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统计学论文 >

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9 05:25
   近些年来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和极端灾害事件频发,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公众、各国政府更加关注环境问题,低碳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各方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长江经济带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核心地带,其土地利用方式必然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在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大背景下研究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选取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年、2009年、2013年和2017年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化石能源消耗数据、人口数据,运用样地清单估算法估算长江经济带及其各省市2005-2017年碳排放量,分析长江经济带及其各省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趋势。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农用地面积增加了169.36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减少95.51万公顷;建设用地面积增加334.36万公顷;在所有用地类型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交通运输用地,为62.61%;变化幅度最小的是未利用地,为0.39%。长江经济带整体碳排放量由2005年的81012.74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122345.73万吨,增长幅度为51.02%;其中建设用地是主要碳源,其碳排放量是净碳排放量的104.42%;耕地其次,其碳排放量是净碳排放量的1.84%。从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变化来看,江苏省2005年碳排放量为16264.00万吨,2017年则增加到28030.78万吨,碳排放量明显高于其他省市,而重庆市碳排放量则是所有省市中最低的。长江经济带东部净碳排放量和间接碳排放量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直接碳排放量最高,净碳排放量最低。从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时间变化来看,长江经济带2005-2013年地均碳排放强度在增大,从3.97 t/hm~2增加到6.13 t/hm~2,2013-2017年则降低到6.00 t/hm~2。而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从2005年至2017年持续降低。从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空间特点来看,以江苏和上海为代表的东部地区地均碳排放强度最大,年均为146.69 t/hm~2;西部地区地均碳排放强度最小,年均为14.23 t/hm~2;各省市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平均下降0.88t/万元;贵州下降幅度最大,为2.58t/万元。结合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地均碳排放量和单位产值碳排放量的变化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优于中、东部地区;四川是11个省市中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三方面都比较协调的省份。文章最后提出从提高土地和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清洁能源和发展低碳经济等方面来促进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以期加快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文明建设。
【学位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C81
【部分图文】:

示意图,长江经济带,区位,示意图


3.1 区域概况长江经济带是以长江为轴线,以长江流域的 9 个省(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和 2 个直辖市(上海、重庆)为节点形成的经济区(图 3-1)。长江经济带整体面积约为 205 万平方千米,截止 2017 年末,区域人口约为 59501 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42.8%,区域生产总值约为370998.49 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43.79%,并且连续九年超过国民生产总值4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66099 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59201 元。从区域面积、人口和经济实力来看,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和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是我国 T 字形空间开发战略核心思想中的横轴发展,加快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和发展必将成为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的重要战略,同时长江经济带横跨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因此长江经济带也是我国经济自东向西延伸发展的重要纽带。

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2005-2017年土地利用情况

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2005年和2017年土地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传清;宋子逸;;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研究进展(2014~2018)[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4期

2 李佩恩;;优化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的制度安排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11期

3 徐辉;吴鹏;王紫薇;;长江经济带省域农业比较优势分析及协同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年06期

4 盛毅;;依托长江经济带 走好“一带一路”[J];先锋;2015年12期

5 尤蕾;鄂璠;;全国人大常委、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经济学家辜胜阻:让中部城市群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增长极[J];小康;2014年12期

6 易淼;;流域分工视角下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初探——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解读[J];经济学家;2019年07期

7 ;共谋长江大保护 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有奖征文启事[J];长江技术经济;2019年02期

8 蔡建娜;徐徐;林俐;;长江经济带上游区域经济发展演进与结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9年07期

9 徐本鑫;陈沁瑶;;长江经济带生态司法协作机制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年07期

10 曾浩;李亚男;;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时空演化及治理策略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程艳;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联动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熊伟;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3 李小帆;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空间效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4 罗腾飞;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质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5 张红;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测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木子;长江经济带人口分布格局演变的多尺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2 山凌;人口—土地城镇化多维协调性评价与优化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年

3 任娇娇;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协调发展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4 黄美玲;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年

5 徐铖;贵州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9年

6 张雨;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长江经济带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9年

7 秦亚情;长江经济带主要污染物排放时空演变特征[D];南京大学;2019年

8 秦淑悦;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效率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9 张殷;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分析[D];安徽大学;2019年

10 杨凯;我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政策效应评价及政策意见[D];安徽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897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28897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2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