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依恋:理论、测量及与相关变量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品牌依恋:理论、测量及与相关变量的关系 出处:《心理科学进展》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品牌依恋 依恋 品牌态度 品牌钟爱 消费行为
【摘要】:品牌依恋是消费心理学和营销领域的重要概念。在理论层面,它描述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预测消费者的行为。在应用层面,品牌依恋可以反映营销方案对产品销售的促进作用,因此也受到营销管理者的密切关注。在广泛考察已有文献,特别是近10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品牌依恋的概念、测量方法、理论模型、影响因素和结果变量、以及与相关变量的辨析等进行了梳理,也对国内品牌依恋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介绍。最后,未来的品牌依恋的研究应从三个方面开展,包括整合理论观点、提高外部效度和考察文化差异。
[Abstract]:Brand attachment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of consumer psychology and marketing. In theory, it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rand and the consumer,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consumer behavior. At the application level, brand attachment can reflect the marketing plan of sales promotion, pay close attention to marketing managers are also due to the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i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especially in recent 10 years based on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concept, brand attachment, measurement method, influence factors and outcome variables, and variables of the sort, also introduces the relevant research of domestic brand attachment. Finally, the future study of Ying Congsan brand attachment aspects, includ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improve the external validity and effect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078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161)
【分类号】:F273.2;F274
【正文快照】: 根据美国营销协会的定义,品牌是一个名称、术语、图案、符号或其他特征,其目的是将特定公司或销售者的产品与其他公司或其他销售者的产品区别开来。对公司而言,品牌的基本功能是将其产品与其他公司的产品区分开;对消费者而言,品牌可以简化消费者的产品挑选过程,保证产品的特定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麦克·艾德沃森,范文君;关注消费者的品牌体验[J];中国企业家;2002年09期
2 佐藤刚介;;如何构筑强势品牌[J];广告大观;2002年07期
3 仲伟林;品牌体验的管理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3年07期
4 何晓;让我们去体验品牌[J];中国经济周刊;2004年26期
5 贺权,代海,余捷;体育营销与品牌战略的关系及运用[J];企业经济;2004年11期
6 许小英;品牌创建的第三条道路 ——品牌体验[J];中外企业家;2004年02期
7 许小英;品牌创建的第三条道路 品牌体验[J];中外企业家;2004年06期
8 大卫·奥顿;;追求有意义的品牌体验[J];招商周刊;2004年35期
9 祝合良;品牌解读[J];中国质量与品牌;2005年10期
10 张平亮;实现品牌价值的战略思考[J];企业活力;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赵正洋;赵红;;品牌混淆:一个法学范畴的延伸[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芳;;品牌经营与自主创新的互动发展[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海忠;于春玲;赵平;;品牌资产的消费者模式与产品市场产出模式的关系[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许晓明;张咏梅;;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重塑研究——基于品牌生命周期理论视角[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胡旺盛;薛华;;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品牌激活策略研究[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月辉;单艳华;;基于“十要素模型”的嘉和一品公司品牌资产评估实证研究[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秦芳;顾忠婷;;探路者的品牌传播研究[A];2013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邱招义;钟秉枢;;对“奥林匹克”品牌发展的研究[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9 苏银;;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与公司品牌建设研究[A];山东省保险学会2008年“改革·创新·提高保险竞争力”主题征文颁奖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蕊;“声品牌”传播音乐力量不容忽视[N];经理日报;2006年
2 郑彦 中共衢州市委党校副校长;关于品牌的遐想[N];衢州日报;2011年
3 殷黎杰;年度大奖携品牌“美丽中国”[N];中国服饰报;2013年
4 王运启;品牌关键在“养”[N];财会信报;2013年
5 黄先仁;品牌体验:让消费者接受品牌[N];企业家日报;2013年
6 郭素娥;本土品牌要重视品牌管理[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付安;塑造高端品牌的四个方向[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8 曾伟胜;品牌长盛不衰的“保鲜”之术[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9 霍心一;品牌建设要靠信誉长期积累[N];经济参考报;2006年
10 ;智慧:十个品牌的管理故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念;中国轿车自主品牌生态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启庚;品牌体验的形成及对品牌资产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龙成志;消费品品牌形象的绩效路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4 金明;品牌钟爱结构维度、影响因素及其对品牌忠诚的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宋明元;品牌体验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6 王清;移动通信客户品牌体验对品牌忠诚的影响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7 李艳娥;顾客体验对轿车品牌资产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周露阳;老字号的文化属性如何影响其延伸评价?[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高翔;消费者品牌依恋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10 张蕾;基于多维互动质量的服务品牌资产驱动模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和;通过设计为企业创建强势品牌[D];同济大学;2007年
2 孙安龙;品牌体验对品牌依恋的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3 王雁霄;B2C网络零售商品牌资产对消费者考虑集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郭靖丽;品牌体验对品牌远程延伸评价的影响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5 宋莺歌;管理者与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认知差异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张岚;品牌社区互动对顾客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罗洁;品牌体验对消费者公民行为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聂鑫;口牌体验对品牌依恋影响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夏婕;消费者介入在线品牌社区的前因及结果模型[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10 王琦;安踏品牌产品娄底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76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1376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