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

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创新研制管理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20-09-01 17:02
【摘要】:为验证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新气动构型、可重复使用等关键技术,研制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并开展关键技术在轨演示验证飞行试验,探索并实践预研成果与型号相结合的创新研制管理模式,采用一步飞行产品投产,按照方案阶段和飞行演示阶段规划研制流程,对照卫星和飞船等航天器开展全生命周期计划管理和关键节点调度,制定适应性产品保证体系,实施产品分类质量管控,圆满完成项目研制和飞行任务实施,达到了预期试验目的。该项目研制实现了预研项目与型号研制的有机结合,拓展了研发范畴,为提升研发成果探索了新路径。
【图文】:

示意图,返回舱,缩比,构型


人航天工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任务及研制特点,采用了创新研制管理模式,圆满组织完成了项目研制和飞行任务实施,达到了飞行试验目的。2缩比返回舱方案概述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为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的主要载荷之一,其主要任务是通过飞行试验,获取新气动外形返回舱的气动数据,验证返回舱气动外形设计,同时对新一代载人飞船可重复使用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探索和验证。受运载火箭包络和首飞载荷质量限制,按照气动相似原理,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的外形尺寸相对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采用一定比例缩比,如图1所示。图1缩比返回舱总体构型示意图Fig.1Conceptualconfigurationofscaled-downcrewcapsule缩比返回舱设置了构型与承载、姿态与轨道控制、气动测量、回收、信息管理、能源管理和热管理等7个功能,共配置124台/套设备。缩比返回舱发射入轨后,利用火箭末级完成在轨飞行期间的姿态与轨道控制以及返回制动,与末级分离后,返回舱自主起旋,采用慢速自主升旋无控再入飞行模式,再入飞行期间利用配置的气动测量传感器完成动压、温度/热流等参数的测量,并存储在黑匣子中。返回地面后,通过弹道重建和气动参数解算获取气动力/热参数,用于评估返回舱气动外形。3项目研制特点1)工程研制管理模式新本项目是基于载人航天后续任务综合论证和相关预先研究成果,策划并实施的一次关键技术在轨飞行演示试验,主要目的是突破关键技术,为新一代载人飞船研制奠定技术基矗该项目在任务性质、工程组织实施管理等方面都与目前正在实施的神舟飞船、货运飞船等载人航天工程项目不同,因此,不能完全照搬目前的载人航天工程研制体系,

返回舱,缩比


验证了新型铝镁钪合金材料的制造技术和性能,初步探索并验证了可重复使用关键技术,为后续研制新一代载人飞船奠定了坚实基矗图2缩比返回舱成功着陆Fig.2Scaled-downcrewcapsulereturnedsuccessfully6结束语通过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项目的实施和创新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了预研成果与型号工程实施的有机结合,有效拓展了载人航天研发范畴,项目的研制管理经验可为航天工程后续相关任务的组织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参考文献(References)[1]DavidEW.Commercialcrewdevelopmentenviron-mentalcontrolandlifesupportsystemstatus,JSC-CN-22060[R].Houston,TX:JohnsonSpaceCenter,2011[2]PaulM,LarryP.Orionmultipurposecrewvehicleexplorationflighttestobjectives[C]//63thIAC.Na-ples:InternationalAerospaceFederation.Paris:IAF,2012[3]JohnFL,RichardAB,CynthiaDC,etal.Multipurposecrewvehicleenvironmentalcontrolandlifesup-portdevelopmentstatus,JSC-CN-27502[R].Houston,TX:JohnsonSpaceCenter,20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美国拟建造新型火箭将人类送上火星[J];太空探索;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宇光;中国航天经不起美国式折腾[N];中国航天报;2014年



本文编号:28100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28100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0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