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统计学论文 >

灰关联决策方法的灵敏度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02:09

  本文关键词:灰关联决策方法的灵敏度分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属性决策 灵敏度分析 灰关联决策 属性值 属性权重


【摘要】: 多属性决策问题普遍存在于社会系统的各个方面,但是决策过程中决策属性值或决策权重的微小改变可能导致决策结果产生很大的波动,这是决策者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决策的灵敏度分析。而灰关联分析技术是灰系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新兴的多属性决策方法,是灰系统分析、建模、预测、决策的基石。然而目前国内外对灵敏度分析的研究大部分还集中在求解决策敏感的范围,且针对广泛使用的灰关联决策方法的灵敏度分析研究的还比较少。 本文在总结和吸收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灰关联决策方法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 1.根据灵敏度的一般求解方法,证明了灵敏度满足外测度的三点基本性质,阐述了采用灵敏度分析决策问题的稳定性是合理的,也解释了避免敏感性发生的可行性,进而提供了一种决策的优化方法。 2.针对灰关联决策方法,分析了属性值灵敏度分析的一些性质,给出了属性值最小改变量的变化范围;通过给出灰关联决策方法中属性权重改变量有效的条件和性质,以灵敏度最小为目标,根据决策者的部分偏好信息和现有的赋权方法,建立关于权重的多目标二次优化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在此权重的基础上进行灰关联决策,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RD人力资源的评价中去。结果表明这种决策方法既可以保证决策者偏好信息,又能降低决策的敏感性,对决策者做出合理稳定的决策有较大现实意义。 3.从向量相关度阐述了灰关联决策敏感性产生的原因,并在矩阵广义逆的条件下分析了灵敏度与条件数的关系,发现灵敏度与条件数在性质上有一致性;利用灰系数矩阵条件数的一些特点,可以得到灰关联决策灵敏度最小的充要条件,这对决策者在未做出决策就可以判断结果的敏感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多属性决策 灵敏度分析 灰关联决策 属性值 属性权重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24;C93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引言9-10
  • 1.2 灵敏度分析研究的概述10-11
  • 1.2.1 灵敏度分析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10-11
  • 1.2.2 灵敏度分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3-15
  • 1.4.1 研究内容13
  •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3-15
  • 第2章 灰关联分析的基础理论及方法15-21
  • 2.1 灰关联分析的应用15-16
  • 2.2 灰关联分析的基础知识16-19
  • 2.2.1 灰关联分析的基本原理16
  • 2.2.2 灰关联度的定义16-17
  • 2.2.3 灰关联分析的步骤17-19
  • 2.3 本章小结19-21
  • 第3章 基于属性权重灵敏度最小的灰关联优化决策方法研究21-40
  • 3.1 灵敏度分析的基本理论21-25
  • 3.1.1 灵敏度的基本定义21-22
  • 3.1.2 灵敏度的相关性质22-25
  • 3.2 灰关联决策方法的属性值灵敏度分析研究25-27
  • 3.3 基于偏好信息的灰关联决策权重的灵敏度分析研究27-29
  • 3.4 基于多目标二次规划模型的灰关联决策属性权重的确定29-37
  • 3.4.1 常见的赋权方法29-32
  • 3.4.2 基于多目标二次规划模型的权重确定方法32-34
  • 3.4.3 多目标二次规划模型的求解算法34-37
  • 3.5 实例分析37-39
  • 3.6 本章小结39-40
  • 第4章 基于矩阵分析的灰关联决策方法灵敏度研究40-51
  • 4.1 决策敏感性的原因分析40-41
  • 4.1.1 向量的相关度40
  • 4.1.2 向量组的相关度40-41
  • 4.1.3 决策敏感性的原因分析41
  • 4.2 灵敏度与条件数的关系研究41-44
  • 4.2.1 一般逆矩阵的情况41-43
  • 4.2.2 灰关联决策矩阵43
  • 4.2.3 决策矩阵的灵敏度与条件数的关系43-44
  • 4.3 灰关联系数矩阵灵敏度最小的充要条件44-50
  • 4.3.1 灰系数矩阵广义逆谱条件数下灵敏度最小的充要条件45-46
  • 4.3.2 灰系数矩阵∞-范数(1-范数)条件数下灵敏度最小的充要条件46-50
  • 4.4 本章小结50-51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51-52
  • 5.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51
  • 5.2 进一步研究的重点51-52
  • 致谢52-53
  • 参考文献53-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翠兰;王新春;肖继先;徐志元;;最小一乘估计的最优化方法与灵敏度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11期

2 屈芝莲;;一种有向图最长路的算法、灵敏度分析及其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16期

3 万树平;;一种具有区间数信息的多属性大群体决策方法[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11年03期

4 卢文喜;刘派;徐威;辛欣;;基于HydroGeoSphere的地下水数值模拟及参数灵敏度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06期

5 李静辉;康锐;Ali Mosleh;;可靠性灵敏度分析的一种偏倚蒙特卡罗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6 皮霆;张云清;陈立平;;柔性多体系统设计灵敏度的高效计算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7 余春晖;李春波;刘春平;潘莹;柴金龙;王红志;李景镇;黄虹宾;;超高速摄影仪转镜动力学性能的研究[J];光子学报;2011年07期

8 郝文锐;吕震宙;田龙飞;;基于方差的相关输入变量重要性测度分析新方法[J];航空学报;2011年09期

9 刘宝山;赵国忠;;随机激励下结构振动声辐射的灵敏度分析和优化设计[J];振动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10 昝峰;;监测网观测元素在变形观测中的灵敏度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美华;曾雪兰;李正义;;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方法的灵敏度分析[A];第九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胡念武;陈南;李文威;钱进;沙晓明;;胶印机动力学建模与结构优化[A];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赵立杰;赵娟平;张洋;;活性污泥模型ASM1线性化建模方法[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彭威;周建平;;弹性连杆复合机构的灵敏度分析[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5 殷保群;周亚平;杨孝先;奚宏生;孙德敏;;状态相关闭排队网络中的性能指标灵敏度公式[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6 王瑞欣;艾欣;;基于直流潮流的电网阻塞调度问题[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王凯;周慎杰;聂志峰;孔胜利;;基于自然邻近无网格法的形状优化方法[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8 陈劲松;林翔岳;;多目标决策中权向量灵敏度分析的理论方法研究[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9 张平;谷利泽;杨义先;;灰色聚类评估模型在安全评估中的应用[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陈伟明;王驹;;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系统性能评价研究进展[A];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进展——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起;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过程[N];财会信报;2005年

2 阳书敏 邵东国;引江济汉工程渠道规模优选[N];中国水利报;2004年

3 胡善联 陈文;序贯疗法更经济(接上期药学专刊3版)[N];医药经济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关世太 徐春元;ECSS化工之星:软件推动技改[N];中国化工报;2002年

5 广西 欧伟民;用EWB进行电子电路设计和仿真实验[N];电子报;2001年

6 首都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黄津孚;树立科学的机遇观[N];科技日报;2002年

7 贾红华;“平衡表”与“意愿支付”[N];医药经济报;2001年

8 ;治疗成本虽高 临床疗效却好[N];医药经济报;2002年

9 公司招标中心主任 郁东升;落实科学发展观 LCC方法提升招标管理水平[N];华东电力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曹琰;从前一天开始掌握电网潮流[N];国家电网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泽水;几类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3年

2 陈春芳;序方法与多属性决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王志良;水资源管理多属性决策与风险分析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王书齐;可变模糊集多属性决策理论在大型编队防空决策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吴江;基于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的多属性决策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肖文;基于证据理论的多属性决策关联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姜宁;电子对抗仿真系统中的多属性决策理论模型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8 张荣;交互式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陈飚松;热传导与结构耦合系统的灵敏度分析及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10 刘树林;多属性决策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琼;可视化人机交互决策系统建模与实现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2 邓义华;多属性决策的灵敏度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3 杨国兰;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4 李强;熵理论在区间数多属性决策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5 闫书丽;多属性决策与集成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鲁成国;模糊数的比较与排序及其在多属性决策中的应用[D];广西大学;2006年

7 陈美玲;基于多属性反向拍卖模式电子采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6年

8 徐晶;基于多属性决策的工程项目管理三要素集成优化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7年

9 何波;不完全信息下基于证据理论的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陈小娟;支持向量机及其在多属性决策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223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7223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2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