有清洁技术带来比以前更多利润,企业才会采用新技术,第二,采用新技术后产生的污染排放量比以前少,才说明清洁技术改善了环境。(8)缩小高低收入群体数量,是增加清洁消费的路径,只有在居民更偏好清洁品时,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居民会增加绿色消费,这与消费绿色转型模型结论一致,如果更偏好污染品,则必须控制收入水平。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可能的创新点包括:第一,本文首先搭建一个经济转型与环境质量的总体分析逻辑与路径,继而分别从生产转型和消费转型两条线路具体说明转型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研究体系。第二,本文从造成环境污染的本质原因出发,突破经济学中在探讨环境问题时,仅考虑自然资本的资源属性,鲜少将自然资本的降解能力这一生态属性加入其中的局限,建立了一个包含自然资本降解属性的资本转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经济转型中自然资本的作用及其对经济转型影响。第三,本文从污染物分解出发,通过引入工业污染排放和生活污染排放两个因素,拓展了 Grossman(1995)的分解模型。并将生产排放分解为种类效应,种类效应进一步分解为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探讨了绿色技术同时实现产业升级和污染减排需要满足的条件。第四,不仅讨论了影响消费结构绿色转型的因素,而且探讨了环境消费政策对居民绿色消费的作用条件及其机理。
【图文】:

论文结构,分析框架,图形式,研究思路


图1.1.论文结构导图逡逑8逡逑

资料来源,稳态,作者,临界水平


由于自然资本在生产污染品尤并排放污染物,同样会因自然资本对污染物降解能逡逑力的降低,导致出现环境问题,使当前的稳态难以维持,甚至出现导致整个社会运行的逡逑崩溃,关于此点将在下一小节中继续说明,将该资本积累过程以图3.邋1更直观的表示出:逡逑初级稳态逡逑Ki.邋“逡逑K,逦K,-,逡逑图3.1初级稳态逡逑资料来源:作者绘制逡逑本文认为当前一些非洲国家正处于情况②,尤其当中一些近乎封闭的国家,观察式逡逑1逡逑(3.5)逦转型的资本临界水平与技术比土及价格比士相关,这些国家逡逑在开始阶段,物质资本生产技术水平极低,导致技术水平比4的增大,,使得本国的转型逡逑临界水平&较高,从而一直徘徊在低级水平。逡逑如果该经济体顺利完成第一阶段转型,进入物质资本积累阶段,即在情况①的条件逡逑下。则与第一阶段同理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C8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珊;;国有企业对环境质量影响研究综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年06期

2 曹光辉;;实施三大行动 改善环境质量[J];决策导刊;2005年08期

3 刘红梅;;提高社会环境质量 构建西宁发展载体[J];青海统计;2000年04期

4 张凯;王晓峰;;中国省域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8年02期

5 楼建华;;焚烧垃圾对我市环境质量的影响[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年11期

6 董丽娴;;浙江环保: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 保持“高压”促守法[J];中国环境监察;2016年12期

7 熊中茂;辜迅;;改善环境质量 炼就“成都蓝”[J];先锋;2016年06期

8 林荣校;;广州市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分析及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年08期

9 ;改善环境质量 捍卫环境安全[J];生态文明新时代;2018年01期

10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通知[J];杭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17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振铭;;热电联产是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A];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0年

2 姜世中;;成都市府南河水环境质量多级灰关联评价[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骆永明;赵其国;;环境质量与持续发展[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4 王学健;;应建立国家级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9: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C];2007年

5 康利荥;;浅析环境质量改善对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6 陈静;郭卫红;车少静;翟红彬;;周边烟雾对石家庄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机理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李贵臣;黄宝君;韩克栋;;提高环境质量 控制二次污染[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张嘉治;;沈阳市产业结构调整对环境质量的影响[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9 刘涛涛;张宝秀;;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旅游地环境质量研究中的应用——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黎泳珊;严谨;覃焕荣;;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三亚市生态环境保护局;三亚市环境质量季报[N];三亚日报;2019年

2 三亚市生态环境保护局;三亚市环境质量季报[N];三亚日报;2019年

3 袁静;环境质量改善不容半点歇脚松劲[N];巴中日报;2019年

4 记者 朱杰 罗俊 刘波 通讯员 申寒松 王典红;持续增加环保投入 环境质量稳定向好[N];邵阳日报;2019年

5 记者 徐婷;今年以来我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N];池州日报;2018年

6 记者 赵力文;邓州桐柏环境质量改善明显[N];河南日报;2019年

7 本报记者 刘玉宁;优化窗口服务 提升环境质量[N];商丘日报;2019年

8 刘国信;生态追责应抓好细节[N];中国化工报;2015年

9 本报记者 刘世昕;从未完成过的任务是如何完成的[N];中国青年报;2011年

10 记者 班娟娟;我国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N];经济参考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星;环境质量与经济转型关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8年

2 李达;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D];复旦大学;2007年

3 张彩庆;电厂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对环境质量改善及经济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4 邱孟龙;珠江三角洲耕地环境质量演变的时空模拟和风险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5 杨丙丰;环境质量遥感评价的熵模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明红;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发展态势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白小滢;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长期经济增长[D];武汉大学;2010年

8 许延利;基于环境质量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许伟;川西安宁河现代沉积物的环境质量演化[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10 刘峰;环保投资优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雪;河南省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

2 武勇;贵州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环境质量影响分析及评价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3 唐子舒;国际贸易对我国环境质量影响的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8年

4 刘玉萍;分权体制下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5 夏云致;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9年

6 李国英;财政分权、晋升竞争对中国地方环境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8年

7 唐敏娟;我国金融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8 龚宏志;合肥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9 李若尧;基于风环境质量的城市住区更新潜力分析[D];南京大学;2018年

10 张文杰;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957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26957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0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