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意见群体的特征、变化和影响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社交媒体意见群体的特征、变化和影响力研究 出处:《新闻界》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社交媒体意见领袖 传播影响力 群体结构 公共参与
【摘要】:本研究聚焦2016年活跃于社交媒体的各种意见群体,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比较分析等实证方法,从群体结构、公共参与、互动关系等方面考察各意见群体传播影响力的特征、变化及影响。研究发现,公知型意见领袖、知识型意见领袖及娱乐型网红是当前三大活跃的意见群体。微博舆论场中,原有的公知型意见领袖群落分散,公共讨论弱化;而营销类、娱乐类用户成为微博意见领袖群体的主流。同时,兴起于问答社区的知识型意见领袖在知识传播、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日渐显现。以商业逻辑为内驱力、以娱乐为基调的各类自媒体"网红"快速涌现和更替。意见群体的影响力在变动中重新整合,体现出双重趋势:一方面,微博传统的意见领袖正在向其他媒体分流或转移;另一方面,资本力量通过在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运作,影响意见群体的生成与发展。
[Abstract]:Various opinions group focusing on the 2016 active in social media, us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other empirical methods, from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teraction and other aspects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views of group communication influence, change and influence. The study found that public opinion leaders, opinion leaders and entertainment knowledge Red Net is currently active in three groups. The views of micro-blog field of public opinion, the public opinion leaders community public discussion and dispersed, weakening; marketing and entertainment, users become the mainstream micro-blog group of opinion leaders. At the same time, the rise in Q & a knowledge community of opinion leaders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the guidance of public opinion the role of increasingly apparent. With the business logic for drive, all kinds of entertainment for the tone from the media "red" rapid emergence and replacement. The influence of re integration in the views of population changes, reflecting There is a double trend: on the one hand, micro-blog's traditional opinion leaders are diverting or transferring to other media. On the other hand, capital strength influences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pinion groups through the operation of different social media platforms.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数据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与防范体系构建研究”(16JZD006)
【分类号】:G206
【正文快照】: 一、导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近年来,社交媒体发展突飞猛进,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全部网民的95.1%,增速连续3年超过10%。[1]据数据显示,2016年12月,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3.13亿;[2]2017年5月初,微信月活跃用户已接近9亿,公众号超过1000万。与此同时,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社交媒体十大趋势[J];现代营销(经营版);2009年05期
2 ;怎样看待社交媒体[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12期
3 马尔科姆;;被高估的社交媒体[J];当代传播;2011年03期
4 ;未来社交媒体10大趋势[J];中国传媒科技;2011年07期
5 启程;;社交媒体之“湿”与社会之痛[J];检察风云;2011年17期
6 曹博林;;社交媒体:概念、发展历程、特征与未来——兼谈当下对社交媒体认识的模糊之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国外媒体对记者使用社交媒体的规定[J];新闻记者;2011年12期
8 马小娟;;论社交媒体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J];中国出版;2011年24期
9 冯岩;;人文城市发展中的社交媒体管理[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3期
10 文卫华;刘嘉丽;王雅萱;;试析社交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与边界[J];中国报业;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袁靖华;;微博的理想与现实——兼论社交媒体建构公共空间的三大困扰因素[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C];2010年
2 洪婧茹;;社交媒体与上海大学生的环保参与:从线上关注到线下行动[A];中华新闻传播学术联盟第六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3 王斌;郑满宁;;扭转“逆差”:社交媒体时代国人形象传播机制及策略[A];新闻学论集(第30辑)[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晓平;社交媒体重构商业?[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2 陈晓平;社交媒体的“葫芦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3 肖明超(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社交媒体引发营销裂变[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4 文化学者 常江;社交媒体的“情绪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5 洪琳;2012年全球社交媒体收入将达到169亿美元[N];人民邮电;2012年
6 本报首席记者 王磊;社交媒体权力不能“无需负责”[N];文汇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朱宝琛;利用社交媒体实施违法行为将被严惩[N];证券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林火灿;社交媒体悄然改变商业模式[N];经济日报;2013年
9 贺励;社交媒体,媒体服务企业的下一个机会吗?[N];计算机世界;2013年
10 本报记者 王磊;社交媒体将成精确营销“超市”[N];文汇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丹尼尔;社交媒体在企业传播中的使用:可口可乐中国和可口可乐加纳案例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蒙;网络社交媒体关系网络与品牌传播[D];辽宁大学;2013年
2 徐蕾;政务社交媒体用户使用意愿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3 巩丽;社交媒体对电视节目受众观看行为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邹姝玉;社交媒体自我表达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任雁;“文化迁徙”背景下中国留学社交媒体使用的“两栖”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李威;新闻的社交化传播[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7 卜洁;社交媒体时代保险业的发展创新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8 李洁;国内不同社交媒体间的市场竞争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孙龙;大学生应用社交媒体的公民责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10 侯洋;社交媒体的传播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82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1382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