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合资企业外派回任人员内部知识转移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5 19:46
【摘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合资企业作为跨国公司的重要组织形式,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的构建与发展。随着合资企业发展不断深入,外派已成为合资企业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中德合资企业中的中方外派回任人员为研究人群,对其回任后在企业内部的知识转移过程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尝试在此基础上,就中德合资企业应如何进行外派回任人员知识转移提出建议。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辅以量化研究的方法,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尝试回答以下问题:(1)在被试中德合资企业中,中方外派人员回任后企业内部知识转移如何进行?(2)被试中德合资企业在外派回任人员知识转移方面有何改进空间?为回答以上问题,在前期准备阶段,本研究在Doetsch的外派回任人员知识转移模型及其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中方外派人员所学知识及回任后企业内部知识转移过程进行演绎,设计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选择符合研究目的的访谈对象。在数据收集阶段,通过对一汽大众及上汽大众两家中德合资企业共计8名不同时期的中方外派回任人员进行访谈,并借助问卷调查,获取被试中德合资企业外派回任人员知识转移相关信息。在数据分析阶段,借助质性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转写与分析,根据已有理论基础演绎构建分析主类属,然后根据访谈实例归纳构建分析子类属。本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 Doetsch在其模型中对外派回任人员知识转移的阶段划分,即外派回任人员知识转移分为发起阶段、知识流动阶段及融合阶段。本研究还呈现出以下超出Doetsch外派回任人员知识转移模型的结果:(1)在被试中德合资企业中,企业发展阶段、外派时长、外派人员能力、外派职务及回任职务构成了基本影响因素,对外派及中方外派人员回任后的知识转移产生重要影响。(2)中方外派人员于在德外派期间获得了德国相关知识、(跨)文化相关知识、职业相关知识及个人能力。在知识转移的发起阶段,被试合资企业对外派人员所学知识进行初步评估及选择,关注重点逐渐由单一的专业知识转向由多种知识构成的全类型知识。但在被试合资企业中,鲜有对外派人员所学知识的系统评估及对知识转移目标的明确界定。在知识流动阶段,知识给予方(即中方外派回任人员)与知识接收方(被试中德合资企业及其员工)进行互动,根据不同类型知识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转移手段对外派人员所学知识进行转移。笔头转移手段主要包括书面报告、手册、共享空间及对同事性格特点的记录,此类工具多用于转移职业相关知识,偶或用于转移(跨)文化相关知识;口头转移手段主要包括报告、私人面对面交流、培训、指导及社交媒体,可用于转移各类知识。在融合阶段,被试合资企业在规格标准、产品定义及企业管理方面对外派人员所学知识进行本土化处理,以使其适应中国国情并用于实践。此外,被试合资企业将所转移知识通过人类知识载体及非人类知识载体存储于企业的知识储备中。但在这一阶段,缺少对外派人员所学知识的更新及串联。(3)外派回任人员知识转移对被试中德合资企业及其员工均具有显著影响。通过知识转移,中方外派回任人员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反思及表述,并由此获得自我认同,赢得职场晋升机会。此外,被访回任人员认为,作为知识接收方的合资企业员7工也能够通过知识转移获取新的知识,提高交际能力,发展自信、宽容、开放、尊重他人等能力;后继外派人员能够在外派前做好相应准备,并在外派期间获得前任外派人员帮助与指导。同时,通过外派回任人员知识转移,被试中德合资企业提高了德方母公司的交际沟通能力及工作效率,由此获得更多分工,并在提供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方面拥有更多话语权。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就被试中德合资企业应如何进行外派回任人员知识转移提出以下建议:i)在发起阶段,提前收集知识接收方感兴趣的话题,以使外派(回任)人员有针对性地做出准备;通过任务报告等方式对需转移的知识进行评估与选择;通过奖励机制等方式提高外派回任人员参与积极性;以及为所转移的知识选择恰当的知识接收方。ii)在知识流动阶段,通过内容管理系统等方式建立企业内部跨层级、跨部门的知识获取途径;提高书面文件的可读性及可操作性;通过增加具体案例等方式丰富报告的实质内容,提高互动性;通过共同设计等方式提高员工作为知识接收方的参与度;以及进一步扩展其他知识转移手段。iii)在融合阶段,通过加大对人力资本及物质资本的投资力度提高知识转移潜力上限;通过建立专家论坛、实践社区等形式提高企业内部知识透明度;通过组建项目伙伴小组等方式将知识融合进-一步系统化;以及通过邮件提醒等方式进行持续的知识融合。iv)在整体框架方面,被试中德合资企业应将外派回任人员知识转移制度化,形成知识转移友好型企业文化,以最终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自发、持续的知识交际。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外合资企业选择将员工外派至国外合作公司,以期获得新的知识,从而提升自身战略优势。但我国仍鲜有关于中外合资企业外派回任人员内部知识转移的研究,因此希望本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做出贡献,并为中外合资企业在外派回任人员内部知识转移方面提供新的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276.43;F272.92
,
本文编号:2600351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276.43;F272.92
,
本文编号:2600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2600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