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营销论文 >

传播学视角下的微信红包现象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9 00:29

  本文关键词:传播学视角下的微信红包现象分析 出处:《北京印刷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微信 微信红包 人际传播 社交媒体 全民传播


【摘要】:微信红包自从登上了羊年春晚之后,便在互联网传播中唱起了主角,掀起了一阵“抢红包”的浪潮。本文以“春节网络红包热”为出发点,对微信红包的兴起及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对微信红包的传播特点和其所产生的传播效果以及在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了系列探讨。作为现代新媒介的代表之一,微信的发展无法延续传统媒介的营销模式,只能在对传统媒介营销基础这一方面加以借鉴,与自身发展现状结合起来不断地向前摸索前进。因此对于“微信红包”这一新兴媒介所产生的网络现象研究具有非常大的实际价值和现实意义。微信红包构筑了一个虚拟与现实交融的传播环境,在具体的人际传播过程中构建了人际交往关系,其社交影响力在满足受众个人需求及与传统媒介融合方面有必要引起关注。尽管网络诈骗、变异红包等让微信红包并非完美无缺,不过其未来的发展空间依旧巨大。
[Abstract]:WeChat red since boarded the year of the goat show, in the Internet to sing lead off a burst of grab red tide. The "Red Hot Spring Festival Network"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rise of WeChat red and related concepts are described, a series of research and disse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eChat the red packets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results and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modern new media, WeChat's development cannot continue the traditional media marketing mode, can only be drawn in to the traditional media marketing based on this aspect, and their development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constantly groping forward study on network. Therefore the phenomenon of the "WeChat red" of the new media has great prac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red WeChat to build a virtual and reality blend biography Sowing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e social influence is necessary to meet the individual needs of the audienc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a attention. Although the network fraud, let WeChat red envelopes and other variation is not the pink of perfection but its future development, space is still huge.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怎样看待社交媒体[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12期

2 马尔科姆;;被高估的社交媒体[J];当代传播;2011年03期

3 ;未来社交媒体10大趋势[J];中国传媒科技;2011年07期

4 启程;;社交媒体之“湿”与社会之痛[J];检察风云;2011年17期

5 曹博林;;社交媒体:概念、发展历程、特征与未来——兼谈当下对社交媒体认识的模糊之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国外媒体对记者使用社交媒体的规定[J];新闻记者;2011年12期

7 马小娟;;论社交媒体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J];中国出版;2011年24期

8 冯岩;;人文城市发展中的社交媒体管理[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3期

9 文卫华;刘嘉丽;王雅萱;;试析社交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与边界[J];中国报业;2012年08期

10 翟菁;张莉钥;;谱写2011年社交媒体研究“五部曲”[J];今传媒;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袁靖华;;微博的理想与现实——兼论社交媒体建构公共空间的三大困扰因素[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C];2010年

2 洪婧茹;;社交媒体与上海大学生的环保参与:从线上关注到线下行动[A];中华新闻传播学术联盟第六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3 王斌;郑满宁;;扭转“逆差”:社交媒体时代国人形象传播机制及策略[A];新闻学论集(第30辑)[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军 编译;社交媒体营销助推器还是新航向?[N];中国民航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陈晓平;社交媒体重构商业?[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3 一鸣;出版商介入社交媒体的危险[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4 Chris Nerney;社交媒体带来的5大安全威胁[N];网络世界;2011年

5 李鑫源;社交媒体影响不容小窥[N];科技日报;2011年

6 陈晓平;社交媒体的“葫芦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7 肖明超(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社交媒体引发营销裂变[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8 文化学者 常江;社交媒体的“情绪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9 朱永磊 贝恩大中华区电信、媒体与高科技业务主管;如何成为社交媒体的长期赢家[N];通信产业报;2012年

10 记者 赵中文;东南亚企业倾向利用社交媒体经商[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雪;复杂网络链路分析与社交媒体预测[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罗准辰;社交媒体中的信息检索与传播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丹尼尔;社交媒体在企业传播中的使用:可口可乐中国和可口可乐加纳案例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唐李洋;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Twitter营销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朱星玮;社交媒体信息结构化组织及其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6 谢松县;社交媒体中观点信息分析与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雪絮;社交媒体广告的表现策略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2 吕蒙;网络社交媒体关系网络与品牌传播[D];辽宁大学;2013年

3 吴祖宏;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问卷编制及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4 张茜茹;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的测量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徐蕾;政务社交媒体用户使用意愿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6 巩丽;社交媒体对电视节目受众观看行为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7 黄睿;台湾反服贸运动中社交媒体的参与及其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杨鹏鹏;中国公共政策传播中社交媒体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9 于一恒;基于社交媒体的A公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李休休;社交媒体上的恐怖活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99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1399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8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