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华东地区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华东地区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物流业随之产生并快速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我国华东地区有着发展物流业的有利地理位置、丰厚的经济底子,以及优良产业的支撑。近年来,虽然我国华东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得到大大提高,并且带动了华东地区的经济增长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但是相较于发达的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即使与国内的发展好的地区相比较,也是存在着一些差距。因此,研究我国华东地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这不管是对于我国华东地区物流业的发展,还是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更甚至是对于全国经济的发展都有着不容小觑的意义。我国华东地区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和上海市,是我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属于东北、华北和华南的结合点,有着发展物流业有利的地理位置。以经济水平持续高速增长为契机,我国华东地区的物流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总体上达到较为先进的发展水平。因此,本文选取华东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能突出所研究问题的本质特征。本文作者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华东地区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从物流供给能力、物流需求和物流总量规模三个方面选取11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造了度量我国华东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接着,对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扩展,引入物流要素,并运用协整分析法和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华东地区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纵向的分析;最后,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华东地区各个省份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的差异,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建立变参数模型进行了横向的分析与比较。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物流业发展、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和经济增长四个指标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物质资本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最大,人力资本次之,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但作用机制并不很强。(2)本文采用2004-2014年我国华东地区的相关数据建立了状态空间模型,结果表明: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但总体趋势清晰。(3)物流业、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不同省市间是不对称的。山东、江苏和上海的物流业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较大,其中,山东省物流业对总产出的贡献最大,浙江省和福建省位于中间水平,江西省和安徽省的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小。
【关键词】:经济增长 物流业 协整检验 状态空间模型 Panel Data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59.27;F127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1章 绪论12-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4
- 1.1.1 研究背景12
- 1.1.2 研究意义12-14
- 1.2 我国华东地区物流业与经济发展状况总体分析14-18
- 1.2.1 华东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分析14-15
- 1.2.2 华东地区物流业发展状况分析15-18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18-19
- 1.3.1 研究方法18
- 1.3.2 研究内容18-19
- 1.4 创新点19-21
- 第2章 文献综述21-27
- 2.1 物流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综述21-23
- 2.1.1 国外研究现状21
- 2.1.2 国内研究现状21-23
- 2.2 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研究方法的综述23-24
- 2.2.1 国外研究现状23
- 2.2.2 国内研究现状23-24
- 2.3 物流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综述24-26
- 2.3.1 国外研究现状24-25
- 2.3.2 国内研究现状25-26
- 2.4 小结26-27
- 第3章 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的介绍27-35
- 3.1 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概念27-28
- 3.1.1 物流产业的相关概念27
- 3.1.2 区域经济的概念及其主要理论27-28
- 3.2 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相互影响理论的研究28-30
- 3.2.1 物流推动论29-30
- 3.2.2 经济拉上论30
- 3.3 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涉及方法的介绍30-34
- 3.3.1.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30-31
- 3.3.2 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31-33
- 3.3.3 面板数据模型33-34
- 3.4 小结34-35
- 第4章 我国华东地区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35-52
- 4.1 物流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的建立35-41
- 4.1.1 物流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选取35-37
- 4.1.2 物流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37-41
- 4.2 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趋势分析41-43
- 4.3 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43-47
- 4.3.1 模型设定43-44
- 4.3.2 变量解释与数据来源44
- 4.3.3 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44-47
- 4.4 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变参数模型分析47-48
- 4.4.1 数据介绍47
- 4.4.2 估计模型47-48
- 4.5 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地区差异分析48-51
- 4.5.1 样本数据介绍与模型的选择49
- 4.5.2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49-51
- 4.6 小结51-52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52-55
- 5.1 主要结论52-53
- 5.2 未来研究展望53-55
- 参考文献55-5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58-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革;浅析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J];辽宁交通科技;2003年03期
2 黄乐恒;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一)[J];物流技术与应用;1998年02期
3 邱伏生;提升生产企业物流能力 构筑中国物流发展平台[J];中国物资流通;2001年16期
4 吕延昌;物流与运输[J];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5 臧建梅;电子高务时代的外代物流[J];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1年07期
6 许威义;浅谈供水企业的物流[J];城市公用事业;2001年05期
7 丘尔,张辉;企业物流人才的发展趋势[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年16期
8 丁敏;物流小辞典(28)[J];集装箱化;2002年10期
9 黄欣;广东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出路[J];岭南学刊;2002年04期
10 刘德武;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J];物流技术;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继红;刘岩;;论物流在网络营销中的作用[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史新平;陈培毓;袁尚文;;香港物流本科教育及培训课程的概况与发展[A];第四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第四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获奖名单[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4 苗森;;中国电子物流体系的分析[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苗森;;中国电子物流体系的分析[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大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胡勇;;物流服务实施中利益冲突的产生与解决[A];第二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胡勇;;物流服务实施中利益冲突的产生与解决[A];第三届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周斌;张悟移;;基于第四方物流的3PL资源优化问题研究[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刘宪章;王蒙;李卉;;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分析[A];自主创新、学术交流——第十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陈盈;;物流服务、管理与定额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资管理与营销暨物资流通系统理论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信息技术让物流“变脸”[N];经济日报;2002年
2 一清;中小企业物流兵法[N];市场报;2001年
3 胡睿 汪长江;浙江物流人才市场分析[N];现代物流报;2005年
4 风言;物流与配送中心日渐升温[N];中国商报;2003年
5 记者 王京韬;北京奥运会建立物流中心[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6 中国物流学会亚洲国际物流研究交流与合作部;日本的物流发展[N];现代物流报;2008年
7 徐文镜;物流总动员[N];国际商报;2001年
8 牛东来;物流发展支撑连锁经营迈上新台阶[N];中国商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姜蓉;天猫一石二鸟强攻物流业[N];中国经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朱琼华;1亿美元并购启动:阿里巴巴千亿物流梦虚实[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敏;现代物流与可持续发展[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2 马天山;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3 李伊松;基于供应链的敏捷物流系统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林自葵;药品物流系统的网络流量监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张驰;基于环境影响的物流成本构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游佳;网络化制造系统中的物流协同组织与管理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7 王富忠;敏捷物流系统的建模、控制与运作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孙朝苑;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9 刘东英;我国生鲜蔬菜物流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唐建勋;物流系统设计与作业优化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敏珠;决策网络计划在工程项目物流风险中的决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石筠;昭交集团物流园区功能定位及空间布局规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惠琳;吉林省果蔬物流发展能力与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张鹤;西宁市特色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侯颖;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6 李宁宁;新型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下的产品服务商选择[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7 颜雪;基于平衡计分卡的DY物流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石磊;S中烟公司新物流体系构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丁宁;天津港物流中心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10 章征;重庆高速集团物流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模式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华东地区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253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