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在多目标决策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灰色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在多目标决策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多目标决策是几个学科交叉的新研究领域,它起源于运筹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然而多目标决策问题一直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的加深,人们开始关注问题的各个方面,总希望能够对问题、方案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考虑,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而问题的各个目标并不是总能直接综合一个总目标,多个目标可能存在着相关或矛盾,也可能毫无关系,因此多目标问题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对于多目标决策问题,通常采用专家直接给出权重,然后把各指标进行叠加综合成一个综合指标,由于由专家直接给出权重,显然不同专家给的权重可能不一样,因而可能带来较大的人为误差,严重时会导致结果的不一致。20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沙旦提出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解决此问题,层次分析法即为专家将指标重要性分等级来构造判断矩阵,然后根据判断矩阵来计算出指标的权重,显然这样将指标分成等级后的人为的误差显然要小得多。层次分析法,借助层次结构模型使人的评判条理化、系统化,弥补了人的思维能力有限这一不足,因此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采用层次分析法,虽然通过专家给目标评定等级,但还是存在人为误差,而且层次分析法的计算过程中本身就存在计算误差。 1982年,华中理工大学邓聚龙教授首先提出了灰色系统的概念,并建立了灰色系统理论,而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关联分析给我们提供了灰色尺度,将事物之间的相关程度采用灰关联度来度量,这样就可以避免权重问题,本文将灰关联度的应用进一步进行推广,提出了灰关联度替代传统的距离,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法,为多目标决策开拓了一种新的方案——灰色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用灰关联度替代传统意义上的距离,它可用于多个目标关系比较复杂、难以准确直接给出权重或准确划分档次的多目标决策,并以川西天然气脱水技术经济综合评价作为例子,对此方法加以说明。
【关键词】:多目标决策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灰色系统 灰关联度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C934
【目录】:
- 第一章 前言7-11
- 1.1、选题依据7-9
- 1.2、多目标决策国内外现状9-10
- 1.3、论文的基本思路10-11
- 第二章 相关基本理论介绍11-20
- 2.1、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1
- 2.2、数据预处理方法介绍11-12
- 2.3、灰色系统简单介绍12-14
- 2.4、灰关联分析介绍14-16
- 2.5、逼近理想解排序法介绍16-19
- 2.6、灰色逼近理想解排序法主要思想介绍19-20
- 第三章 川西天然气脱水技术经济综合评价20-45
- 3.1、川西天然气脱水背景介绍20-36
- 3.1.1、川西天然气脱水原因20-22
- 3.1.2、目前国内天然气脱水工艺22-23
- 3.1.3、适合川西的天然气脱水工艺23-27
- 3.1.4、川西气田集输管网脱水站点的选择27-36
- 3.2、适合川西地区的天然气的脱水方案的确定36-37
- 3.3、川西天然气脱水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步骤37-45
- 第四章 技术经济评价的结论与建议45-47
- 4.1、技术经济评价的结论45
- 4.2、建议45-46
- 4.3、灰色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优缺点及改进46-47
- 致谢47-48
- 参考文献48-52
- 附录52-57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秉正;岑天;;多目标决策综述[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2 邹炯;陈秉正;;多目标决策支持的智能化[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3 吴清烈;徐南荣;;基于神经网络的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李相超;刘金梅;王建萍;;模糊筛选方法及其应用[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5 赵景柱;张永光;徐斌;;行业优先发展排序的研究——一种多目标决策的方法[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6 张勇;彭怡;李君;石勇;;基于多目标决策的聚类算法有效性评价[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商务智能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7 吴海燕;;多目标决策方法在公路网规划评价中的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8 徐辉;周俐麟;费忠华;;企业发展的多目标决策模糊优化模型[A];数学及其应用文集——中南模糊数学和系统分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上卷)[C];1995年
9 岳超源;叶理德;;多目标决策的目标/风险权衡法[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10 姚敏;;多目标决策方案优选的模糊一致矩阵法[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宁;多重目标:关于现代决策方法的思考[N];学习时报;2006年
2 李却培 杨建雄;完善党委决策的咨询机制[N];解放军报;2005年
3 曹新(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若干思考[N];中国人口报;2005年
4 苑希民;防洪减灾中的预警系统[N];中国水利报;2004年
5 刘子剑;黄石公园:道路融于自然的典范[N];中国交通报;2008年
6 ;双管齐下建渠道[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7 余菁;国有企业多重目标的监管[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任远;促进和谐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建设[N];解放日报;2006年
9 见习记者 王菲;胡益三:大儒才有大智慧[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10 沈翔 李庆明;红土地上的博士省长[N];人民政协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承平;灰色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在多目标决策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2 谭丹丹;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多目标决策方法研究及应用[D];贵州大学;2007年
3 邵曼华;新型多功能补给船总体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朱方霞;决策矩阵排序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D];安徽大学;2005年
5 童建军;证据理论及其在决策评价中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6 侯晓宇;河北省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计算[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7 李月秋;变权综合理论与多目标决策[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胡献华;基于遗传算法的自动排课问题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9 沙晓雪;成都地铁利用地下水制冷模式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张海娟;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组合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灰色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在多目标决策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286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