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

向家坝水电站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和监测

发布时间:2018-07-10 01:22

  本文选题:岩石力学 + 向家坝水电站 ; 参考:《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摘要】: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地下厂房规模庞大,具有结构尺寸大、地质条件复杂、支护工程量大、施工干扰大等特点。通过大量的科研设计,确定地下洞室群尤其是主厂房的施工程序和支护参数。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精细化管理对施工进行严格控制,建立设计、科研、施工一体化的实时监测动态分析反馈系统。开挖结束后,主厂房围岩变形趋于稳定,顶拱最大变形13.36 mm,边墙最大变形6.74 mm,均小于设计计算值(顶拱最大位移20.4 mm、边墙最大位移62.5 mm),并小于国内同类工程。总结向家坝水电站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实践中形成的设计、施工和项目管理原则和程序,对类似工程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Abstract]:The underground powerhouse of Xiangjiaba Hydropower Station in Jinsha River is large in scale, large in structure size, complex in geological conditions, large in support engineering and large in construction interference. Through a great dea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sign, the construction procedure and supporting parameters of underground cavern group, especially the main powerhouse, are determined.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fine management is used to strictly control the construction, and a real-time dynamic analysis feedback system is established, which integrates desig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After excavation, th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of the main powerhouse tends to be stable, the maximum deformation of the top arch is 13.36 mm, the maximum deformation of the side wall is 6.74 mm, which is less than the design calculation value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the top arch is 20.4 mm,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the side wall is 62.5 mm), and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similar projects in China.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formed in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the large underground powerhouse group of Xiangjiaba Hydropower Station are summarized, which can be used as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作者单位】: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分类号】:TV5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骆光杰;胡伟珍;;三峡电源电站地下厂房开挖爆破质量控制[J];爆破;2006年04期

2 孙开畅;孙志禹;;向家坝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稳定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年05期

3 漆爱捺;三峡电源电站地下厂房开挖施工技术[J];水利水电快报;2005年15期

4 刘燕波;陈敦科;尹俊宏;;三峡工程地下电站岩锚梁岩台开挖技术研究[J];水利水电快报;2006年20期

5 李友华;黄应军;李景元;;溪洛渡水电站左岸地下厂房大跨度高边墙开挖施工技术[J];水力发电;2008年09期

6 尹强;杨建军;;向家坝电站地下厂房系统洞室开挖方法[J];四川水力发电;2009年04期

7 曹明伟;李守华;陈朝江;;向家坝水电站地下厂房对穿锚索施工技术[J];四川水力发电;2009年04期

8 宋燕敏;李金河;李建川;;溪洛渡水电站左岸地下厂房安全监测资料分析[J];人民长江;2007年10期

9 袁培进;孙建会;刘志珍;朱赵辉;;向家坝水电站地下主厂房围岩稳定监测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龙岗;任华春;;三道湾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围岩支护方案研究[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9年12期

2 雷金波;陆晓敏;任青文;陈从新;;索风营水电站右岸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稳定数值模拟[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01期

3 徐跃之;肖汉江;陕亮;;三峡电站地下厂房岩锚梁温度应力控制措施探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年03期

4 任华春;沈振中;张耀祖;;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方案优化[J];水电能源科学;2010年04期

5 刘松柏;王梓凌;;水电站地下厂房岩锚梁开挖技术[J];土工基础;2010年04期

6 肖培伟;孙继林;李景玉;胡飞君;;瀑布沟水电站大型地下厂房施工质量控制[J];水力发电;2010年06期

7 樊启祥;刘益勇;王毅;;向家坝水电站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开挖工程实践[J];水力发电;2011年02期

8 袁培进;孙建会;刘志珍;朱赵辉;;向家坝水电站地下主厂房围岩稳定监测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9 樊启祥;王义锋;;向家坝水电站地下厂房缓倾角层状围岩稳定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唐旭海;张建海;蒋峰;赵文光;武世婷;周广峰;;关于锚固支护设计的统计方法研究[A];第六届全国地面岩石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岩土力学与工程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宝友;大型岩体洞室地震响应及减震措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喜云;雅砻江锦屏水电站导流洞工程塌方机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2 李瑞;糯扎渡大型地下厂房开挖施工顺序和锚固参数的优化分析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沈洁,程康,黄霖,许华山;百色水利枢纽地下厂房岩壁梁岩台开挖二序工法研究[J];爆破;2003年02期

2 郭培华;;拉西瓦地下厂房岩锚梁开挖爆破优化与实施[J];爆破;2005年04期

3 孙开畅;孙志禹;;向家坝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稳定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年05期

4 李宁,段庆伟,杨志伟,,吕军;乌江思林水电站地下厂房洞群的数值仿真分析[J];水力发电学报;1996年01期

5 杨志河,王永生;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地下洞群围岩稳定性[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2年02期

6 穆创国,张宏,夏浩军;开挖方案对洞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7 罗衍俭;大型地下交叉洞群的围岩稳定性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1997年06期

8 唐军峰;徐国元;唐雪梅;李学政;;向家坝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3DEC分析与信息化施工[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9 肖明,龚玉锋,俞裕泰;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三维非线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家文;杨兴国;吴震宇;刘兴宁;李洪涛;;浅埋岩体隧洞初始地应力场位移反分析方法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柯建仲;许世孟;陈昭旭;冀树勇;;基于边界元法各向异性岩石的裂纹传播路径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3 ;下期内容预告[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4 ;2010~2011年国内主要学术会议信息[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5 本刊编辑部;;祝贺郑颖人院士和何满潮教授等的论文又荣获2008年中国百篇最具有影响国内学术论文[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6 ;沉痛悼念《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原主编于学馥先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7 宫凤强;;图书推介[J];科技导报;2010年02期

8 蔡美峰;刘卫东;李远;;玲珑金矿深部地应力测量及矿区地应力场分布规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9 黄润秋;黄达;;高地应力条件下卸荷速率对锦屏大理岩力学特性影响规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10 梁卫国;徐素国;莫江;吴迪;张传达;;盐岩力学特性应变率效应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黎;;GPS集成技术在城市形变监测中的应用趋势[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3 徐嘉谟;方祖烈;伍法权;冯夏庭;杨强;邬爱清;何满潮;程良奎;宋胜武;黄润秋;蔡美峰;王明洋;;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研究[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4 伍法权;徐嘉谟;;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5 杨强;;岩体工程数值模拟现状、成就与展望[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6 李术才;;岩石地下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7 陈志龙;;城市地下空间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8 黄理兴;;岩石动力学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9 李夕兵;周子龙;王卫华;;岩石破碎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10 王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利 伍振 杨三柱;锦屏梯级电站:再惊世界殊[N];科技日报;2011年

2 马德波;会东稳步推进巨型工程移民准备工作[N];凉山日报(汉);2011年

3 王利 伍振 杨三柱;锦屏梯级电站:再惊世界殊[N];科技日报;2011年

4 马德波;会东稳步推进巨型工程移民准备工作[N];凉山日报(汉);2011年

5 本报记者 张天春 通讯员 谭平才 黄仕银;绥江:跨壑穿山筑坦途[N];云南日报;2011年

6 记者张宇;金沙江下游移民协调会召开[N];中国改革报;2011年

7 广东建设报记者 吴泉海 通讯员 彭李斌;秀丽变电站隧道顶管工程引轰动[N];广东建设报;2011年

8 记者 马林峰;山东远普光学科技成果鉴定会举行[N];潍坊日报;2011年

9 记者 张意轩;全国生鲜乳质量状况良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10 朱德华 赵元刚 狄廷秀;打造西部国际物流商贸城[N];云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保彬;采动煤岩裂隙演化及其透气性能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彭从文;岩体广义多层结构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志正;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安全监测与鳍片尺寸设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4 王小敏;基于有限元方法的大坝变形分析与仿真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王忠耀;向家坝水电站二期工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仿真与实时控制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崔博;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集成理论与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7 钟正强;隧道围岩非线性特征描述及其稳定性的数值计算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岳丽娜;大跨悬索桥安全监测方法及体系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马洪岭;超深地层盐岩地下储气库可行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10 王威;基于网格快速重构的三维地质体建模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戎斌斌;边坡抗滑桩空间优化布置与安全监测[D];浙江大学;2010年

2 潘振达;火力发电厂超长框架结构温度效应分析及裂缝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辛;基于等效渗透张量的裂隙岩体典型单元体存在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郑文华;高地应力脆性岩体张开位移发生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耿鸣山;深部岩体硐室分区破裂化数值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涂运伟;节理岩体各向异性屈服准则的研究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进;深基坑的土钉与桩锚组合式支护结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杜文才;贮灰坝安全预警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吕广娟;网络安全监测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10 卢宁宁;岩石非定常参数流变数值计算程序研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11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2111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f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