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徐州港集团转型发展
发布时间:2014-10-03 15:28
摘要:为了将徐州港建成京杭运河物流中心,必须进一步推动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形成更加适应未来港口现代物流发展的企业信息与管理运行机制。同时,加强物流信息的整合,构筑港口物流服务与交易平台。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有效提高徐州港的集疏运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港口竞争力。
关键词:港口 徐州港 物流信息化 现代物流
徐州港作为西煤东输、北煤南运的重要通道,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集、疏、运中心之一,淮海经济区重要的百杂货物流集散地,长三角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物流节点。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它已成为以港口煤炭中转配送为主导,煤炭物流贸易、信息服务、百杂货综合物流、餐饮服务等为补充的国家 4A 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全国先进物流企业和江苏省重点物流企业,通过了国家 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港口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并从管理创新的高度认识到物流信息化与管理现代化对于企业生产经营与建设发展的意义,始终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港口现代化发展,实施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管理现代化,并探索将信息技术与港口产业相融合,建立了港口物流电子商务系统,有效促进了港口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改造,生产过程控制取得很大的进步,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目前,徐港集团根据国家、省、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的要求,结合徐州市港口发展规划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正在努力以现代物流为导向,以港口的现代化升级、差异化经营和信息化服务为抓手,加快推进港口功能提档升级、产业转型发展与港口物流园区建设,力求从京杭运河上的传统转运港向集航运、物流、贸易、金融、信息为一体的京杭运河航运中心港提升。
但是,目前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与现代化港口物流管理还存在不对等性,尚不能充分满足发展需求。从港口内部管理上看,各管理信息系统仍为独立运行,各港区物流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内部信息共享性、协调性较差,造成内部管理系统孤岛效应普遍存在。从港口外部经营上看,港口缺少高水平的物流信息平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信息获取量和集成度不高,与各物流节点和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信息采集和交换水平较低。目前客户只能在单一港口或某一节点的信息中心查询或交易,全程物流跟踪管理没有实现,运营效率难以满足专业化港口物流服务的需求。
鉴于徐州港物流集散地的重要地位,物流环节较多,供应链较长,可延伸性强,与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联系紧密的业务特点,笔者认为,徐港集团应该将物流信息化作为加快港口转型发展的手段,推动企业改革与创新,促进港口现代物流科学发展,从而实现港口生产与经营“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成为大型现代化港口物流龙头企业的目标。
1 促进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结合,实现管理创新
继续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徐港集团实现管理模式创新、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对原有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式等进行变革,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一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各种资源、应用与管理进行全面整合,用数据记录港口装卸、仓储、配送、采购、服务以及资源、成本等整个经济管理活动过程和各个管理环节,实现对全局管理的控制和细节管理的把握。
二要在企业内部实施管理信息沟通与共享,实现办公自动化以及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畅通管理与决策信息渠道,减少中间管理层级及决策执行与反馈环节,缩短沟通距离与信息滞留时间,使上下沟通更为简捷、及时,保证工作能够快捷、准确地被处理,从而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增强员工间的合作及港口企业凝聚力,实现全局高效控制与管理,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港口科技·现代物流
三要理顺企业内部管理程序,立足长远,在做好企业规划的基础上优化组织结构,重组业务过程,制定关键的基础性标准、经营管理和服务规范,基本形成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积极促进数据层、应用层和交换层等物流信息化标准的衔接,在管理标准化的基础上实施并推动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奠定企业信息与现代化管理的基础。
2 促进物流信息化与港口运营相结合,构建新的物流体系
信息化正在全面渗透和融合到物流活动中,成为现代物流最重要的核心特征和时代特征,港口物流理应顺应时代要求,以物流信息化促进港口物流运作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供应链一体化进程,构建新的物流体系,实现港口资源的有效配置,解决港口信息沟通不畅、市场响应慢、专业水平低、规模效益差和成本高等问题,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产业链协同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
1) 加强港口内部间的沟通与联系,加强内部信息与单证的标准化建设,消除港口物流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做到在港口内有一个全透明的单证跟踪平台,每个业务节点信息完备可查。
2) 通过徐州港多式联运信息平台的建设,发挥港口水、公、铁多式联运优势和港口资源优势,实施各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及数据交换与处理,构建“立体交通网络”,为港区内及经济腹地区域各类企业服务,实现运输信息的集成、共享与协同,打造立足淮海、服务江苏、辐射华东的国内一流的港口物流中心,提高徐州港区集疏运能力,并形成差异化物流发展竞争优势。
3) 以物流大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港口信息资源为依托,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充分整合、挖掘、利用信息资源,逐步实现与工商、税务、交通等行业监管理部门,与资源方、货主、运输企业、仓储、公路、铁路、银行、保险等各类相关业务企业、公司的联网,使信息服务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为用户提供信息共享和个性化服务,实现港方与各方的电子交换、无纸贸易及信息的增值服务,逐步提高徐州港信息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辐射范围,建设内河航运中心不可或缺的物流信息支撑平台。
4)以信息化为驱动,助推港口物流贸易的提速发展,通过煤炭电子交易市场平台等现代交易体系的建设,实施全程的煤炭(物资)供应链信息管理和精细化物流配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用煤(物资)解决方案以及煤炭(物资)采购匹配性、一致性、可靠性与经济性的信息服务,创建具有煤炭(物资)集散、加工处理、储备、综合装运等多功能的煤炭(物资)智能物流园区,增加交易机会,延伸服务功能,降低各方的交易与运营成本,持续实现煤炭(物资)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形成强大的集散和辐射效应,带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发展。
3 做好管理保障措施,实现港口现代物流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以管理制度建设为抓手,以物流信息化项目建设为重点,强化物流信息化与管理现代化系统的运行维护、技术支持、教育培训等各项基础工作,不断提高物流信息系统服务于生产经营、转型升级与跨越式发展的能力,是港口现代物流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 立足需求,继续加大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使信息化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业务平台系统等方面跟上并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同时也要注意适度并实用,在尽量选择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强求最新最超前的技术,而是要使信息技术与企业生产管理完善融合,避免因信息技术落伍造成缺少后续发展空间,又做到实用并节约费用。
2) 加强物流信息化技术培训和物流管理信息化与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培养既懂物流业务、又懂信息化的融合型人才,同时落实和完善人才使用、交流、奖励等政策,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创造良好的人才队伍建设环境,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简化办事程序,形成适应现代物流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
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徐港集团管理人员、业务人员、职工以及在港业务客户及其他相关人员对物流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和参与意识,并从需求出发,选准物流信息化与管理现代化工作的切入点,促进物流信息的科学采集、有效利用、深度开发、有序交换和安全管理,推动物流信息化普及与深化。
参考文献:
- [1] 唐冠军. 长江航运转型升级述论[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3(03)
- [2] 李上康. 江苏沿江港口现代化的路径与对策[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3(03)
- [3] 任善智. 对渤海经济圈港口要素的深度解读[J]. 经济论坛. 2014(04)
- [4] 尹军波. 关于设立洋山航运产业发展基金的设想[J]. 上海企业. 2014(06)
- [5] 谢京辞. 基于FUZZY-AHP法的山东港口物流综合能力评价模型[J]. 物流科技. 2014(07)
- [6] 潘文昊. 广西北部湾港口物流供应链发展动力机制分析[J]. 物流科技. 2014(07)
- [7] 朱芳阳. 钦州港口物流发展趋势与经营策略[J]. 物流技术. 2014(09)
- [8] 张晶. 天津市临港产业与港口物流耦合机理研究[J]. 物流技术. 2014(09)
- [9] 钱林霞. 太子湾邮轮母港将成深圳经济新亮点[J]. 新经济. 2014(10)
- [10] 林平凡,刘城. 构建港口优势 加快广东临海产业集群发展[J]. 新经济. 2014(07)
本文编号:9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9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