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营销论文 >

关系重构:提升融媒时代广电新闻传播力

发布时间:2018-01-15 06:29

  本文关键词:关系重构:提升融媒时代广电新闻传播力 出处:《当代传播》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媒介融合 广电新闻 关系重构


【摘要】:媒介融合经历了形式融合、技术融合与产业融合三个阶段,无论哪一种融合,提升媒介信息的传播力都是其内生动力。广电新闻机构提升传播力,应当在关系传播的范式下,树立新闻节目的产品观,变新闻与受众的关系为用户与商品的关系;运用互联网思维,变传者与受众的单向关系为双向对话与合作关系,提升关系的强度;利用网络社交媒介,变受众之间的孤立关系为互动关系,增加关系的数量,进行渠道营销。
[Abstract]:Media integration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form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industrial integration. No matter which integration, the promotion of media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power is its endogenous power. Radio and television news organizations enhance the communication power. Under the paradigm of relationship communication, we should set up the product view of news programs and chan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s and audience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ers and commodities. Using Internet thinking, changing the one-wa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municator and the audience into a two-way dialogue and cooperation, to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the relationship; Using network social media, changing the isol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dience into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relationships, channel marketing.
【作者单位】: 皖西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网融合与广电新闻传播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1BXW015 安徽省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传播新范式下微信影响力机制及社会性应用研究”成果之一,编号:2013sqrw05621
【分类号】:G229.2
【正文快照】: 2014年8月,国家颁布《关于推动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组织重构化。介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21世纪第一个10年过去之后,媒介融合发展到一个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介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高级阶段,即媒介产业融合。融合后的一家媒介集团,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姚林;;大众媒体传播力分析[J];传媒;2006年09期

2 丁柏铨;;媒介融合:概念、动因及利弊[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3 操慧;;脱域:互联网时代的新闻生产[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陈先红;;论新媒介即关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陆晔;;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全新闻频道的理念与策略——兼议央视新闻频道改版[J];新闻记者;2009年10期

6 蔡雯;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从美国新闻传播的变化谈起[J];中国记者;2005年09期

7 郭小平;;社交电视:传统电视的社会化生存及其网络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8 吕鹏;;新闻消费主义:概念界定、历史脉络与电视新闻生产表现[J];新闻记者;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晓华;;我国媒介融合的内外动因解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张一文;方滨兴;屈启兴;齐佳音;;新媒体事件新闻话题数预测建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蔡雯;;媒介融合发展与新闻资源开发[J];今传媒;2006年11期

4 蔡雯;;试论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创新[J];今传媒;2008年10期

5 孙长虹;周海波;;重塑女性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价值取向[J];今传媒;2009年08期

6 巢乃鹏;袁光峰;;媒介融合时代中国出版业的战略选择[J];出版发行研究;2012年02期

7 辛暨梅;;浅析日本媒体与大众——摆脱“沉默的螺旋”[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8 刁丽英;;试论台湾电视娱乐节目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石长顺,方雪琴;电视收视语境与文本意义的重构——评戴维·莫利的民族志受众研究[J];当代传播;2005年06期

10 姚劲松;;媒介融合推动传媒形式产品层更新[J];当代传播;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项朝晖;;“新媒体”与博物馆发展探论[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吕新雨;;仪式、电视与国家意识形态——再读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3 吴清芳;;大众传播·社会角色·和谐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吕新雨;;仪式、电视与国家意识形态——再读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程文;;3G与新传播时代[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牛丽红;;浅议天祝藏族自治县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藏汉合璧及分化现象[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7 孟建;赵元珂;;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兼论电影电视在媒介化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王yN;;“积极受众论”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挑战——文化研究与政治经济学的论争[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藤依舒;袁媛;;嵌入社交网络的电视:从“内容”走向“关系延伸”的传播[A];中国传媒大学第七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艺虹;世纪之交都市言情剧的情爱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胡沈明;现代新闻评论宽容意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杨娟;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文奇;乡村影像的传播与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瑜;后现代语境下的传媒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刘秀梅;多元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主持传播的机遇与挑战[D];浙江大学;2009年

8 唐乐;Web2.0时代面向社会公众的组织外部传播[D];复旦大学;2011年

9 许志晖;媒体融合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龙运荣;大众传媒与民族社会文化变迁[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佳穗;虚拟环境下的人际互动[D];湘潭大学;2010年

2 罗钰;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报业面临的困境及其应对[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爱华;媒体融合时代的期刊运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晓燕;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与路径[D];南昌大学;2010年

5 任占涛;媒介融合视野下中国电影业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齐二娜;品牌与社会阶层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刘景涛;低碳主题电视节目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李敏;媒介融合趋势下的电视新闻评论创新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罗晓娃;电子杂志的编辑特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黎宇文;媒介融合下报纸新闻文本变革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启武;褚俊杰;;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的发展趋势[J];传媒;2011年06期

2 王君超;;“全媒体”时代,报网融合大发展[J];媒体时代;2011年03期

3 张雪静;;新媒体围攻下的传统电视发展空间思考[J];南方电视学刊;2011年03期

4 豆瑞星;;Social TV:电视2.0[J];互联网周刊;2011年06期

5 王刚;卫诗;;从《非诚勿扰》看微传播与电视传播的互动[J];南方电视学刊;2011年03期

6 王亮;;反观媒介融合的负效应[J];新闻实践;2010年09期

7 丁柏铨;;深度解读广播优长[J];视听界;2009年01期

8 吕鹏;;电视媒介营销:4Ps or 4Cs[J];山东视听;2004年10期

9 余家驹;;电视网络将成为社交网络[J];世界科学;2011年01期

10 欧阳宏生,梁英;混合与重构:媒介文化的“球土化”[J];现代传播;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一恒;;媒体的传播力[J];国际公关;2006年05期

2 周志懿;;媒体竞争:传播力制胜[J];军事记者;2006年11期

3 唐天啸;;人力决定传播力[J];新闻知识;2009年08期

4 王宇鸿;;出版传播力与出版产业化[J];编辑之友;2010年06期

5 赖永强;;把新闻“磨尖”[J];新闻实践;2010年11期

6 顾海杰;;提升我国军队媒体的国际传播力[J];今传媒;2010年11期

7 诸丽琴;张健;;政府传播力:如何站在新起点上?[J];声屏世界;2010年11期

8 乌琼芳;;民族地区新闻媒体传播力提升的空间[J];新闻爱好者;2011年12期

9 张春华;;传播力:一个概念的界定与解析[J];求索;2011年11期

10 关键;;以人为本 渠道媒体的3.0时代[J];广告人;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伍刚;;提升中国互联网国际传播力 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软实力[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马宁;;传播力与媒介使用者的关系变迁——新媒体语境下对传播学经典问题的再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七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孟建;;倾力构建我国国际传播力的全新体系——对我国国际传播力建设的若干思考[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伍刚;;提升中国互联网国际传播力 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软实力[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钱晓文;;新媒体时代传媒国际传播力构建解析[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3)——网络化关系:新传播与当下中国论文集[C];2013年

6 陶建杰;;上海文化软实力的国际比较及优劣势分析[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1)——交往与沟通:变迁中的城市论文集[C];2011年

7 赵彦昌;王祉凝;;中外档案“博客”比较研究[A];回顾与展望:2010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8 陈婧;高谦;沈鑫;桂晓红;梅建;高谦;Anthony G.Tsolaki;姜昕;;简单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方法[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丁燕;全区加强新闻媒体传播力建设工作研讨会召开[N];内蒙古日报(汉);2011年

2 肖健;提升文化传播力 网媒责无旁贷[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3 长江韬奋奖获得者、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博导 江作苏;在开放中培育成熟的国际传播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4 窦雨佳;打造社体项目的传播力[N];中国体育报;2009年

5 中共党史出版社社长 汪晓军;加快提升文化表现力传播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6 湖南女子学院 宋兴明;大众文化影响下的新闻传播力提升思考[N];光明日报;2012年

7 王亚非(安徽出版集团总裁、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方位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N];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许邵庭;“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刊传播力建设”座谈会在贵阳召开[N];贵州日报;2013年

9 周青;提升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感召力刍议[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

10 全国政协常委 赵启正;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俊卫;大学出版社传播力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陈彬;政府传播力内涵探析与评价体系建构[D];兰州大学;2014年

3 周南;电视借力新媒体提升传播力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4 王莹;城市形象传播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波;民族地区省级卫视新闻栏目传播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郝吉杰;微博在企业营销中的传播力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7 华乐;全媒体时代提升党报传播力的探索与实践[D];苏州大学;2014年

8 杨余;全球化语境下提升中国互联网国际传播力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9 孙磊;媒介产品如何优化传播力?[D];浙江大学;2014年

10 斯日古楞;《内蒙古日报》(蒙古文版)传播力建设初探[D];内蒙古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27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1427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9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