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

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起转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22 01:29
  2020年东京奥运会迫在眉睫,本人作为《田径链球项目国家队备战东京奥运会(2020年度)科技攻关与科技服务》课题组成员,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女子链球运动的成绩,选取在2019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中运动员的起转技术动作为研究对象,以作为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王峥、罗娜、宗丹及刘婷婷四名重点运动员为研究样本。通过查阅文献获取相关起转技术的理论知识,结合录像拍摄技术和三维运动学分析技术获取四名运动员在起转技术中的相关参数。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旨在寻找四名运动员起转技术中的技术特征和规律,发现她们在预摆阶段和旋转阶段衔接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为全力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提供科技助力服务。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关于时间参数——四名运动员在起转技术中的用时相差较小,其中起转技术用时较长的是王峥和刘婷婷,但王峥相对与刘婷婷来说,王峥的起转技术用时占总用时的比例较大。罗娜和宗丹两人的起转技术用时相对较短,罗娜与宗丹相比,罗娜的起转技术在掷链球全过程用时中占比更大。2.关于速度参数——四名运动员预摆阶段的速度最大值均位于起转技术中,而起转技术的最大值位于旋转第一圈右脚离地时刻,说明四名运动员... 

【文章来源】: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起转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


三维摄影现场图

框架图,数字,框架,运动员


11图1三维摄影现场图图2数字三维标定框架2.2.3三维运动学分析法利用三维解析系统星高钛—威德(SignalTECVideo)录像分析系统,采用松井秀治21点人体M模型,对作为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四名重点运动员的王峥、罗娜、宗丹及刘婷婷在2019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链球项目比赛中的最好成绩所对应的技术录像视频进行逐帧标点,再通过解析系统将运动员技术动作转换成棍状模式,并将所获得的运动员三维坐标进行低通数字滤波平滑处理,减小误差,从而获得运动员相关的时间、速度、轨迹和角度等方面的数据。2.2.4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2003和SPSS23.0对作为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四名重点运动员的王峥、罗娜、宗丹及刘婷婷在2019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链球项目比赛中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参数进行统计整理,获得研究所需原始数据。2.2.5对比分析法将对作为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四名重点运动员的王峥、罗娜、宗丹及刘婷婷在2019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链球项目比赛中最好成绩所对应的起转技术有关参数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寻找作为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四名重点运动员的王峥、罗娜、宗丹及刘婷婷在起转技术中的共性及个性特征,从而对比分析四名运动员技术动作的优缺点,为进一步提高四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提供数据支撑,为运动员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提供科技服务。3研究结果与分析3.1掷链球技术的阶段划分及相关指标的界定3.1.1对于链球投掷技术的阶段划分掷链球技术是一个连续不间断的动态过程,为了方便技术动作的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学者们常常把投掷链球的完整技术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把原本复杂而抽象的完整技术过程转化分解为若干个简单明了的技术环节。这样一来,学者们在进行单个技术

运动员,图片


13D5:链球在进入旋转阶段前最后一次达到运动员身体右侧,肩髋扭转幅度最大时刻T0:旋转开始前链球达到最低点时刻T1:右脚第1次离地时刻T2:右脚第1次着地时刻则根据阶段的划分情况,用以上时相对各阶段进行描述:D:预摆D1-D3:预摆阶段第一圈D3-T0:预摆阶段第二圈T:旋转D4-T1:起转技术阶段T0-T2:旋转阶段第一圈图3为四名运动员的起转技术中的关键时相动作图片,即D4(第二次链球达到最高点时刻)、D5(链球在进入旋转阶段前最后一次达到运动员身体右侧,肩髋扭转幅度最大时刻)、T0(旋转开始前链球达到最低点时刻)和T1(右脚第1次离地时刻)。图3四名运动员D4-T1时刻动作图片3.1.2对于链球投掷技术的相关指标界定3.1.2.1链球投掷技术三维运动学分析参数的释义运动学(kinematics):以牛顿力学理论为基础,从几何学角度分析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规律特征的学科。在研究过程中,通常将物体看做质点或刚体(在忽略物体本身的物理性质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分析探索物体的运行轨迹、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及角加速度等参数指标的变化规律[32]。人体模型:根据人体解剖学结构,将人体各关节简化为点,各点之间的连线构成人体在三维空间中的棍状结构的一种力学模型。[32]陈强.十一届全运会女子铅球冠、亚、季军推铅球技术三维运动学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女子链球项目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重点队员投掷技术的研究[J]. 董海军.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11)
[2]田径教材中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阶段划分的创新研究与探讨[J]. 于海涛,吴晓阳.  运动. 2012(11)
[3]从国外运动员的投掷特征看我国优秀女子链球选手的投掷技术[J]. 罗洪涛,梁耀.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1(01)
[4]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旋转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J]. 董晋,闫新芳.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2)
[5]国内外女子链球优秀运动员旋转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邓罗平,许占鸣.  体育学刊. 2009(01)
[6]女子链球优秀运动员张文秀技术动作分析[J]. 晏韬,晏路明.  体育学刊. 2009(01)
[7]我国优秀女子链球选手投掷技术运动学特征的研究[J]. 智勇,冯海涛,董海军.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7(05)
[8]江苏省部分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旋转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J]. 刘昌亚,邰崇禧,徐建荣,雍明.  四川体育科学. 2007(03)
[9]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旋转速度的比较研究[J]. 陈老虎.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7(03)
[10]顾原链球投掷技术的生物力学特征及分析[J]. 欧喜元,郭晓燕.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0(04)

博士论文
[1]女子链球项目生物力学研究[D]. 霍科林.北京体育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天津全运会女子链球金、银、铜牌得主投掷技术的三维运动学研究[D]. 顾波波.首都体育学院 2019
[2]对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董柯.成都体育学院 2017
[3]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投掷关键技术运动学分析[D]. 史春成.成都体育学院 2017
[4]影响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成绩的生物力学因素研究[D]. 马森.北京体育大学 2013
[5]我国优秀男子链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运动学研究[D]. 贾冲.成都体育学院 2013
[6]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链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研究[D]. 白宏毅.山西大学 2012
[7]十一届全运会女子铅球冠、亚、季军推铅球技术三维运动学研究[D]. 陈强.首都体育学院 2011
[8]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闫新芳.山西大学 2009
[9]对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李运涛.北京体育大学 2008
[10]对我国三名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D]. 韩立娟.北京体育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45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3045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e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