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营销论文 >

品牌拟人化理论最新研究进展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8-01-05 07:15

  本文关键词:品牌拟人化理论最新研究进展及启示 出处:《中国流通经济》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品牌拟人化 非人载体 消费者品牌关系


【摘要】:品牌拟人化通过对特定品牌注入人的特质、动机、主观意图、行为和情感,进一步延伸发展消费者与品牌的特殊关系。品牌拟人化作为一种品牌营销策略,对品牌建设与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系统梳理品牌拟人化概念内涵、内在机理及消费者行为影响结果相关文献发现,目前有关品牌拟人化内在机理的研究主要从认知动机和图示匹配两大视角展开,其中前者更充分地将品牌视作完整的人,后者侧重非人载体所呈现出的外显特征与消费者内在特定类别图示的一致性,但二者的实质均在于探讨人们为何以及何时倾向于对包括品牌在内的非人载体进行拟人。一旦消费者把品牌视作一个完整的人,必然会将复杂的人际关系特征引入人与品牌的互动过程,进而导致品牌拟人化结果高度依赖于人的特征、人与拟人化品牌关系的特征、情境特征三者间的交互,使品牌拟人化影响结果呈现出正反两面的"双刃"效应,使企业对品牌拟人实践持有更加审慎的态度。目前,品牌拟人化研究正处于从有限拟人向完整拟人,从关心结果到注重与消费者特质交互,从单一角色到多个角色并行过渡的阶段,未来可基于跨文化情境、角色差异、关系类型的不同侧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Abstract]:Brand personification of specific brand into people's qualities, motivation, intention, emotion and behavi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umer and the brand. The brand personification into a brand marketing strateg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brand build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notation of systematic brand personification concept, effect mechanism and the consumer behavior literature found that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brand personification mainly from the cognitive motivation and schema matching two perspective, the former will be more fully brand integrity and consistency of the latter non carrier by showing the explicit features and specific categories of consumers' internal schema, but the essence of the two who is to explore why and when people are inclined to personification of non-human carrier includes brand, once the consumer brand is regarded as a A complete, interactive process will introduce complex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haracteristics and brand, which features brand personification result highly depend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and anthropomorphic, brand relationship, interactive features between the three, so that the brand personification affects the results showed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the double-edged effect, to enable enterprises to hold a more cautious attitude to the brand personification practice.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f brand personification is from limited to full anthropomorphic personification, from the concern and results to focusing on the quality of consumer interaction, from a single role to multiple parallel role transition stage, the future role of cross cultural differences based on different situa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ype of side of a more in-depth stud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桂林理工大学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心;
【基金】: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
【分类号】:F274
【正文快照】: 一、引言些人类的特征,比如隐藏在云朵、月亮乃至山峦侧面的笑脸,[1]这种倾向于将人的某些特质归属于物2017年5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第一的认知偏好解释了人格化之所以能够被消费者理个“中国品牌日”,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的原因。[2]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飞;沙振权;;品牌拟人化对温暖和能力的影响:心理距离和成人玩兴的视角[J];当代财经;2017年01期

2 汪旭晖;冯文琪;;SoLoMo模式下品牌拟人化对品牌权益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年10期

3 汪涛;谢志鹏;崔楠;;和品牌聊聊天——拟人化沟通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影响[J];心理学报;2014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郭国庆;陈凤超;连漪;;品牌拟人化理论最新研究进展及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17年07期

2 范晓明;王晓玉;;品牌网络发言人互动特征对消费者品牌共鸣的影响[J];当代财经;2017年04期

3 黄桂萍;王安荻;;从《博物》的新媒体运营看科普类杂志的品牌塑造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年12期

4 贺爱忠;蔡玲;高杰;;品牌自媒体内容营销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6年10期

5 魏珂;;从企业视角浅析品牌形象拟人化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J];全国商情;2016年18期

6 宗阳;王广新;;拟人化:人机交互中的心理学应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6年05期

7 冯文婷;汪涛;魏华;周南;;孤独让我爱上你:产品陈列对孤独个体产品偏好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6年04期

8 贺远琼;唐漾一;张俊芳;;消费者心理逆反研究现状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6年02期

9 王令中;张劲影;;论标志的拟人化设计[J];美术大观;2015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世民;牛永革;李蔚;;微信公众账号:品牌“粉丝”的类型和特征——基于自我表现品牌、品牌忠诚、品牌热爱和品牌口碑的聚类分析[J];当代财经;2016年08期

2 卜庆娟;金永生;李朝辉;;虚拟品牌社区顾客价值共创互动行为的测量及验证[J];当代财经;2016年05期

3 戴鑫;卢虹;;社会临场感在多领域的发展及营销研究借鉴[J];管理学报;2015年08期

4 佐斌;代涛涛;温芳芳;滕婷婷;;热情与能力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09期

5 汪涛;谢志鹏;周玲;周南;;品牌=人?——品牌拟人化的扎根研究[J];营销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6 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05期

7 汪涛;谢志鹏;;拟人化营销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年01期

8 袁登华;杨双;;品牌印象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12年04期

9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10 黄胜兵,卢泰宏;品牌个性维度的本土化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快刀洪七;;官微吸粉大法之形象拟人化[J];销售与市场(渠道版);2012年11期

2 刘艳子;;中外最有价值品牌50强官方微博的互动差异:基于品牌拟人化维度[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年06期

3 汪涛;谢志鹏;;拟人化营销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年01期

4 王龙飞;;浅析拟人化手法在电视短片中的运用[J];改革与开放;2012年22期

5 施静如;拟人化玩具日渐得宠[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1997年06期

6 沈永正;;品牌战略的有为与无为[J];21世纪商业评论;2006年05期

7 任重道;;论企业伦理研究的“拟人化”范式之困境[J];经济论坛;2007年15期

8 ;商品拟人化,好![J];中国商人;1999年05期

9 唐崇古;钩尖外露好钓鲫[J];中国钓鱼;1994年09期

10 彭匈;;大地的眼睛[J];传承;2007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王迎春 沈应龙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博士;“机器人不能拘泥于拟人化”[N];文汇报;2014年

2 李隆;用拟人化手法 拍摄家中的宠物[N];中国摄影报;2013年

3 王镛;拟人化的鸟[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余庆;P-STAMPS汉译之我见[N];中国邮政报;2001年

5 天津市第五十一中学 郭亚静;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尝试拟人化教学的体会[N];天津教育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李金金;打造十二生肖标准像[N];北京科技报;2009年

7 汪昌莲;少儿影视不能忽视对未成年人的影响[N];中国文化报;2014年

8 汝南县三里店中心幼儿园 吴静;如何做好幼儿教育实物拟人化讲述[N];驻马店日报;2007年

9 张 吉;“司法为民”断想[N];人民法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谢志鹏;拟人化营销概念探索[D];武汉大学;2014年

2 张力;拟人化对品牌犯错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温亚玲;拟人化沟通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D];鲁东大学;2016年

2 管涛;品牌拟人化对品牌依恋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3 张栋;舞蹈创作中拟人化技法的运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4 文静怡;品牌拟人化对品牌权益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5 程梦蝶;拟人化手法在动画叙事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6 夏裔;论中美动画电影拟人化人物塑造的差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82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1382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8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