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统计学论文 >

群决策中考虑个体心理行为的群体极化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12:18

  本文关键词:群决策中考虑个体心理行为的群体极化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决策科学在近几十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成为当前经济学界、数学界和管理决策领域的研究热点。从狭义决策到广义决策、从理性决策到行为决策、从个体决策到群决策,从单一目标决策到多目标决策,从确定方法到不确定方法,从单一决策方法到综合决策方法。决策科学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而群决策作为数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与决策科学与一体的交叉学科。在解决实际的复杂决策问题时,多领域知识的需求和兼顾多方利益的需求导致群决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越为重要传统的群决策理论基于个体完全理性与追求自利的假设之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设计群体决策程序与方法以及开发群体决策支持系统,使得群体决策取得客观上的最优效果。然而随着行为科学的发展,大量不符合传统理性和自利假设的群体行为特征被发掘出来,包括群体极化、群体思维等等。其中群体极化现象由于其在群体决策活动中的显著性和普遍性备受关注。本文试图基于个体在群决策中的心理行为建立一个群体极化模型。主要研究内容总结为以下3点。(1)研究了个体在群体中的决策心理。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个体在群体中的决策心理进行了规范化描述。认为个体在群体中的决策心理不同于个体单独决策的心理,除了考虑决策问题本身给自己带来的效用,还要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而群体压力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其它群体成员对决策问题存在一个期望决策值,当个体的决策值接近该群体期望值,会得到群体成员的认可和支持,反之,当个体的决策值远离该群体期望值,则会遭到群体成员的排斥和反对。所以个体在群体中的决策要综合考虑决策值自身的效用和群体压力的心理效用。(2)提出了一个基于个体心理行为的改进的群体极化模型。传统的群决策模型并不考虑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无法解释群体极化现象。本文将群体压力效用加入到传统的效用函数当中,使个体在群体中的最优决策值由决策问题本身和群体压力的心理效用共同决定,并给出了群体压力效用函数的线性与非线性的函数形式。然后对模型的参数和极值进行了探讨。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将群体成员间互相影响的因素考虑在内,对传统模型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完善和发展。(3)对本文建立的改进的群体极化模型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首先对传统群决策模型中对群体偏好的处理方式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不足之处,然后基于本文给出决策效用函数式,给出了群体偏好的改进的表达式。由于群体偏好是群决策理论和模型中常重要的基础概念。所以对群体偏好表达式的修正对于传统群决策模型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本文也给出了基于本极化模型的避免群体极化现象的方法。本文的研究工作不仅丰富了有关群体极化现象的解释机制的理论研究,即个体在群体中的决策心理研究,也增加了群体极化模型的类型,更重要的,对于如何将群体成员间的互相作用纳入到传统的群决策模型当中,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行为决策 个体决策心理 群体决策 群体极化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3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1章 绪论13-22
  • 1.1 研究背景13-16
  • 1.1.1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群决策问题需要考虑个体心理行为13-14
  • 1.1.2 传统的群决策理论与方法存在局限性14-15
  • 1.1.3 研究考虑个体心理行为的群体极化现象的必要性15-16
  • 1.2 问题的提出16
  • 1.2.1 群决策中的个体心理行为如何导致群体极化现象16
  • 1.2.2 如何构建考虑个体心理行为的群体极化模型16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16-18
  • 1.3.1 研究目标16-17
  • 1.3.2 研究意义17-18
  • 1.4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8-20
  • 1.4.1 研究内容18
  • 1.4.2 研究思路18-19
  • 1.4.3 研究方法19-20
  • 1.5 本文章节安排20-22
  • 第2章 考虑行为的群决策相关文献综述22-38
  • 2.0 文献检索情况概述22-23
  • 2.0.1 文献检索范围分析22
  • 2.0.2 文献来源及统计分析22-23
  • 2.1 行为群体决策的起源与发展23-24
  • 2.2 群决策中的行为特征24-31
  • 2.2.1 从众行为24-26
  • 2.2.2 群体思维26-30
  • 2.2.3 群体极化30-31
  • 2.3 关于行为群体决策理论与模型的研究31-35
  • 2.3.1 基于社会心理学的行为群体决策理论与模型31-32
  • 2.3.2 基于标准化(Normative)模型的群体决策理论与方法32-33
  • 2.3.3 其他理论与模型33-34
  • 2.3.4 行为群体决策理论与模型的应用研究34-35
  • 2.4 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35-37
  • 2.4.1 主要贡献36
  • 2.4.2 不足之处36
  • 2.4.3 已有研究对本文研究的主要启示36-37
  • 2.5 本章小结37-38
  • 第3章 群体极化的已有研究分析与认识38-46
  • 3.1 群体极化现象的起源与发展38-39
  • 3.2 群体极化现象的解释理论39-41
  • 3.2.1 社会比较理论39-40
  • 3.2.2 说服理论40
  • 3.2.3 自我分类理论40-41
  • 3.3 有的群体极化模型研究41-43
  • 3.3.1 两种典型的群体化模型分析42-43
  • 3.3.2 有群体极化模型的优点和不足43
  • 3.4 群体极化现象的发生条件43-45
  • 3.4.1 发生群体极化现象的决策问题特征43-44
  • 3.4.2 发生群体极化现象的个体偏好分布特征44
  • 3.4.3 群体讨论对群体极化现象的影响44-45
  • 3.5 本章小结45-46
  • 第4章 群决策中的个体心理行为研究46-52
  • 4.1 群决策中的个体心理行为46-48
  • 4.1.1 传统群决策理论中对个体决策心理的假定与描述46
  • 4.1.2 群决策中个体决策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46-47
  • 4.1.3 群体压力47-48
  • 4.2 群体期望48-51
  • 4.2.1 群体期望概念的理论基础——社会规范48
  • 4.2.2 群体期望的概念与属性48-49
  • 4.2.3 群体期望的确定49-50
  • 4.2.4 确定群体期望的算例50-51
  • 4.3 本章小结51-52
  • 第5章 改进的群体极化模型构建52-67
  • 5.1 构建群体极化模型的框架52-53
  • 5.1.1 群体成员在群体中的决策心理过程52
  • 5.1.2 问题描述与条件假定52-53
  • 5.2 模型构建53-61
  • 5.2.1 群体压力H_i的线性函数式54-56
  • 5.2.2 群体压力H_i的非线性函数式56-57
  • 5.2.3 群体压力的作用域57-58
  • 5.2.4 群体极化的完整模型58-61
  • 5.2.5 个体在群体中的效用函数u_(Gi)(x)极值探讨61
  • 5.3 模型参数的成员差异61-63
  • 5.3.1 群体中的成员差异62
  • 5.3.2 参数选取62-63
  • 5.4 算例分析63-65
  • 5.5 构建的群体极化模型的评价与分析65-66
  • 5.5.1 模型的关键假设与创新65
  • 5.5.2 模型的适用范围与改进的方向65-66
  • 5.6 本章小结66-67
  • 第6章 群体极化模型的应用研究67-70
  • 6.1 对传统群决策模型中的群体偏好的修正67-69
  • 6.1.1 传统群决策模型中对群体偏好的假定与不足67
  • 6.1.2 对传统群体偏好的修正67-69
  • 6.2 基于群体极化模型的避免群体极化现象的方法69
  • 6.2.1 模糊群体期望69
  • 6.2.2 改进群体决策程序69
  • 6.3 本章小结69-70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70-73
  •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70-71
  • 7.2 本文的主要贡献71
  • 7.3 本文的研究局限71-72
  • 7.4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72-73
  • 参考文献73-82
  • 致谢82-83
  • 作者简介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龚艳萍;陈胜;;群体极化现象研究综述[J];价值工程;2013年32期

2 徐殿;陈少卫;;网络舆论参与中网民“群体极化”倾向问题探析[J];消费导刊;2010年01期

3 ;学术广角[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4 赵刚;;越讨论 越极端[J];发现;2010年11期

5 唐爱芳;;微博舆论的自净化力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05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健;;乡村传播中的群体极化及其转向[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老人污名”是“坏舆论”造成的吗?[N];大连日报;2014年

2 驻马店电视台 贾箴箴;试论网络舆论的消极影响[N];驻马店日报;2012年

3 王君超;广场舞需要“文化自觉”[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刘阳 赵婀娜;“微时代”的偏激与极化[N];人民日报;2013年

5 殷勇 陈进 宿迁支队;网络是把“双刃剑”[N];人民武警报;2011年

6 编译 紫萱;从众心理导致集体盲思[N];北京科技报;2004年

7 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 盛晓白;网上群体极化倾向应及时疏导[N];光明日报;2010年

8 尤莼洁;别让偏见毁了信任[N];解放日报;2012年

9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熊威;网络舆论失范及其规避之可能路径[N];人民法院报;2012年

10 杨吉;网民狂欢与众声喧哗[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路;群体极化中的网络谣言传播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鹏;政治参与中的群体极化及其疏导[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段美霞;网上群体极化事件危机研究及其应对策略[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3 聂健;网络匿名性对群体极化的影响[D];宁波大学;2015年

4 朱常海;群决策中考虑个体心理行为的群体极化模型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5 刘威;网络群体极化事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杭家蓓;网络社群参与公共决策的群体极化效应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7 肖金;网络信息平台下群体极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8 李贺;微博舆论的群体极化现象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9 贺坤;传播学视阈下网络群体极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刘孟男;网络参与中群体极化行为形成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群决策中考虑个体心理行为的群体极化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3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3083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0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