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物流管理论文 >

交叉持股对苏宁绩效的影响探析——以苏宁与阿里巴巴交叉持股为例

发布时间:2024-02-23 22:52
  交叉持股是指公司法人之间相互持有对方股份,当股份被两方相互持有时,这种持股模式称之为交叉持股。具体表现为双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同盟,共同进行投资。这种持股形式在我国运用较晚,在其他发达国家运用比较早。交叉持股的最高目标是使得持股双方能够实现长远的目标,通过双方相互具有对方的部分股份,构成一种股份的信任关系,以此成为了一个团体,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的稳固发展,还有利于加强企业之间的战略同盟关系,为企业的未来奠定好基础。交叉持股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会促使市场更倾向于这一企业的发展。2015年苏宁采用单纯的交叉持股与阿里巴巴形成互相参股的合作关系,其在经营和财务上成功整合,市场反应良好,财务绩效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作为全国零售业规模最大的案例,研究苏宁的交叉持股能够为未来拟采用同样模式的企业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从具体的事例来看,苏宁电器与阿里巴巴之间形成的这次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就达成了同盟,这也是积极构建互联网+的新型方式。它象征的是一个全面的服务结构,不仅可以通过线上的经营模式,还可以将线下的经营模式运用起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经营路线。这种模式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双方...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交叉持股概念及形式的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交叉持股的动因研究
        1.2.3 交叉持股对公司的影响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框架
2. 交叉持股与绩效评价的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交叉持股的含义
        2.1.2 交叉持股的类型
    2.2 企业交叉持股的动因分析
        2.2.1 提升双方战略布局
        2.2.2 增加外部筹资的优势
        2.2.3 有助于建立有效的护盘机制
    2.3 交叉持股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评价方法
        2.3.1 盈利能力分析
        2.3.2 成长性分析
        2.3.3 偿债能力分析
        2.3.4 经营能力分析
    2.4 交叉持股的理论基础
        2.4.1 企业能力理论
        2.4.2 产权理论
        2.4.3 经济协同效应理论
3. 苏宁与阿里巴巴交叉持股的背景介绍
    3.1 苏宁实施交叉持股的环境
        3.1.1 连锁零售行业概况
        3.1.2 交叉持股的双方企业基本情况
    3.2 苏宁与阿里巴巴交叉持股的动因
        3.2.1 加速苏宁互联网转型
        3.2.2 门店的客流增益不足
        3.2.3 成本负担压榨集团盈利能力
    3.3 交叉持股的过程简介
        3.3.1 苏宁以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为由申请停牌
        3.3.2 苏宁与阿里巴巴共同宣布全面战略合作
        3.3.3 交叉持股操作进程
4. 交叉持股前后对苏宁的绩效评价
    4.1 主要业务发展变化分析
        4.1.1 零售业务
        4.1.2 物流业务
        4.1.3 金融业务
    4.2 财务指标分析
        4.2.1 盈利能力分析
        4.2.2 成长能力分析
        4.2.3 偿债能力分析
        4.2.4 经营能力分析
    4.3 绩效的实现路径及其评价
        4.3.1 降低资本成本以提升筹资能力
        4.3.2 建立起完整的消费生态
        4.3.3 促进销售结构的调整
        4.3.4 获得战略联盟利益
5. 案例启示
    5.1 苏宁实施交叉持股的结论
        5.1.1 通过交叉持股营造新商业形态打破场景限制
        5.1.2 战略联盟是实现经营协同效应的基石
    5.2 交叉持股案例的建议
        5.2.1 选择恰当的合作对象切忌盲目行事
        5.2.2 准确把握持股比例及合作进程
        5.2.3 持续聚焦效率、结构、服务的优化升级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908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3908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4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