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物流管理论文 >

地理标志农产品供应链价值共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6 19:34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质”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地理标志农产品(以下简称地标农产品)也逐步进入大家的视线。但由于农村地区总体发展水平落后,许多地标农产品的供应链体系仍不健全,地标农产品的价值提升机制尚不明确。本文试图从供应链的视角,对地标农产品的价值共创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梳理已有文献,把握地标农产品、农产品供应链的现有研究理论及研究方向。通过广泛阅读文献、归纳总结提炼,从资源基础、动态能力、价值共创的角度构建本文对地标志农产品供应链价值共创的研究框架,即资源基础——动态能力——价值共创框架。并对理论框架中各理论进行详细分析说明。其次,根据SPS案例研究方法,采用规范的流程进行案例设计。包括选取典型样本案例、收集案例数据。根据案例选取的典型性、理论抽样性原则,选取了山西沁州黄小米、广东新会陈皮两个典型样本案例,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现场观察、网络资料收集等方法获取大量一、二手资料。通过数据编码,将所获取到的数据进行编码分类整理,以构建完整证据链,从而得到相关理论。再次,通过对沁州黄小米的案例内分析、对新会陈皮案例的逻辑复制案例分析及跨案例分析,归纳总结两个案例中价值共创实现的路径及关键要素。识别出地标农产品龙头企业价值共创所需的关键资源,包括品牌资源、生产性资源、战略性资源,以及这些关键资源所组建的动态能力包括品牌能力、整合重构能力、学习吸收能力,再通过与价值共创主体的组合,探究得到6条由资源到能力再到价值共创的价值共创路径。最后,经过研究发现地标农产品供应链价值共创发生在地标农产品龙头企业与供应链各主体之间;品牌资源是地标农产品龙头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地标农产品价值共创的实现需要经过资源基础到动态能力再到价值共创的逻辑;地标农产品供应链价值共创具有多路径的特点,通过多条价值共创路径的共同作用,最终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图文】:

农产品,地标,查询系统,概况


图 1 地标农产品总量概况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查询系统1.1.3 地标农产品与一般农产品存在差异地标农产品不同于一般农产品,它往往具有独特的特色,很多地标农产品都附带了当地的文化、历史,因而地标农产品的价值绝不仅仅是其食用价值,更应综合其各方面的影响,充分挖掘不同因素对其价值的影响,以提高其附加值。此外,由于其产地、空间、质量等界定的严格性,,地理标志农产品往往会具有一定的稀缺性。表 1 列出了地标农产品与一般农产品的部分差异,从中不难看出,地标农产品较普通农产品有更多特性。较一般农产品而言,地标农产品对物流服务要求更高,具备更高的流通加工附加值,以及品牌效应等。因此,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不能很好的契合地标农产品,不能充分发掘地理标志产品的高附加值,将其分离出来进行地标农产品供应链的相关研究,挖掘其蕴含的巨大价值潜力,寻找

地标,运作模式


升不再仅仅依靠降低成本或提高质量,价值共创成为了新的“价值增长点”。地标农产品蕴含巨大的价值潜力,其价值挖掘是否可以依靠价值共创实现?又该以怎样的价值共创方去运行?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与思考。综合以上分析得到本文的研究问题,地标农产品拥有巨大价值潜力,但目前对其价值挖掘还不够充分,相关供应链的发展也处于初级阶段。地标农产品应当如何提升价值?如何实现价值共创?本文试图从供应链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即地理标志农产品供应链价值共创研究。1.3 研究问题的界定地标农产品供应链与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有一定的相似性。整体来看,地标农产品供应链也是由生产商(农户、龙头企业等)、销售商(农贸市场、超市等)、消费者三大主体构成,如图 2 所示。地标农产品及信息流经历了从生产商到销售商再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消费者的订单与资金流则经历了从消费者到销售商再到生产商的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323.5;F32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亚楠;胡浩;;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5年07期

2 杨永;周琨;;地理标志农产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特色板块经济问题研究[J];前沿;2015年07期

3 范守学;;合理利用资源优势 做强新乡小麦经济——“新乡小麦”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请之后再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2015年02期

4 简兆权;肖霄;;网络环境下的服务创新与价值共创:携程案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5 许晶晶;周军;管珊红;曾小军;黄荣华;付英;王影;卢慧;;基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江西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4年04期

6 林晓伟;舒辉;蒋明琳;;邮政农产品物流服务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7 李朝辉;金永生;;价值共创研究综述与展望[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高露华;鹿永华;马明伟;;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推广策略研究[J];林业经济;2012年10期

9 郝建强;伊黎;周绪宝;张乐;;消费者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认知度和购买行为的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年04期

10 刘飞;简兆权;毛蕴诗;;动态能力的界定、构成维度与特性分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本文编号:2616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2616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f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