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统计学论文 >

兰州市空气质量评价及主要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19 22:45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而兰州市也面临着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近年来,空气质量虽不断提升,但仍然存在臭氧污染突显、氮氧化物骤增等问题。对此,全面客观评价兰州市不同区域空气质量水平,深入分析兰州市大气污染物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变化特征,为实现精准治污、差别管理,持续稳定改善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将兰州市根据区域功能类别差异分为生活区、工业区和对照区,分别对各区域内的6种大气污染物(PM_(2.5)、PM_(10)、SO_2、NO_2、CO及O_3)进行多项目综合评价,由此得出兰州市空气质量的绝对状况和相对状况。从各污染物质量浓度水平来看,只有污染物SO_2的质量浓度在三个区域内均达标,其余均未达标;污染物PM_(2.5)、PM_(10)和SO_2的质量浓度在工业区最高,污染物CO的质量浓度在生活区最高,污染物O_3的质量浓度在对照区最高。从各区域来看,生活区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只有SO_2达标,工业区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只有SO_2和CO达标,对照区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只有SO_2、NO_2和CO达标;空气质量状况相对优劣程度排名从前到后依次为对照区、生活区、工业区。由此得出兰州市主要大气污染物为PM_(2.5)、PM_(10)、O_3和NO_2,重点改善区域为工业区和生活区。其次,针对兰州市主要大气污染物(PM_(2.5)、PM_(10)、O_3和NO_2)分区域、分季节、分时段深入分析,得出四种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具体变化特征。颗粒物(PM_(2.5)、PM_(10))的质量浓度水平从区域看,浓度最高为工业区;从季节看,浓度最高的为冬季;从时段看,浓度峰值一般出现在上午和中午。污染物O_3的质量浓度水平从区域看,浓度最高为对照区;从季节看,春夏季较高;从时段看,浓度值峰值易出现在下午。污染物NO_2的质量浓度水平从区域看,浓度最高为生活区;从季节看,秋冬季较高;从时段看,浓度值一般在春夏季下午和傍晚较低、其余时间较高,而秋冬季凌晨及上午较低、其他时间较高。最后根据主要污染物变化特征差异追根溯源,对兰州市精准治污、差别管控提出建议。主要管控污染物为颗粒物(PM_(2.5)、PM_(10))、臭氧(O_3)和二氧化氮(NO_2),在进行颗粒物管控时建议在工业区通过严格监控重点排污企业水泥制造、炼钢及炼焦相关作业,严格把控对煤炭、焦炭、原油、汽油、柴油、天然气等的使用;生活区主要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严格管理建筑施工、房屋拆迁,减少扬尘污染;重点管控时段选择冬季及一天中的中午及傍晚。对于O_3和NO_2的治理除了对工业企业加强管控之外,还应重点加强对工业区及对照区的交通管理,倡导绿色出行,尤其是在夏季及一天中的中午及下午时段。
【学位单位】:兰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C8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进展及现状综述
        1.2.1 我国空气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1.2.2 我国大气污染物研究进展与现状分析
    1.3 主要的内容
2 数据来源与数据分析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清洗
        2.1.1 数据来源
        2.1.2 数据清洗
    2.2 空气质量评价与污染物特征分析方法
        2.2.1 空气质量评价时段与评价方法
        2.2.2 大气污染物特征分析方法
3 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3.1 生活区空气质量评价
        3.1.1 生活区小时评价
        3.1.2 生活区日评价
        3.1.3 生活区年评价
        3.1.4 不同方法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3.2 工业区空气质量评价
        3.2.1 工业区小时评价
        3.2.2 工业区日评价
        3.2.3 工业区年评价
        3.2.4 不同方法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3.3 对照区空气质量评价
        3.3.1 对照区小时评价
        3.3.2 对照区日评价
        3.3.3 对照区年评价
        3.3.4 不同方法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3.4 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
        3.4.1 各区域空气质量达标情况
        3.4.2 各区域空气质量优劣排名
4 兰州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分析
2.5区域变化特征分析'>    4.1 PM2.5区域变化特征分析
        4.1.1 生活区变化特征分析
        4.1.2 工业区变化特征分析
        4.1.3 对照区变化特征分析
        4.1.4 区域对比分析
10区域变化特征分析'>    4.2 PM10区域变化特征分析
        4.2.1 生活区变化特征分析
        4.2.2 工业区变化特征分析
        4.2.3 对照区变化特征分析
        4.2.4 区域对比分析
3 区域变化特征分析'>    4.3 O3 区域变化特征分析
        4.3.1 生活区变化特征分析
        4.3.2 工业区变化特征分析
        4.3.3 对照区变化特征分析
        4.3.4 区域对比分析
2 区域变化特征分析'>    4.4 NO2 区域变化特征分析
        4.4.1 生活区变化特征分析
        4.4.2 工业区变化特征分析
        4.4.3 对照区变化特征分析
        4.4.4 区域对比分析
    4.5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华杰;;基于数学建模的空气质量评价方法[J];无线互联科技;2019年08期

2 张敏;邓琴;;浏阳市城区2015年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及变化特征[J];绿色科技;2016年22期

3 周世营;;基于层次分析的福州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J];低碳世界;2017年09期

4 周小进;朱小云;;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J];纺织检测与标准;2016年01期

5 封宁;付保川;;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方法及其数学模型[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6 ;2015年度车内空气质量评价工作新闻发布会举办[J];汽车知识;2016年01期

7 ;首个车内空气质量评价项目结果将于10月份发布[J];中国汽车市场;2014年25期

8 ;我国首个车内空气质量评价项目正式启动[J];汽车知识;2014年10期

9 吉祝美;;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探讨[J];污染防治技术;2014年03期

10 陈微;俞丽丽;;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4年2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陕西省空气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2 李婷;兰州市空气质量评价及主要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分析[D];兰州财经大学;2019年

3 裘阅;基于多种模型下的安徽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4 李玉霞;基于改进狼群算法的支持向量机在空气质量评价中的应用[D];西华大学;2018年

5 丁鹏;基于灰色理论的城市空气质量评价及污染物浓度预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8年

6 刘胜荣;空气质量评价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7 封宁;室内空气质量评价的数学建模方法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6年

8 刘剑锋;基于插件的城市道路空气质量评价平台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马效东;办公室装修对健康的影响及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模式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10 倪海珺;基于灰色模型的武汉市空气质量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47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2847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8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