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物流管理论文 >

京郊蔬菜流通效率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6 18:12
【摘要】: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饮食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逐步由以高热量的食品为主转变为以低热量的食品为主。据统计,国内经济较发达城市居民的蔬菜摄入量已超过谷物摄入量,居各类食品消费之首。蔬菜在城市居民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蔬菜需求的空间分布由原来的分散需求转化为大规模的集中需求,蔬菜的消费呈现连续性、经常性和城市消费的规模性等形式,从而形成了蔬菜生产和消费在时间、空间和结构等方面的不均衡。这就促使蔬菜生产和流通结构的调整,朝着适应城市集中需求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城市居民对蔬菜的需求。事实上,蔬菜流通作为联接蔬菜生产与消费、联系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中间环节,其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只是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之前乃至改革开放初期,长期被人们所忽视,更谈不上效率一说。然而,蔬菜流通受自身独特性和复杂性的限制,在理论研究及实证研究方面尚处起步阶段,相关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不足,旨在系统探讨蔬菜流通效率的研究则更是鲜见。因而,对蔬菜流通效率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便显得极具现实和理论意义。正是基于此,本研究结合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相对全面地研究了京郊蔬菜流通效率问题。 本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研究工作。运用产业经济学、市场经济学、物流经济学等相关理论,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北京市实际,对房山、门头沟、怀柔、延庆、大兴、昌平、顺义、通州、密云、平谷10个京郊蔬菜生产区县进行调研,采取经验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现实分析与中长期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进行综合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第一,通过对相关理论和流通演变过程的梳理,明晰了蔬菜流通效率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评价方法的选择等问题;第二,通过对京郊蔬菜流通的现状与流通效率的实证分析,得出了京郊蔬菜流通效率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第三,构建了京郊蔬菜流通的效率模型,通过效率模型分析将其评价工作量化,得到京郊蔬菜流通效率的各个评因子标对其影响程度的大小,并对比评价因子的排序状况,梳理出影响流通效率高低的四个决定性的评价因子,同时着重对评价因子损耗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四,通过对蔬菜流通体系发展的国际比较分析,把握了京郊蔬菜流通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效率提高的障碍、以及国际经验对京郊地区的借鉴意义。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分析,得到了一些主要结论和创新成果。其一,将蔬菜流通效率界定为“流通过程中各种产出与各种投入的直接或间接比较”,有助于相关评价和实证分析,同时应将流通风险类因素纳入到蔬菜流通效率影响因素的考察范围;其二,北京市蔬菜流通体系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独特脉络,市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改革是蔬菜流通体系得以快速发展的根本驱动力,然而当前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制约着蔬菜流通效率的提高;其三,应当立足北京市情,并充分借鉴国外经验,从提高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推进蔬菜交易方式创新、加强流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配套服务及信息服务水平、推行流通市场化、企业化和连锁化、加强政府支持和保障力度等诸多方面,积极行动,以提高京郊蔬菜流通效率;’其四,本研究将是第一个把京郊蔬菜流通效率的评价指标用量化方法表示出来,使得蔬菜流通效率中的各个影响因子有一个比较明确、完整的排序,为今后京郊蔬菜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奠定一定的研究基础。 最后,本研究从流通渠道、流通市场、流通技术、流通信息、流通政策五个层面提出了提高京郊蔬菜流通效率的一些对策建议。
【图文】:

蔬菜流通,利益分配,北京市,环节


图3-3北京市典型蔬菜流通环节的利益分配情况有图3-3 Pj■以看出,蔬菜流通的各个环节利益分配中,所有的蔬菜都是农户的利益最低,获得利益较多的是零售环节。当然,值得指出的是,即使是同一天同一时刻,零售市场中同一蔬菜在不同的零售主体中的销售价格差异也很大,使得零售市场的平均价格的代表性不具有权威性。3. 2京郊蔬菜流通的效率评价3. 2. 1效率评价方法的选择国际h比较通行的评价方法有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成本法、综合指数法、因素分析法、历史动态比较法、公众评判法、费用职能法及目标评价法等。因为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适应性,所以,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选择使用不同的方法,而且对于一项评估可能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方法。1、成本效益法。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广泛运用于成本和效益都能准确计量的项目评价。在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的时候多采用此法,而评价项目的社会效益时则不太适用。2、历史动态比较法。是将某一类支出或项目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形式结构,加工产品


加工产品形式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后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32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红莲;张红程;;发达国家鲜活农产品物流实践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2 施浩然;杜文;;超市鲜活农产品的损耗控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3 虢佳花;;制度环境、路径选择与经济绩效——基于中国农产品流通市场化进程中制度变迁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6期

4 韦琦;刘莹慧;;优化果蔬配送 发展农产品物流——梅县果蔬物流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5 刘玉朋;胡宝贵;;基于供应链视角的北京市蔬菜供应体系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6 张磊;王娜;谭向勇;;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概念界定及评价指标设计[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4期

7 夏春玉;梁守砚;张闯;;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维度:基于政治经济分析框架的研究[J];经济管理;2010年10期

8 周应恒;卢凌霄;;生鲜蔬菜供应链效率研究——以南京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9 杨志宏;董运来;;超市农产品经营的发展历程、问题及解决对策[J];辽宁经济;2008年06期

10 孙侠;张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构成与利益分配——基于大连蔬菜流通的案例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军;考虑流通损耗控制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订货策略及供需协调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王彬;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与流通效率的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3 肖艳丽;中国油菜产品流通中的利益与效率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4 李琳;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与流通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静;蔬菜经营企业的营销策略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2 刘学;我国城市蔬菜配送模式及网络规划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邵自银;北京市蔬菜供应链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4 卢亚杰;我国超市优质生鲜蔬菜动态定价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16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2616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4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