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

基于城市历史景观恢复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南苑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19 22:31
  近年来,湿地资源巨大的自然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渐被国内以及世界广泛公认,人们越来越认识和看到了湿地的重要作用及其生态意义和价值,我国为科学的管理和保护城市湿地并且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开始建设城市湿地公园。但当前我国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存在设计模式固化、设计手法单一、景观异质性较低等问题。城市历史景观作为人与自然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蕴藏着前人超前的与自然的相处之道,记录着城市发展的点点滴滴,但随着城市建设速度加快,许多有价值的城市历史景观被现代发展建设吞噬、代替,因此本文旨在从风景园林专业视角探索历史景观的恢复与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以期能够从研究城市历史景观中借鉴和学习前人对自然的保护与利用的方法和方式,为现代城市发展建设提供参考,另一方面通过对历史上具有美学和历史价值的景观进行有效恢复,使之与现代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相结合,从而既可以解决当前城市湿地公园地域特色缺失的问题,又能协调历史景观延续与现代城市建设断层的矛盾。该文采用文献综述法研究了城市历史景观和城市湿地公园相关理论以及两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以期能在前人的研究中得到启发,从风景...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城市历史景观恢复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南苑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为例


技术路线

湿地,乡土植物,越剧,历史文化


国内外相关案例分析21西溪地区的蒋村古宅曾作为北派越剧的首演地,在西溪湿地的历史景观恢复设计中,对这处历史遗址采取直接保留修复的设计手法进行恢复,并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通过在蒋村古宅的基础上建立越剧研究中心,使蒋村古宅有了新的功能,成为新的时代的越剧研究重地。图4.1重建西溪山庄Figure4.1Attractionsrestorationandreconstruction注:源自https://image.baidu.com/,2020(2)充分运用乡土植物在植物的选择上以乡土植物为主,充分挖掘乡土植物品种,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根据不同景点的特点进行合理配置。在湿地自然景观保护区内,通过模拟地域自然湿地植物群落生态结构展示了西溪特色湿地景观(邓志平等,2009)。(3)建筑设计体现地域特色在西溪湿地的景观规划设计中,深入挖掘浙江当地的传统的建筑风格特点,对建筑的颜色、材料、质地、形态、位置布局进行仔细斟酌,最终使得建筑设计融汇于周围的环境,也通过建筑展示浙江地区的传统文化以及历史审美。对湿地中原有的老建筑采取保留保护的措施,并严格按照原始风貌进行修复。同时通过规划建设“西溪国家公园艺术家村落”,延续西溪湿地的历史文化内涵。(4)举行文化活动西溪地区流传下来很多富有西溪地域特色的文化传统、民俗习惯,至今西溪地区依然保留着"龙舟胜会"、碧潭网鱼"、"清明野餐"、"竹林挖笋"等活动的举行,使得城市历史文脉得以延续。

太湖,湿地


基于城市历史景观恢复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北京市南苑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为例24苏州太湖的规划特色在于将自然与文化在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实现高度融合,既为鸟类和鱼类提供了栖息地,突出自然野趣,又充分考虑场地文化的展示与延续,彰显了地域特色,4.3.2.场地资源4.3.2.1.自然资源场地内有高程为4m左右的大堤围起的人工鱼塘群,由于过度的围垦活动导致鱼塘污染严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生态功能降低。用地内部整体地势平坦。经查阅相关资料可知这一区域动植物资源种类众多,湿地植物多达97种,动物多达443种(贺风春、俞隽,2009)。4.3.2.2.历史景观资源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自古就是太湖的一处湖湾,史料中记载因吴王携西施在此处泛舟游玩,游湖因此而得名,公园所在地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吴文化即将水文化、鱼文化、稻文化、蚕桑文化和船文化融为一体的一种具有鱼米水乡特色的“才智艺术型”地方文化。太湖地区虽然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变迁,吴文化仍被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在当地依然能感受到浓郁的吴地习俗。吴文化又衍生出了最具太湖地域特色的渔文化、刺绣文化以及田园文化。4.3.3.设计策略一方面充分尊重场地现状,对部分鱼塘肌理予以保留,通过恢复、补充、整理等方式打造湿地系统生态基底,另一方面,关注场地的历史文脉,将太湖地区特有的渔文化渗透到湿地公园建设中,从而丰富湿地公园的景观内容,提高湿地公园的景观内涵,延续了太湖地区的历史文脉(见图4.3)。图4.3太湖开捕祭祀Figure4.3TaihuLakeOpeningCeremony注:源自https://image.baidu.com/,202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历史景观理论对城市遗产管理与保护的启示[J]. 马丽娟.  中国标准化. 2019(22)
[2]从永定河水系到北运河水系——南苑地区水脉的历史变迁[J]. 吴文涛.  北京史学. 2019(01)
[3]城市湿地生态规划方略研究[J]. 朴希桐,李婷婷,聂俊坤.  中国水利. 2019(13)
[4]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以河北明清大名古城为例[J]. 李和平,张栩晨.  小城镇建设. 2019(01)
[5]诗歌里的南苑风光[J]. 陈清茹.  北京观察. 2018(11)
[6]基于城市意象的拉萨城市历史景观集体记忆研究[J]. 刘祎绯,周娅茜,郭卓君,佟昕,崔嘉慧.  城市发展研究. 2018(03)
[7]西南地区城镇历史景观的特征识别与层积解译[J]. 肖竞,李和平,曹珂.  南方建筑. 2017(03)
[8]杭州西溪湿地文化保护利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叶亚仙.  现代城市. 2016 (04)
[9]城市历史景观视野下的都江堰水系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J]. 张敏,韩锋.  城市发展研究. 2016(08)
[10]中国城市湿地研究进展[J]. 张慧,李智,刘光,祝炜平.  湿地科学. 2016(01)

博士论文
[1]认知与保护城市历史景观的“锚固—层积”理论初探[D]. 刘祎绯.清华大学 2014
[2]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探究[D]. 高江菡.北京林业大学 2014
[3]北京清代南苑研究[D]. 张英杰.北京林业大学 2011
[4]杭州城市湿地变迁及其服务功能评价[D]. 王国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湿地生态园园艺植物配置研究[D]. 李季欢.西南科技大学 2018
[2]城市边缘区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王雪娇.重庆大学 2016
[3]城市湿地公园的体验设计探究[D]. 黄姗晨曦.北京林业大学 2016
[4]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D]. 唐旭卉.北京林业大学 2016
[5]城市公园中地域文化的表达[D]. 申思.苏州大学 2014
[6]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研究[D]. 马慧.福建农林大学 2012
[7]基于城市湿地公园的城市游憩产品创新研究[D]. 何岚.浙江农林大学 2010
[8]景观的地域性特色研究[D]. 陈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6
[9]绿丝临池弄清荫,麋鹿野鸭相为友[D]. 王晶.天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97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3597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4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